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
打造社区治理的3.0模式
谢科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有一章论及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社区治理的3.0模式正当时。
我国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控、社会治安等的实践中,社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的社区地位将日趋重要,社区治理能力将成为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独立无二的国家核心竞争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社区治理现代化,而这需要大力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实际上,我国各地一直在开展社区治理的探索,涌现出大量的社区治理创新典型。如浙江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了“枫桥经验”,成为当时社区治理创新的典型。进入本世纪,浙江将“枫桥经验”不断升级,打造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五联”模式,以及以坚持党建引领为主导的“五个
坚持”范式。
武汉市的社区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百步亭社区是具
有中国特的和谐社区,且探索
出居委会、物业委员会、业主委
员会的“三委联动”模式。进入
新时代,武汉市的社区治理创新
实践也一直引领全国。江欣苑社区
是全国社区党建引领的率先实践
者,青和居社区是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区“三共”模式先行者。艺苑小
区的党员楼栋长制、光谷的垃圾分
类积分制、洪山区的文体设施区校
共建,都是武汉社区治理创新的成
功探索。近期,武汉在全周期管
理、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
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常态化长
效化、社区工作人员薪酬制度
晋升通道等方面开展了制度创新并
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社区治理创新颇具代
表性的成功经验有:北京的见义
勇为积分制度,深圳南山区“一
核多元”的社区综合党委制度,深
圳宝安区的社企融合实践,深圳坪
山区的社区工作产业化外包模式,
广州的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法,浙江
德清、山东青岛等地的微改革和居
民建议征集制度,安徽亳州的农
村社区邻长制,济南面向招才引
智的国际化示范社区建设,杭州的
社区智慧化治理模式和社区智治
工程等。
因此,我国的社区治理创新和
社区治理现代化有着良好的基础;
开创社区治理新局面,打造社区治
理的先进、高效的模式具有较好的
现实可行性。
我国社区治理3.0模式的
内涵与建设路径
我国的社区治理经历了1.0和
2.0两个阶段,当前,社区治理
3.0时
代已现端倪,社区治理3.0模式呼之
欲出。
社区治理1.0,指的是新中国
改革开放以前的,以居委会为单
一主体的居民区管理模式,其表
现为“居民管理+行政服务”的二
维职能。
社区治理2.0,指的是改革开放
以来的,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
和业主委员会各司其职的小区治理
模式,其表现为“行政服务+日常管
理+居民参与”的三维职能。
社区治理3.0模式,是目前已有
一些区域开展实践探索、未来将普
遍实施的,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
会、业主委员会联动,第三方服务
机构、对口支援机构和志愿者广泛
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其表现
为“多元服务+全员参与+综合管理
+居民发展”。(1)多元服务,是
指除了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和急难
帮助以外,还负责提供信息咨询、
就业帮扶、家政辅助、水电维修、
家庭医护、养老托幼等延伸服务。
(2)全员参与,是指居委会、物业
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第三方
服务机构、对口支援机构、志愿者
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并发挥出协同
作用。随着党员干部下沉制度的常
态化,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对口共建
帮扶将成为一种制度;社区服务的
42
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
志愿者也出现组织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趋势。(3)综合管理,是指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等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拓展,包括:开展社区战略管理,对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描绘社区各自的发展愿景,打造社区发展特,建设和谐社区;开展社区知识管理,支持社区知识交流,
鼓励社区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提供支持与帮助,建设学习型社区;开展风险与应急管理,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建设平安社区。(4)居民发展,包括:发展社区产业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股份分红回报并提供就业机会;开办老年人大学或社区学院,提升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与工作技能;通过建立社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社区居民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社区创业;引导居民参政议政,为社区发展提供建议。
我国社区治理3.0的建设路径为:
(1)党建引领。积极扩大和深化实施各地在党建引领方面的成功经验,强化社区治理的红基因,建设幸福社区。可以积极推广深圳南山区的“一核多元”社区综合党委制度,强化社区党委的系统治理能力。推广武汉市的党建大联盟建设经验,构建党组织统筹下的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的区域化党建大联盟;借鉴武汉市的三个清单制度(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大力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常态化、长效化实践。
(2)资源下移。按照社会治理扁平化的要求,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编制下移、自主权下移,切实做到给社区增资源、增权力、减负担。
(3)开放合作。正确处理社
区安全封闭管理与开放的关系,实
现社区的对外开放合作,引进社会
资源开展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城
融合、社企合作、社校协作的可行模
式,实现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互
促,社区与企业之间的互帮,社区
与高校在运动场、图书馆、创业平
台、医疗设施等领域的共建共治。
(4)智慧治理。一是实现社
区治理的全员参与,发挥社区居民
的智慧,让居民参与社区决策与管
理。二是发挥社区作用支持居民参
政献计,促进各级政府决策的民间集
智。例如,可以推广上海市的人民建
议征集制度,优秀建议人可聘为各级
监督员、监事、协调员、民情调研员
等,可作为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服
务外包机构的独立董事或外部理事。
建立居民建议分级征集机制,通过党
员干部下沉的社区需求清单、三委联
动的提案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的社情民意对口联系制度等集聚民众
