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励发展⽣物质热电联产⽣物天然⽓项⽬
⽇前,温州发布《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作计划》。其中指出:
⼤⼒发展可再⽣能源,推进光伏、风电和抽⽔蓄能电站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励发展⽣物质热电联产⽣物天然⽓项⽬,全市⾮化⽯能源消费总量同⽐增长10%以上,占⽐达到省定要求。积极引导⽤能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关停整合30万千⽡及以上热电联产电⼚供热半径15公⾥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热电。
港⼝、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全市新建成充(换)电站2座(含公交专⽤站和城市公⽤站)、充电桩5600个(其中公⽤桩600个,⾃⽤桩5000个)。
全⽂如下:
关于印发《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作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功能区)⼤⽓办,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动实施⽅案》(温政办〔2019〕35号)等⽂件要求,我办制定了《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市美丽温州建设领导⼩组⼤⽓污染防治办公室
2020年4⽉20⽇(此件主动公开)
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作计划
为打好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攻坚决战,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环境空⽓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标,持续改善环境空⽓质量,根据《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作计划》(浙⼤⽓办〔2020〕1号)、《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动实施⽅案》(温政办〔2019〕35号)等相关要求,制定本⼯作计划。
⼀、主要⽬标
2020年,通过实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双控双减”,环境空⽓质量继续保持稳定达标,确保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30微克/⽴⽅⽶以下(其中市区35微克/⽴⽅⽶以下),全市空⽓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5%以上(其中市区达到93%以上);6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范区;基本消除重点领域臭⽓异味,涉⽓重复信访量⽐2017年下降30%;在⽤柴油车监督
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柴油和车⽤尿素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各县(市、区)平均降尘量低于5吨/⽉·平⽅公⾥;市区PM10年均浓度较2019年下降2微克/⽴⽅⽶。
⼆、主要⼯作任务
汽车改气好吗(⼀)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1.环境准⼊管理项⽬
完成⽣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上线、环境准⼊清单编制并运⽤。积极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落实⾼耗能、⾼污染和资源型⾏业准⼊条件。(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参与,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产业布局优化项⽬
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年底前,完成11家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禁⽌新增化⼯园区。(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增化⼯园区。(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3.“两⾼”⾏业产能控制项⽬
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钢铁、⽔泥、平板玻璃、铸造等⾏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原则上不得采⽤公路运输。(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牵头,市⽣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4.落后产能淘汰项⽬
严格执⾏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录》(2019年本),深化“亩均论英雄”改⾰,落实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全年淘汰12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200家“低散乱”企业。(市经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5.“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项⽬
巩固完善“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建⽴“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块状特⾊经济提升⾏动,⾼⽔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省下达的新建⼩微企业园任务。(市⽣态环境局、市经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清洁利⽤
1.清洁能源利⽤⼯程
