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macc 2021年5月第35卷第2期
Myy. , 2021Vol. 35 , No. 2
馈与良好互动。相关单位要在现 有 登
、举报、
等渠道的基础上,运用政府
、 媒介
、政务服务中
心,汇 整理 对于食品药
品监管、公共建设项目、就
等 的有 建议,汇集
政府社会治理模式的革新,尤 其是向服务型政府的全方位转变, 政务数据信息公开、提供
政务
服务、政府和公众良好互动已经成
为 的应有 大势所趋。
区县政务公 化 化涉及
多重维度。唯有提升区县政府治 理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共同发
! 、管理、服务落 政府
日常工作中,才能使行政过程
合规、业务运行有序,助推社会治 理水平升档升级(
参考文献:
[1]
文•全媒体时代的政府信息公开:
特点、挑战及展望[J ] •北京社会科学!
2019(10) :100 -106.
[2] 王芳!志刚•数据治理助力政府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N ].中国电子
报,2020 -03 -17(003).
[3] 潘钊.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
中存在的
及完善对策研究[D ] •北
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
[4] 李嬪鑫•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现状与对策
研究* D ].:吉大学,2018.
[5] . 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存在
的 及完善举措探析[J ].科教文汇
(中 ),2018(12):181 -183<
[6] 晓烁,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的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J ] •河北经贸大 学学报(综合版),2019(1) :41 -46.
[7] •基层政务公 化规范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9(1) :188 -189.[8] 金玲,徐剑,等•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研
究一一广州市海珠区试点工作实践与思 考[J ]中国标准化,2018(11):129-133.[ 9 ] < 市政府信 公 研究
[ D ] < : 大学,2018<
[10] 培叶, 新,•基层政务公开
化探索[J ].中国标准化,
2019(4) :191 —193.[11] <;大 的基层政务公 [J ]<
人民论坛,2017(35):42-43.
[责任编辑、校对:党婷+
文章编号:1673 -9973(2021)02 -0020 -05
新时代OI 治理共同体建设的
制度逻辑与实践
杨蕊,石建莹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西安710054)
摘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十九届四中全 会提出的重大制度创新。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成效直接 反映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水平。新时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其必然的理论逻 辑、历史逻辑以及制度逻辑。从党委领导、
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
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对陕西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 梳理和提炼,同时对 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进 望,需要陕西在加强社区治理制 度建设的基;上,强化制度的执行和运用能力,把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
效能。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同体;制度化;党建引领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D0I :10.13411/jki.sxsx.2021.02.004
The  System  Login  of  Community  Governanc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nd  Shaanxi  Practicn
YANG  Rui  , SHI  Jian-yi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 Party  School  & X ian  Municipal  Committe e  & CPC , Xian  710054 , China )
Abstrach : It  ia  a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proposed  by  the  Fourth  Plenare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 Committee  ta  build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in  which  every ­
one  has  its  responsibility, is  also  responsible  and  enjoyed. Community  is  the  basic  unit  of
society , and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governancc  community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flects  the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c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c  commu ­
nity  in  the  new  ere  has  its  inevitable  theoretical  lovic , historicoi  lovio  and  institutional  lovic.
From  the  aspects  of  Party  committee  leadership,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democratic  con ­sultation  ,social  coordination , public  participation , rule  of  law  guarantee , sciencc  and  tech-
noeog.suppoei , ihtspap6ecombsand  eetn6sih6peacitcae6xp6etnc6oepeomoitngih6tnsit-
tutional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c  in  Shaanxi  Provincc , and  looks  foeard  ta  the
future  community  governancc  community  construction , which  requires  Shaanxi  ta  strengthen
ihetmpeemeniaiton  and  tmpeemeniaiton  oeihes.siem  on  ihebastsoesieengihentngihecon-
struc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c  system. We  should  employ  the  ability  ta  transform  the  adeaniagesoeihegeaseooissoctaegoeeenances.siem  tniogoeeenanceeetctenc..
