典籍中的故事.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典籍中的故事
【杀青】
杀青,古代制竹简程序之一。纸没发明之前,古人在青皮竹片上刻字,为了使竹片干燥、易于修改,就在火上烤,竹片里的水分渗出来后就像出汗一样,因此把这样的竹片叫“汗青”。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后泛指著作的最后定稿。现代人推而广之,用以形容影视作品的拍摄完毕。
杀青的另一原意即为绿茶加工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
【洗礼】
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名车标志——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Rolls Royce)的立体车标是一位众所周知的“飞天女神”。这个标志的创意取自巴黎卢浮宫艺术品走廊的一尊有两千年历史的胜利女神雕像,她庄重高贵的身姿是艺术家们产生激情的源泉。当汽车艺术品大师查尔斯·塞克斯应邀为罗尔斯·罗易斯汽车公司设计标志时,深深印在他脑海中的女神像立刻使他产生创作灵感。于是一个两臂后伸,身带披纱的女神像飘然而至。
劳斯莱斯的平面车标以两个重叠的“R”为中心,上面写有公司创始人劳斯(Rolls)的名字,下方是另一位创始人莱斯(Royce)的名字。两个“R”叠合在一起,象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两人融洽及和谐的关系。当两位创始人先后去世后,公司继承人将“RR”商标由红改为黑,以示纪念。
【名车标志——宝马】
宝马车标志采用了内外双圆圈的图形,并在双圆圈环的上方,标有“BMW”字样。宝马原先是做航空发动机的,BMW是公司全称的缩写,B代表巴伐利亚,M代表发动机,W代表制造商或厂。整个商标就像蓝天、白云和运转不停的螺旋桨,寓含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又象征公司的一贯宗旨和目标,在广阔的时空中,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日新月异的新风貌
,表明宝马轿车的品质优秀、技术领先、驰骋全球。
蓝白标记对称图形,同时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
【名车标志:奔驰】
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奔驰同时发明了汽车。当时戴姆勒的公司标志是一颗三叉星,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卡尔·奔驰公司的商标最初是月桂枝包围的“奔驰(Benz)”字样。1926年,两家最古老的公司合并,自然也将商标合在一起,中间是三叉星,上面是“梅赛德斯”,下面是“奔驰”,两者用月桂枝连接。
今天,奔驰车的商标已简化为一个形似汽车方向盘的环形圈围着一颗三叉星。三叉星表示在陆海空领域全方位的机动性,环形圈显示了其营销全球的发展势头。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
可耻的叛卖行为。
【满汉全席】
根据徐珂在《清稗类钞》中的记载,清末民初社会上流行的筵席,根据主菜命名,有烧烤席、燕窝席、鱼翅席、鱼唇席、海参席、蛏干席、三丝席等等,其中烧烤席等级最高,是“筵席中之无上上品也”,其次才是燕窝席。这烧烤席俗称“满汉大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满汉全席,它在“燕窝、鱼翅诸珍错外,必用烧猪、烧方”,烧猪是整猪烧烤,烧方则是选择一方猪肉烧烤,是烧猪的替代品。
【乌托邦】
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柏拉图式恋爱】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在对话体著作《会饮篇》中,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爱神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着世界,使人
以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去追求永恒的美。这个追求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认识过程。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是热
恋中的情人“专注于对方美的形体”,渴望与对方肉体的结合,爱的较高形式则是从沉湎于美的形体升华到爱恋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美,爱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带感性形体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将真、善、美合为最高理想的看法。后来,人们把男女之间那种与性无涉的、理想化的相互爱慕情谊,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现代语也叫精神恋爱。
【三朋四友】
“三朋”本来是指云游八方,四海为家,临时搭篷居住的“三篷”,即放牧的“鸭篷”,打猎的“弓篷”、烧陶(或炭)的“窑篷”。善于结交不同行业的人,说明朋友众多。时日一长,“篷”谐音为“朋”。
“四友”原指最可靠的四种朋友,即“江湖义友”、“同窗学友”、“知音好友”、“困境难友”。这四种朋友,大都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志趣相投,心灵相通。
【朱元璋删《孟子》】
公元1389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
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楞住了,让步了,撤消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有一盘冷猪头享用。
没料到二十年以后,朱元璋对亚圣的憎恨情结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并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可是四书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现在少了一书,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那就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凡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损帝王威严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温庭筠和鱼玄机恋】
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才女,女诗人。原名幼薇,字蕙兰。鱼玄机的父亲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玄机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玄机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玄机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快60岁的时候,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离开
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玄机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该怎么拒绝鱼玄机呢?他想了好久,决定将少年才子李亿介绍给她做老公。
李亿对她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名车标志
【信为什么论封】
信,是友情、亲情、爱情的象征,即便在电话、传真、盛行于世的今天,若要亲切、温和地表情达意,信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首选。那么,你知道信为什么论“封”吗?
据考证,汉代以前没有发明纸,那时,人们把信写在特制的木板上,这种木板一般为长条形,称为“牍”,因其长度为一尺见方,所以又叫“尺牍”。
信写好后,同样需要密封起来向外发送。于是,古人就用大小相当的一块木板盖在“牍”有字的一面上,这块木板称为“检”。
“检”与“牍”要用绳子系在一起,为保密起见,古人又在“检”的中心位置挖凿出一个小圆孔,然后填泥砸实,在泥面上加盖印章,这叫“封泥”。如今,在一些古墓中还能发现这种加盖印章的“封泥”,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后世几经演变,“封”便成了修饰“信”的量词。
【也罢先生】
明朝成化年间,翰林编修陈音性情特别宽和坦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决不生气。他的夫人想试试他
到底有多大的耐性。有一回家里来了客人,陈音传呼上茶待客,夫人故意回答说没有煮。陈音不急不催,只是说
了一声“也罢”。过了一会儿,他又传呼上干茶(果品之类),夫人回答说没有买。陈音还是说了声“也罢”,仍是不急不恼。客人见状捧腹大笑,后来把此事传了出去。从此,人们都称陈音为“陈也罢”,又称“也罢先生”。
【雍正力推“普通话”】
1728年,清世宗雍正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他谕令福建、广东两省推行汉民族共同语(旧称“官话”)。并规定“举人生员巩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意思是,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1902年,张之洞、张百熙等为清廷制定《学务纲要》指出:“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三甲”并非“前三名”】
常能见到报端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位”,其实这种比附是错误的。
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
【山西洪洞大槐树】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