⼤⼒发展可再⽣能源,推进光伏、风电和抽⽔蓄能电站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励发展⽣物质热电联产⽣物天然⽓项⽬,全市⾮化⽯能源消费总量同⽐增长10%以上,占⽐达到省定要求。积极引导⽤能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参与)
2.天然⽓管⽹建设和供⽓项⽬
加快天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省级⼲线管⽹建设,建成瑞安、龙港、平阳等地天然⽓门站,全市基本实现天然⽓县县通,天然⽓消费量达到省定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参与)
3.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项⽬
严把耗煤新项⽬准⼊关,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重达到省要求,完成省下达地⽅煤炭消费减量任务。(市发改委牵头,市⽣态环境局等参与)不再新建35蒸吨/⼩时以下的⾼污染燃料锅炉。(市发改委、市⽣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负责)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根据省要求,开展外送电接受⼯作。(市发改委牵头)
4.锅炉淘汰改造项⽬
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茶⽔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设备等燃煤设施。完成省下达35蒸吨/
⼩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市实现10蒸吨/⼩时以上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市发改委牵头,市⽣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等参与)基本完成电站燃⽓锅炉和1蒸吨/⼩时以上⽤于⼯业⽣产的燃⽓锅炉低氮改造,⿎励其他燃⽓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实施⽣物质锅炉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或淘汰,建成区外应采⽤⽣物质专⽤锅炉,配套旋风+布袋等⾼效除尘设施并定期更换,禁⽌掺烧煤炭、垃圾、⼯业固体废物等其他物料。推进4蒸吨/⼩时以上的⽣物质锅炉安装烟⽓排放⾃动监控设施并联⽹,未安装⾃动监控设施的⽣物质锅炉,原则上⼀年内应更换⼀次布袋。(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参与)淘汰管⽹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关停整合30万千⽡及以上热电联产电⼚供热半径15公⾥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热电。(市发改委牵头,市⽣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参与)进⼀步巩固禁燃区建设成果,按时淘汰禁燃区内⾼污染燃料设施。(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三)发展绿⾊交通,推进洁净运输
1.运⼒结构调整项⽬
⼤幅提升铁路货运⽐例,铁路货运量、⽔路货运量分别⽐2017年增长21%和18%,实现主要⼤宗货物“公转⽔”300万吨、“公转铁”100万吨。推动发展绿⾊货运,加快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按照《温州市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推进空港毗邻区天天快递等城市绿⾊货运配送⽰范项⽬建设。(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浙江⾦温铁道开发公司、温州港集团等参与)
2.公共交通清洁化替代项⽬
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新增和更新使⽤⽐例达到80%。(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综合⾏政执法局、市财政局、市邮政管理局等参与)
3.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
港⼝、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委、温州机场集团、温州港集团、浙江⾦温铁道开发公司等参与)在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全市新建成充(换)电站2座(含公交专⽤站和城市公⽤站)、充电桩5600个(其中公⽤桩600个,⾃⽤桩5000个)。(市发改委牵头,市住建局、市邮政管理局等参与)
4.⽼旧车船淘汰项⽬
⼤⼒淘汰⽼旧车辆,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采⽤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的⽼旧燃
⽓车辆,完成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1720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参与)内河应采取禁限⾏等措施,限制⾼排放船舶使⽤,⿎励淘汰使⽤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温州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态环境局、市财政局等参与)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案和2020年全球船⽤燃油限硫令实施⽅案。(温州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5.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项⽬
6.⾮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项⽬
继续推进⾮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完成平台对接和数据联⽹报送。组织落实《温州市⼈民政府关于划定⾼排放⾮道路移动机械禁⽌使⽤区的通告》,推进县级城市依法划定并公布禁⽌使⽤⾼排放⾮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强化⾼排放⾮道路移动机械禁⽤区管控,对进⼊禁⽤区的⼯程机械,⿎励安装精准定位和实时排放监控系统,并与⽣态环境部门平台联⽹,秋冬季期间禁⽤区内⾮道路移动机械每⽉抽查率达到50%以上,基本消除冒⿊烟现象。(市⽣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综合⾏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温州机场集团等按职责分⼯负责)