Key  words : community  governancc  ; community  ; institutionalization  ; Party  building
leading
收稿日期:2021 -02 -30
作者简介:杨蕊(1984 -),女,陕西渭南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研究'石建
(1971 -),女,陕西西安人,主任,,主要从事人
公共管理研究(
20
社会治理
―、新时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建立人共,这次将-共”用社会治理,提出了建立-社会治理共”的新命题(
(一)理论逻辑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治理理论已经遍布全球。治理的内涵是"个人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方式的”,本"协合作”,强调"过程、调、多元动$([2]治理的本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实现还政于民的过程。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协同合作、平等协商、多元参与而的社会团结。社区治理是全部治理系统的基础o[3]社区治理共在社区地围内,为处理社区公共事务或行公共服务供给而的社会团结:具有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民主策与协商、配置与结果共享的社会团结。社区是居生活的场所,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等特征,居民具有共的话题和,的社会共,即"小社区、大社会”(社区着国家和社会,党的基层政权建公共服务供给"公里”的职能,同时也展社会自治的重要场域。因此,社区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单元。⑷
(二)历史逻辑
北京现代论坛"社区”概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提出。20世30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把社区概念引进中国,成为我国社会学的通用(政部的表述:社区是指聚居在地围内的人们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以居住区为物质层面的基础,强调除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要构建精神层面的社区共,并且有政府行政管理的介入,是管理和服务的载体和平台。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对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脚步从未(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逐化和完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呈现出齐放的态势。2000年11月,国务院出
《民政于在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其志着我国社区建入了新局面,全面开展、整
推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关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
我国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社区中国”已经到来。⑸
(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统一下的社区共同
体建设
在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由于政治体制重心下及社会,给社区共:的制度化建多重。第一,基层仍然面临着"有$的(尽管"两级政府、三管理”的行政体制,要多的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但于长期区级政府、、社区权责不清、上下脱节、条块不顺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彻底,社区的运作
还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第二,社区居民服务需i来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级化趋势。中
涌现出越来越多新的社区组织,比如:业主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还存在下人
、社区矫正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化的体。如满上述人的!也社区面
临的重要挑战(第三,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
变,社会呈现出"原子化$的动向。社区建设也出
三大困境:社区的碎片化、社区公共性衰落以及社区生活个体化。⑹
!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中!制机制的弊端还很明显,特别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系完善(面对诸多困境,社区治理既要构建科学合理成熟的治理制度,还要注重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有,完整的制度体系(
二、新时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逻辑
(一)夯实国家基层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大优势。共产党元治理的唯,又
多中心治理中的领导主体⑺。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能够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参与、平等协治理的调动整合,推动政府、市、社会三大主体合作共治。因此党建引领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党建抓得好的社区,社区治理的成效就比较好。基层党建够有力推动社区治理共同建设,为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发挥领导核作用。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好党的领导大制度优势,是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新修
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党组织要"领导本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明社区治理作原的
民政部门主要为党导,是
导权质的改变。
(二)推进政社良好互动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社区工作的本质是一项民生工
21
社会治理
作,是政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公共服务下沉的。一方面,政府通过-放”,逐分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面对性化、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需求,在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政府通过与社会展公共服务合作,把那些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从而有效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提升治理的有效性。通过引培化社会,鼓社会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开展各级别公
投,注入相应的,不社会的一壮大,政府起到监督和评估的作用。通过项目管理和合作外包的运作机制,逐步理顺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的,并社区服务供需客
准对接⑻(因此,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对于政社形成良好的"伙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居民依法自治
,我国的国家治理秉持"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智慧,为居治留下的自治空间。在
乡村,通"礼治”、村规民约等治理手段,实现居民的我管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的居治制度对保基层的常重要的作用。日
