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质量组织(APQO)发展历程
1985年,亚太质量组织(APQO)诞生于中国北京。APQO最初孕育于1981年在菲律宾马尼拉由菲律宾质量管理协会主办召开的第一届亚太质量会议(APQC'81),又进一步成熟于1983年在墨西哥由墨西哥质量管理协会(IMECCA)主办召开的第二届亚太质量会议。
1985年10月23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历史性签署仪式标志着亚太质量控制组织的诞生(APQCO),它就是今天亚太质量组织(APQO)的前身。当时任命了两位名誉主席,石川馨博士代表亚洲,詹姆斯·哈林顿博士代表太平洋地区。同年,密弗瑞拉·葛查莲教授被任命为APQCO的第一任秘书长,她任职到2003年底。.
从1985年起APQCO持续发展壮大,其后直到1994年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议,1994年核心委员会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从2002年起又改为每年度召开。
199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APQCO第四届会议上,根据核心委员会提议,把C(控制)从APQCO中删去。这样,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下一届会议,就成了APQO第五届会议。
根据章程,亚太质量组织(APQO)是一个亚太地区的、自治的、非政治性、非营利性的科学技术组织。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成为一个其成员共同努力以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亚太地区的科学技术协会。
亚太质量组织在其秘书处的所在地菲律宾注册。秘书处由秘书长负责,协助世界各地的亚太质量组织官员、核心委员会和个体会员工作。
1996年亚太质量组织创立了沃尔特·赫德基金会,以纪念APQO的主要支持者并表彰每年度的世界质量领导人。赫德基金会的其他奖项有以两位担任亚太质量组织名誉主席的石川博士(1992年去世)和哈林顿博士的名字命名,即哈林顿—石川奖。该基金会后来又创设了国际亚太质量奖(IAPQA),以表彰最佳企业。只有国家质量奖获得者才有资格竞争此奖。第一批获奖者于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史考特斯戴尔市举行的第七届大会上授奖。
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会议标志着亚太质量组织会议由过去17年间的每三年、每两年举行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由亚太地区成员国轮流主办。第八届亚
太质量组织大会尤显重要,因为17年过去了,中国再一次主办大会。共有海外的150人,国内的500人,来自19个国家的200名人士参加了CEO论坛。2001年的哈林顿—石川奖授予菲利浦·克劳士比博士,2002年的哈林顿—石川奖授予雷纳特·桑德霍姆博士,沃尔特·赫德基金奖授予霍斯特·舒尔策先生。国际亚太质量奖得主来自泰国和斯里兰卡:分别是泰国日泰腈纶有限公司和斯里兰卡移动电话网络公司(MTN:Mobile Telephone Networks)。宝钢股份公司、海尔集团公司获得世界级组织奖。
丰田论坛2003年标志着亚太质量组织执行总部工作人员的正式变动。服务了17年的秘书长密弗瑞拉·葛查莲博士
的职务由维克多利亚·瓦尔斯特罗女士继任。同样地,卡门·鲁特女士的财务主管职务也相应由泽奈达·瓦罗索女士接任。新秘书长产生后APQO总部实施了搬迁,总部现设在菲律宾黎刹省卡因塔市,绿林执行村,第六区,希布里德街45号。同年,亚太质量组织第九届国际会议由何塞·冈萨雷斯·普拉多先生领导的墨西哥质协主办,他也是核心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的有:20名来自各质量协会,40名质量管理专业人员,20名ISO专业人员,共80名代表。哈林顿—石川奖授予何塞·冈萨雷斯·普拉多先生,沃尔特·赫德基金奖授予劳尔·托尼尔·瑞兹先生。国际亚太质量奖得主来自印度和墨西哥:印度湾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和巴德斯·马耳他斯公司。
亚太质量组织第十届会议于2004年9月12日~14日在菲律宾举行,适逢菲律宾质量协会(PSQ)的全国质量大会也同时召开。第十届会议的主题是:通过质量连接世界。本届会议国内外参加代表250人。哈林顿—石川奖授予狩野纪昭博士,沃尔特·赫德基金奖授予丰田公司(Toyota)创始人丰田章一郎,国际亚太质量奖得主来自印度、中国和墨西哥:分别是印度信实工业有限公司、中国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和墨西哥电力联合公司。
亚太质量组织第十一届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亚太质量组织主席查尔斯·奥布瑞发言。大会主题是:过去及未来十年的质量。本届会议国内外参加代表700人。首届葛查莲奖授予唐晓芬女士。哈林顿—石川奖授予莫哈默德·扎里教授,国际亚太质量奖得主来自墨西哥和中国上海:上海移动通信公司,缤特力公司和墨西哥Centro De Dessarollo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