7.港⼝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项⽬
加快港⼝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提⾼岸电设施使⽤率。年底前,建成3套港⼝码头岸电设施,完成省下达的机场岸电设施建设任务。(市交通运输局、温州机场集团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国⽹温州电⼒公司等参与)
(四)强化烟尘治理,推进⾯源防治
1.露天矿⼭综合整治项⽬
完成露天矿⼭综合整治⼯作任务。完成废弃矿⼭⽣态修复三年专项⾏动,所有列⼊清单的废弃矿⼭实现开⼯,列⼊清单的废弃矿⼭交⼯验收率达到90%。原则上禁⽌新建露天矿⼭建设项⽬。(市⾃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2.森林城市建设项⽬
3.园林城市建设项⽬
⼤⼒推进园林城市(城镇)创建,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底前,建成绿道75公⾥。(市住建局牵头)
4.建设⼯地扬尘污染防治项⽬
严格实施建设⼯地、拆迁⼯地管理清单动态更新和清单化管理,所有建筑⼯地、拆迁⼯地、道路施⼯⼯地清单及防尘措施情况要“⼀⽉⼀更新”。完成160个房屋征收项⽬拆后裸露地块覆盖。(市住建局牵头,市综合⾏政执法局、市⾃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所有建设场地落实“七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出⼊⼝安装PM10、PM2.5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市、县两级监管部门联⽹。建筑⼯程、拆迁⼯程、道路⼯程、管道⼯程等应配备⾃动冲洗、雾炮等除尘降尘设施。⼯地扬尘防治措施纳⼊建设⼯程安全⽂明施⼯标准,相关费⽤纳⼊安全⽂明施⼯措施费⽤取费标准。未达到“七个100%”要求的⼯地,严格要求限期整改到位,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整改并从严查处,相关不良信息要纳⼊各⾏业建设市场信⽤管理体系。(市住建局牵头,市综合⾏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参与)规定区域内禁⽌建设⼯程现场搅拌混凝⼟和砂浆。(市发改委牵头,市住建局等参与)⼤⼒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建装配式建筑700万平⽅⽶,达到省下达的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要求。(市住建局牵头)
5.道路扬尘污染防治项⽬
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冲洗,年底前,市区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5%以上,县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5%以上。(市综合⾏政执法局负责)严格渣⼟、砂⽯、⽔泥等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运输车辆按规定安装密闭式装置。加强对道路上运输建筑渣⼟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检查,
在各县(市、区)主要运输道路设置散装、流体物料运输车辆检查站,严查运输过程未密闭、密闭装置破损、物料遗撒、带泥上路等违规运输⾏为,每⽉组织开展部门联合专项整治⾏动。(市综合⾏政执法局负责)
6.秸秆综合利⽤和禁烧项⽬
⼤⼒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机制,全⾯推⾏低留茬收割技术,强化秸秆统⼀收集处置,减少秸秆留存。加强秸秆综合利⽤,秸秆离⽥利⽤率达到20%,全年秸秆综合利⽤率达到9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综合⾏政执法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切实加强禁烧管控,强化露天焚烧秸秆宣传和打击,在夏季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执法⾏动,严厉打击露天焚烧秸秆⾏为,减少全年卫星遥感监测⽕点数,严防因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造成重污染天⽓。(市综合⾏政执法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7.农业氨排放控制项⽬
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减少化肥农药使⽤量,增加有机肥使⽤量,化肥利⽤率达到40%。(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五)开展深化治理,推进有机废⽓减排
1.重点园区整治项⽬
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市发改委牵头,市⽣态环境局、市经信局等参与)全⾯完成11个重点园区和集聚点废⽓整治任务。(市⽣态环境局牵头,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参与)⼤⼒推进企业清洁⽣产。(市经信局、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等参与)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集中供热,具备条件的园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局、市⽣态环境局等参与)
2.重点⾏业治理项⽬
按照《温州市七类⾏业整治提升⾏动⽅案(2018-2020年)》要求,全⾯完成“三个⼀批”整治任务。以⽯化、化⼯、⼯业涂装、制鞋、合成⾰、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钢铁、⽔泥、平板玻璃等⾏业为重点,全⾯推进VOCs治理和⼯业废⽓清洁排放改造,⼆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全⾯执⾏⼤⽓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按要求落实钢铁、⽔泥⾏业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推进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企业取消脱硫脱硝烟⽓旁路或设置脱硫脱硝等设施。对钢铁、建材、有⾊⾦属、⽕电、铸造等重点⾏业和燃煤锅炉,进⼀步排查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艺过程的⽆组织排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治理,按期完成电⼚煤场封闭改造等年度任务。(市⽣态环境局牵头,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参与)
