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分析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
1.斯图加特美术馆基地分析
11自然条件分析
11.1气候
斯图加特位于德国南部,四面环山,常年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11.2建筑与周边环境
基地西侧是城堡花园,西北角是十字路口交叉处,基地四周都是城市主要和次要交通干道。
基地四周交无遮挡,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景优美。交通便利,但由于交通需要,中间需留出行走空间,即中庭。
11.3地貌
德国保时捷总部
斯图加特四面环山,丘陵起伏,风光很好,走在山间的路上,山谷对面是依山而建的城市,是一片一片欧洲古典风格的小建筑。中心城区在山谷里,围绕着最低的山谷沿着四周的山慢慢往上扩展,走进这个丘陵地貌城市,街上很少见高层建筑,到处干净整洁,山和城人文和自然,老房子和新建筑都融合在一起,十分和谐。
11.4城市规划要求
二战后德国政府由于二战后整个斯图加特几乎全被炸平,战后城市重建又进一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所以怎样将新建的建筑物融入残留的建筑环境里,成为了德国政府非常看重的方面。当时政府的要求是在建筑所在的地段设置一条公共走廊,后来这个条件成就了斯特林圆形下沉式中庭的构思。
1.2建筑条件分析
斯图加特的古典建筑几乎在二战中消失殆尽,但很多在战后得到重建,另外还有一些战后优秀现代建筑。哥特式教堂、文艺复兴旧王宫、巴洛克新王宫、包豪斯国际住宅展建筑及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它们都是斯图加特的符号。
斯图加特是德国南部巴登 符腾堡州的首府这里是德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都在这里,也因此成为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斯图加特以其绿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现代化的建筑以及艺术、音乐、博物馆而闻名,还是欧洲最重要的会议、展览举办地之一。  斯图加特这座德国南部激动人心的大都市有30多座美术馆和众多的博物馆,一年到头都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和参观活动。每年在斯图加特市内和周边都有许多传统节日举行。
1.3人文条件分析
James Stirling堪称那个时代的天才人物。在英国、德国、美国这3个国家,James Stirling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作品影响着建筑的发展。他是现代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促使了建筑风格向新的方向转变。这种新的建筑风格既能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密切联系,成为了一种新的设计准则。这个新的设计准则的源泉就是James Stirling的独创性。
美术馆是对1837年U型布局的老美术馆的扩建,包括报告厅、咖啡座、剧场、音乐学校等内容。该建筑位于斯图加特的 一个坡地上,一边高一边低。因此设计上充满利用地势的 特
点,形成具有强烈罗马特点的建筑。
斯特林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低矮的 整体,使新建筑在 视觉上超越旧建筑,在 细节上在门口以标准的 古典主义的 轮廓开口,造成一个负形的古典三角门楣。是利用古典符号达到后现代主义形式主张的典型例子。
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 材料 ,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但整体上的 古典主义又戏謔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的 巨大扶手,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效果,戏謔,冷嘲热讽的 手段处处可见。
美术馆的矩形展厅围绕一个原形的露天雕塑庭院,这一中庭是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虽然新馆的布局对称而严谨,但James Stirling通过对各个功能体量在形式上的不同处理,并引入平台、坡道等,塑造了一个错落有致、生动的城市景观。
在旧“现代主义”中,整体和部分被分割开来;而今天,他使真正的古典主义和19世纪风格获得了令人吃惊的整合和变换。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是对1837年U型布局的老美术馆
的扩建,包括报告厅、咖啡座、剧场、音乐学校等内容。博物馆的矩形展厅围绕一个原形的露天雕塑庭院,这一中庭是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虽然新馆的布局对称而严谨,但James Stirling通过对各个功能体量在形式上的不同处理,并引入平台、坡道等,塑造了一个错落有致、生动的城市景观。新馆尊重历史环境,把抽象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形象的传统建筑的历史片断相结合,将纪念性与非纪念性、严谨与活泼、传统与高科技等一系列矛盾统一在一起,开辟了德国博物馆建筑史上的一片新天地。
2斯图加特美术馆动线分析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交通系统常成为建筑构思的重要元素, 功能性很强的交通空间常和交往空间、观赏空间等融为一体。这些空间又并非过分豪华而巨大的空间, 而是高效多变的空间。”
2.1美术馆基地动线
斯图加特四面环山,新国立美术馆就座落在市中心边缘的一个坡地上。
2.1.1基地周围动线
新馆的东北侧与老馆相连,西侧邻近城市主干道,东侧为次干道,南侧也另有一街道。基地位置的交通非常便利。
2.1.2基地入口的选择