,基层治理的精髓却贯之(城市居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进了宪法。然而现面临的:
在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较为缺乏,“弱与”现象制约着社区治理共的构建。由于社会结构的,社会呈现出原子化碎片化,互联的出导致况的加剧。对公共生活的世界性的:即便在以公民热衷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美国,也出现了"民主的衰落”。⑼社区居与社区生活的过程,是撬动大社区社会本的!也构建共的应有之义。
居民参与过程中通过相互信任、合作和支持,在知识获取、价值观和思想塑造各方面能够相互学习、互相影响。社区参与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类型丿⑴正与涉及社区重要公共事项的参与,这对于培育公民"人人尽责$的公共意识和民主神具有重要作用。非正与指社区开展的小组、文活动等等。社区治理的成效和居与度成正。推动居民的参与,就要把社区居民的参与内容、参与方式以及参与的流程机制要从制度上加以确立和规范,完善居民参与和自治制度。
三、新时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陕西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治理体系的内涵从原来的"五位一体”更新"七位”,"民主协商”和"科”,-党导、政府、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1+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在社区治理共的建中,需要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落实"人人尽责$的行动、-人人享有”的结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通主的信任、合作伙伴,进
而在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中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最终
动的有机!社区治理共o[11]在新下,全国各地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共建设中,大的做经验。陕西地市在基层治理新的中!于展制
创新,以社会化为路径,基层党建创新、资服务下沉、权力职下放、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取得了不少可贵的"陕西经验$(
(一)以竟建引领为驱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项最大制度优势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新:下,面对党建引领的全新,建有当地特的引方引机制!陕西地基层治理的新亮点(如西安市为城市基层党建,着动非公党建综合体—
—"红会客厅$的建设。通过构建放、融合、共享的党建,推动党组织在非公
的全覆盖,填补了基层党建的空白。它的为区域的党员与、与、与政府
资源共享搭设了平台,发挥了党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铜川市在推动基层党建新格局的1中,-党建工作第三方评估”机制(新之处在于遵循"开放式党建$的理念,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结果作为重要考量,纳入党建工作:考评结果,有提升了考评结果的关切度、参与度、透明度,提升了党建工作,新探索受到了中的充分肯定。延安市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智慧党建"$,开启了全市智慧党建"新时
代$(把建在"网上$,党通动终随时在线学习、检验、收缴党费等等功能,各项党务工作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即时交办,极大提高了党建工作率。"智慧党建”使基层治理化、便捷化。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不但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激发出社会的活力,为社会组织的大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构建出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陕西省各地积极落实政社分开、明确清晰地界定政府职能并敢于给社会放权,着社会管理的,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务逐步剥离出来交给社会去承担。以西安市为例,政府着力引导和培育社会发展,充分发
22
挥社会自治的功能,促进政社的良性互动。成立了专的社会培育中心,化社会并对
行建设,积极开展公投、完政府社会服务的制度。通展服务,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壮大,政府和社会形成良好的伙伴(有提升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培积累了社区社会资本,为社区治理共同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民主协商,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主协凝聚多元共识的重要渠道。民主协商是在尊重治理主体多样化基础上整合需求、达成共识、共同行动的过程,形成有事好商、人的事人的制度化,真正
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效。开展民主协商,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区邻里纠纷、环境卫生、小区加装电梯等切身切的上,民主协商发挥常重要的作用。各地的民主协商的
也有特。如西安市未央区"把协主落实到基层”,创立了"政协委员协商民主工作室”,建基层民主协商的制度,政协期到社区展调研、走访听,畅通社情达渠道(通在在的作,为协调: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当地的交口称赞。实明,民主协有深厚的基础,切合百姓需要,新基层治理、打造基层治理共的有效方式(
(四)发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各方协同共治
2016年,陕西省在全省倡导"四社联动”服务机制—
—由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及志共同联动发挥作用,为基层治理化迈出(社会也的发展,给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9年12月3日,陕西省社会共30562%:陕西政局)。目陕西省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7.9个(,社人数也不断增长,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不乏年轻的"海归”投入社区治理工作。陕西探索.
社会,如社会工作协会、陕西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这些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立,为整合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大社会组织机构相互支持并肩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社会服务中心机构每年开展的人培训、业务交流会、学沙龙等等,对提升社会化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之外,社会在各地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也颇有。如宝鸡市社会在脱贫攻作中主动作为,发挥势,城市社区贫困家庭
社会治理
的精准帮扶:通过聚焦重点家庭,解决好"帮谁?”-帮什么?”-怎么帮?$的,-吃穿住行用”为着点,精准、扎、高效开展工作,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其经验受到了国务院、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社会的协同,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建设的重要(
(五)扩大公众参与,汇聚民愿民智民力
,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任务。培育有的公与,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捍卫"我们的邻里”,是我国社区建设的未来任务。*12+社区治理共建!每人的任!也每人
的义务。这对良好的公识、释放居民活.