3.重点企业治理项⽬
完成省下达的VOCs治理、⼯业炉窑治理、35蒸吨/⼩时以上燃煤锅炉废⽓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区⽣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或淘汰等项⽬。持续推进⼯业污染源全⾯达标排放,加强重点⼤⽓污染源⾃动监测监控,将烟⽓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度。建⽴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完成国家规定⾏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市⽣态环境局牵头,市经信局等参与)
4.油品质量提升项⽬
停⽌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汽柴油。(市商务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中⽯化温州分公司、中⽯油温州销售分公司等参与)加⼤储油库、加油(⽓)站和企业⾃备油库抽查频次,全年开展油品等质量专项抽检2次以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商务局、市⽣态环境局、温州海事局参与)强化船⽤燃料油质量的监管。(温州海事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开展清除⿊加油站点和⽆合法来源证明成品油、流动加油罐车专项⾏动,打击销售不合格油品⾏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温州海事局、中⽯化温州分公司、中⽯油温州分公司等参与)
5.油⽓回收治理项⽬
确保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油⽓回收设施正常运⾏,推进年销售量5000吨以上的加油站安装油⽓回收⾃动监控设备,并与⽣态环境部门联⽹。(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商务局、中⽯化温州分公司、中⽯油温州销售分公司等参与)
(六)实施专项⾏动,推进破难攻坚
1.秋冬季攻坚项⽬
制定实施2020-2021年秋冬季攻坚⾏动⽅案,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措施。加⼤秋冬季⼯业企业⽣产调控⼒度,强化⾼排放⾏业错峰⽣产,实施差别化管理。开展秋冬季⼤⽓执法专项⾏动。(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综合⾏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参与)
2.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项⽬
深⼊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动,统筹“油、路、车”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四⼤⾏动,全链条治理柴油车超标排放,明显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完成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标任务。(市⽣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负责)
3.⼯业窑炉整治项⽬
继续完善⼯业炉窑管理清单,重点掌握燃⽤煤炭及其他⾼污染燃料的⼯业炉窑使⽤和排放情况,推进⼯业炉窑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浙江省⼯业炉窑⼤⽓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案》,开展⼯业炉窑⼤⽓污染深度治理,全⾯推进达标排放和⽆组织排放管理。加⼤落后产能和不达标⼯业炉窑淘汰⼒度,分⾏业清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录》(2019年本)淘汰类⼯业炉窑。禁⽌掺烧⾼硫⽯油焦(硫含量⼤于3%)。加快淘汰燃煤⼯业炉窑,淘汰1台炉膛直径3⽶以下燃料类煤⽓发⽣炉,取缔9台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炉(窑)。(市⽣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按职责分⼯负责)
4.PM2.5和O3“双控双减”项⽬
严格执⾏国家、省VOCs治理⽅案,继续推进⼯业涂装、合成⾰、纺织印染、包装印刷、油品储销等重点⾏业“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深度治理,对VOCs排放量较⼤的企业,按要求组织编制和实施“⼀⼚⼀策”。⼤⼒推⼴使⽤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等原辅材料,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印刷、⼯业涂装(⽊业、家具制造、集装箱、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钢结构)、汽修等⾏业,推动企业全⾯实施源头替代。在5家化⼯企业深⼊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O3污染⾼发时段,加强政企协商与政策引导,推动主要O3前体物VOCs企业主动采取错时⽣产减排措施。VOCs重点⼯程较2015年累计减排量达3.2万吨。(市⽣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5.重点领域臭⽓异味治理项⽬
加强⼯业臭⽓异味治理,完成10个⼯业源臭⽓异味治理项⽬。(市⽣态环境局牵头,市经信局等参与)加强城镇⽣活垃圾废物臭⽓处理,完成2个农业源臭⽓异味治理项⽬。(市综合⾏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严格餐饮油烟污染排放执法监管。(市综合⾏政执法局牵头)
(七)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管理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