基地西侧邻近城市主干道,东侧临近次干道,因此基地主入口在基地西侧,员工入口及穿行通道入口位于基地东侧,剧场附近为另一次入口。
2.1.2.1基地主入口
美术馆新馆的位置高出城市地平,主体坐落在一个大平台上,人们想要到达新馆的主入口,
需要上到平台上方。基地的主入口即朝向城市主干道一侧,人们可以通过主入口的坡道或台阶登上平台。
斯特林在设计美术馆时一反常规,运用了一种更为大众化和诙谐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比如基地入口的坡道和台阶上鲜艳颜的粗大管状扶手,带有构成主义痕迹和高技派的味道的雨蓬,以及门厅轻巧明快的曲面玻璃幕墙等等。
2.1.2.2基地次入口
美术馆背面临近次要干道设置了一个基地次入口,这也是可以让市民穿行的通道的一端,同时为美术馆工作人员进入办公区提供便利。
因为美术馆包含一个独立的剧场,所以基地的剧场一侧由主干道和另一街道的交叉处自然形成了另一个次入口。在我看来,这个基地入口是J.斯特林在这个美术馆中做的最巧妙的一个,他利用了剧场右侧的另一建筑体,让剧场与这一建筑体的体量结合成U型,像是新美术馆主体部分的重复。为了加强两个体量的整体感,斯特林在这一入口区域做了整体的景观设计,已街道为轴,左右基本对称。最外侧(靠近马路一侧)是引人瞩目的喷泉,后面是左右对称的踏步,配有颜鲜艳的扶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左侧古朴的小雕塑和右侧极具现代感的小雕塑既产生了强烈反差又相互呼应。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这个基地入口。                             
2.1.3基地内部动线
2.1.3.1穿越流线
由于二战后整个斯图加特几乎全被炸平,战后城市重建又进一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所以怎样将新建的建筑物融入残留的建筑环境里,成为了德国政府非常看重的方面。当时政府的要求是在建筑所在的地段设置一条公共走廊,这个条件成就了斯特林圆形下沉式中庭的构思。中庭顺应地形而设,沿着环形中庭下山,可以直接到达美术馆的主入口。
2.1.3.2使用人流——游人流线
a.主干道——基地主入口——建筑主入口/咖啡厅
b.次干道(山上)——基地次入口——穿行通道——建筑主入口/咖啡厅
c.主干道/街道——基地次入口——剧场
2.1.3.3使用人流——工作人员流线
a.次干道——基地次入口——行政办公区入口
b.主干道——基地主入口——穿行通道上山——行政办公区入口
2.1.3.4使用车流
新馆设有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入口在新老两馆之间的道路上,方便从主干道驾车而来的游人。停车场出口对着基地主入口,人们停车后可以步行出来直接到基地入口的雨棚下方沿坡道或台阶上到平台上方。
2.2美术馆建筑动线
2.2.1建筑入口的选择
为满足不同人的通行以及疏散的需要,斯特林在出入口的选择上也尽量靠近道路,方便交通。
2.2.1.1建筑主入口
建筑主入口临近主干道,迎合了主要人流方向,并且选择设在靠近老馆的一侧。
沿基地主入口的坡道走到平台上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半卧着的女人的雕塑,
雕塑面向主入口,起到了引导作用。
主入口红的大门,蓝的玻璃雨棚和绿的玻璃门厅,有一次体现了斯特林“提醒新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娱乐的场所,而且艺术和展览还有其商业性的一面。”
进入室内是以绿为主调的门厅。右侧是玻璃幕墙以及弧形的条形座椅,游客很喜欢坐在上面闲聊。左侧则是圆形的服务台,将主要人流导向左侧后人们就能看到楼梯,进而被引导到二楼主展厅。
    2.2.1.2剧场入口
宽踏步将人们引向剧场入口,入口位于一个大洞口的下方。有与主入口相同的红圆柱形大门。
2.2.1.3连通中庭的出入口
    中庭与室内的连通为游人的参观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有人若选择以一层展厅——中庭——二层主展厅的顺序参观,就会有从室内到室外再回到室内的独特感受,这条线路在上到二楼后先看到的是是雕塑平台,确保了参观感受的连续性。 同时,连通中庭线路为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穿行提供了方便。
2.2.2水平交通
建筑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一层的公共活动层。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室内广场感觉的空间。他们相互连通,每一个都没有指明用途,但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供人们想象发生在其中的内容。
美术馆中最重要的是二层主要展区,展区各个陈列室采用的是串联式里的套装式组合,参观路线很连贯,而且中庭起到了交通枢纽的作用,连通室内外以及不相邻的陈列室,这样不仅可以让游人自由参观,路线更加灵活,也保证了中断开放任一个陈列室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开放。以展览建筑为例,各个陈列室相套布置,参观路线很连贯,但是没有一点灵活性。一但调整某一陈列室的布置,全馆就不能开放。
2.2.3垂直交通
    斯特林在门厅左侧设置了主楼梯,将主要人流导向二层。建筑其余部分如剧场,咖啡厅,中庭等,也都要设有便利的楼梯,方便人流疏散。有些地方还设有室内坡道,与室外统一,也增添了建筑的空间趣味性。
2.2.4美术馆新老两馆间联系
斯特林在新馆中保留了老馆那种U 形平面并引入了许多古典因素,使得新馆老馆更加和谐。两馆之间由二层的一个梯形通道相连接。
猜想:作者特意设计了坡道和主入口的方向,让游人进入新馆之前会先看到老馆。
2.2.5独特的交通
虽然新馆的布局对称而严谨,但J.斯特林通过对各个功能体量在形式上的不同处理,并引入平台、坡道等,塑造了一个错落有致、生动的城市景。坡道也就成为了新馆的一种重要交通,斯特林还通过在坡道周围墙体上巧妙地开洞,是人们行走在坡道上时能有不同的,或封闭或开敞的视线,为建筑增添了很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