智慧。三是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实现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比较常规的
做法是智慧门禁、智慧停车、智慧电
梯等系统的运用。将来,可以开展运
用数字孪生技术、区块链技术辅助社
区治理的尝试,以推进社会治理扁平
化和重心下移,实现居民服务的“让
数据多跑路、众少跑腿”目标;数
字孪生技术的精准追踪功能,可以
从根本上解决社区赌博、、传
销、拐卖人口等难题,也有利于疫
情流调的快捷精准追溯;区块链技
术的去中心化功能可以为社区参与
决策、参与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加快社区治理3.0模式建
设的建议
(一)推进依法治理
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物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出
台《社区治理工作条例》,对街
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管理委
员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公共设
施、对口帮扶下沉、楼栋长、志愿
者、第三方社区服务机构等的职责
权利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引,建议在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过程中,
对传染病防控中社区的功能、地北京现代论坛
位、权力、责任等做出原则性规
定。同时,在突发事件应对、国
防动员等法律法规的修订中也需强
化社区的作用。
(二)构建两个闭环
在全周期管理方面,构建社区
设施建设的事前前瞻性规划、事中
建设运营、事后反馈完善的闭环,
实现动态闭环管理。推行社区的全
面风险治理,实现全风险、全员、
全过程的“三全”风险管控,形成
风险预测预警、风险预控和风险应
急的闭环。
(三)强化三委联动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
的三委联动模式,在此基础上,
试点开展更进一步的三委合一模式
实践,尝试建立三委之间的交叉任
职、集中办公、联席会议、合署表
决、共享简报等联动合一制度。
(四)推行四治协同
在业主委员会的代表制度的
基础上,通过业主议事、业
主监事会监事、楼栋长列席等方式
实现业主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全员参
与。结合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制度,
建立长期的对口帮扶关系。建立社
区内部志愿者和外部志愿者两支志
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接力机制和培训制度。建立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和社区见习制
43
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
度,鼓励大学生将志愿服务与社区实践、社区创新创业相结合。
(五)实现五个结合
推进平急结合、内部化与产业化运作结合、专兼结合、标准化与特化结合、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的“五个结合”:
一是强化社区的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通过设施的柔性、制度的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门禁系统、地下空间、供水供电系统、物流平台等的平急两用。强化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动员能力,开展社区民兵制度创新,实现社区民兵、物业保安和业主联防的互动切换。做好预案准备、资源储备、
设施备份等工作。当前,应为常态化和非常规两种情形下的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应对做好预案、做足准备。
二是在社区服务方面,在增强其内部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准社区安全管理与建设开放型社区的平
衡点,应积极推动社区的对外开放
合作,有效吸纳和利用外部资源;
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机
构,发展社区服务产业,探索社区
服务的高效率外包运作模式。
三是在社区服务人员配置
上,采用长期专职人员和短期兼
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在向基层
增加编制的基础上,探索灵活多样
的兼职人员短聘制度,如星期日服
务岗、大学生实习岗、退休人员再
聘,甚至可以设立社区博士后、硕
士后制度。
四是建立社区服务和管理的各
项标准,实现标准化运作与管理。
例如,物业保安、楼栋管家、业主
委员会代表、楼栋长、网格长等的
职责,以及社区各类居民服务(如
房屋水电报修)的业务流程等,对
于这些原先的制度空白,可以先由
各地制定市级、区级以及社区级的
责任与流程标准。同时,鼓励各级
政府和各个社区先行先试,大胆探
索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方面的新模
式、新做法。
五是在推进社区治理制度创新
的同时,积极推进社区技术创新,
加快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应
用。当前,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客
户端、手机网、12114、社区网、
网的“六网合一”,依托大数
据、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治理,提
高社区治理效能。要消弭数字鸿
沟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为智慧
化时代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提供一键
式解决方案和一条龙帮扶;要大力
推行社区的智慧养老方式,实现社
会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智
慧互联互通。【本文系武汉研究院
课题(编号:IWHS20201002)研究
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接80页)《南赣乡约》后来被朝廷推广,曾在明朝任知县的叶春及在《惠安政书》中记载:“嘉靖间,部檄天下,举行乡约,大抵增损王文成公之教。”
明朝万历年间,吕坤巡抚山西地方,在此期间有感于乡间有重武轻文之风,于是提出将乡约与保甲制度结合来,以加强乡村治理。为此,吕坤撰写了《乡甲约》,将乡约、保甲纳入同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中,规定:“以一里为率,各立约正一人,约副一人,选公道正直者充之,以统一约之人。约讲一人,约史一人,选善书能劝者充之,以办一约之事。十家内选九家所推者一人为甲长。”在这个体系中,“约”成为一个组织单元,每里设一约,置约正、约副、约讲、约史等,他们都属于
义务性质,没有官府配备的办公场
所和经费,故尔担任这些职务的人
多为家境殷实者,或从属于家族、
书院。各约之上还设有监督管理机
制,官府通过其监管各约。
明朝对乡约十分重视,除《南
赣乡约》《乡甲约》和叶春及在任
职广东惠安知县期间推行的乡约
外,胡直的《求仁乡约》、李春芳
的《订乡约事宜》、唐灏儒的《葬
亲社约》、黄佐的《泰泉乡礼》等
也较为知名。到了清朝,对乡约仍
十分重视,如顺治二年(1645 年)
颁布的《逃人法》规定“即将隐匿
之人,及邻佑九家、甲长、乡约人
等,提送刑部”,这里把乡约长与
保甲等都作为追查逃匿人员的责任
人。康熙年间,规定举行乡约时要
将“讲谕”与“读律”结合起来。
根据清人陈秉直所著《上谕合律乡
约全书》,其程序是:举行乡约时,
在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
后,紧接着“读律”,即讲解律法。
这样做既能辅助乡约的宣讲效果,也
能在乡民中普及朝廷律法。
在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体系
中,乡约通常都能受到官府与民间
的共同认可。大多数情况下,乡约
与法律并不矛盾,前者是对后者的
有效补充。乡约一方面体现了乡村
社会的道德治理方式,另一方面又
统筹整合了乡村的救灾济困、抚恤
孤弱、诉讼调解、维护治安等诸多
实务,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乡村治
理系统。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