新的契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涵。"治理”意味着治国理政当中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行的良好合作。在基层治理当中,政府往往要面对的矛盾I 题。如果缺乏公民的有效参与,谈治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多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为破解居的"弱参与”,陕西地在中,多渠道着力培养社区居民的公神。
完基层治制度!提升制度的
执行力,畅通居民参与途径。主参与社区重大事务的决策,培育业主委员会,制定小区业主参与物业管理新制度。2019年1月,陕西省新修订了《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对的物业管理活动作出。二是加强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因地制建协,"人人尽责”。如在“三无院落$建立“居民自管小组$,建立完善协商制度,调动居我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真正解除了社区许多-老难题”,让居民得到实惠。三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突出"人人有责”。重发挥、劳动、教师、法
作者等社会贤达的作用。如西安市的-萤火虫志队$ "小蜜蜂志队$在安社区建设、垃圾分类、矛盾协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此次抗击疫情的中,广大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四是因地制宜策划和实施活动项目。通展丰富、多、积极健康的社区活动,挖掘社区英雄,居对社区的认
,激发参与热情与动力。如宝鸡市通过"义仓”"$等活动,加强了居民彼此交流和密切联系,在参与劳动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培育提升了社区社会资本,还让邻里守望、崇的文化精神发扬。
(六)加强法治建设,为共同体建设保驾护航治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治理共建设的重要(陕西省政府颁布
23
社会治理
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为社区治理法治化提供。女口《陕西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2018)、《铜川市关于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工作的》(2013)以及《市于城镇社区居会建设工作的实施》%2012)等。文件的出台,对推动社区建治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地市还要完善社区治理急需的各项法律法规。
在社区建设中,不断增强社区依法办事能力(动、警官、检、律师等进驻社区发挥专作用。开展社区活动,居民的:意识,社区治理,完社区服务功能。除此之外,着动基层“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够社区居民的法治,使得"治$与"德治”彰。如榆林市因地制宜,在考虑本地文化、、族特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制突出重点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让够遇事法、事,化
矛盾(积极探索完有本土特的"德治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基层治理。
(七)完善科扌支支撑,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
科变着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地都在探索利用大、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社区治理方式(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智慧社区建%2020)》,从全市整的角度,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基,在全慧社区建设的探索中迈出键性的一步。铜川市在智慧社区建应用领域,也做出了富有的尝
试:以信息化为引领,搭建居民综合信息库、智慧党建管理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及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等,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做好数据基础,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幸福里社区也为西北第全国性"绿智慧社区”试点,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将做出更多探索,让居民享化的安全、便捷和好。
除了智慧社区建设,互联网的普及还畅通了民达渠道,线上展民主协及时,提升策的性(社区微博、、等新媒
社区居民的日常交往,极大方便联系(新冠疫情暴发后,居家防疫的中,信
支撑社会有的关键力量*13+(居家防疫开展的疫情上传下达、在公、生活用品、开展远程诊疗等等,不借联,疫情防控也化措施在基层和应用。
四、结论及前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社区治理共建设中,首,要二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机制;其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再次,完善相关制度,用好民主协商、公与等民主表达方式,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要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和科作用(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不完善,对基层社会治理共的构建明显的制约。因此,建完善社区治理各项制
度尤为重要和,推动社区治理化、制度化亟待研究的(要制度的执行用制度有治理社会的,把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落实"五个扎实”、建"三陕西$营造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局面,为新基层社会治理理新多的"陕西智慧”和"陕西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
日报,2019-11-01.
[2]唐钧•社会治理的四个特征*N] •北京日报,2015-03-03.
[3]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2).
[4]本报记者•以社区为重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N] •光明日报,
2019-12-23<
[5]张平,周立.中国城市和社区治理报告(2018)[M] •北京:中国社会
出版社,2018.
[6]杨君,徐永祥,徐选国•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何以可能?—
—迈向经验解释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7]荣,闫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问题与发展[J].中共
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2).
[8]徐宪•以百姓心为心:我国历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探微[J]•重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92.
[9]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18.
[10]夏建中•基于治理理论的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认识及建议[J].北
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11]方亚琴,夏建中•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J].中国社会科学,
2019(7)<
[12]何艳玲•捍卫邻里:中国社区建设的未来任务[J]•国家治理,2015
(9)<
[13]吴鹤立•疫情防控下凸现的社会治理倒逼效应[N].中国社区报,
2020-04-02<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