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至27日,“共生·引领”(2021)绿可持续设计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林高校设计艺术联盟、北京设计学会主办,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林学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全国兄弟院校及农林 30 余所高校的大力支持。
本次国际学术论坛邀请到来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古动物馆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共聚云端,探索“绿可持续”等议题。论坛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近1万人,收获9万余赞,收视率排到哔哩哔哩(b站)社科学习分类直播榜第二位,数万人共同见证此次国际学术讲坛的学术盛宴。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继晓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生态文明、绿可持续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和价值遵循。本次论坛以“国际与前沿、融合与创新 、中国与特”为宗旨,以传播生态文明与绿可持续设计为理念与导向,是一次
跨学科专业的绿可持续与设计学的交流与碰撞,会带来融合与创新的新视点,希望所有与会人员都能通过参与此次学术论坛活动,有所启发和收获。
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科研副院长兰超教授、教学副院长王瑾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新教授、钟芳博士主持。
论坛首日由国内外九位从事设计学理论研究、艺术创作、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绿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论坛开篇由来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埃佐·曼奇尼(EzioManzini)荣誉教授以《Design for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为题做演讲。曼奇尼教授曾担任米兰理工大学可持续设计与创新研究所所长、设计学院教授、工业设计博士课程主任、意大利设计博士课程协会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首席教授,并先后受聘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国帕尔森设计学院、日本东北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爱恩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等,担任客座教授或科学顾问,同时担任国际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主席、欧盟框架计划可持续增长计划委员会委员和意大利环境部科学委员会等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是当今世界知名可持续设计研究学者及教育专家。
曼奇尼教授在演讲中简要介绍了一些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了两个设计指导方针,一是构建富有弹性和邻近性的可持续系统;二是重新编织以协作与关怀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他将生态文明设计重新概括为“为亲近和关怀而设计”,这包括人与环境的亲近,以及对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网络的关怀。他通过一份50年前在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会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讨论如果我们不改变发展方向地球会发生什么”为出发点,简要概括了近50年内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变化和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生态日渐恶化的不幸后果。由此,他认为就目前的生态状况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我们的行动及它们所基于的世界观,这种重新定位可以被称为向生态文明的靠近。曼奇尼教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它们对设计的影响:一是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作为一个矿山和垃圾填埋场受人类支配;二是地球是一艘宇宙飞船,能够被作为它的飞行员、船员和乘客的人类对其引导、修复、改进;三是地球是一个活的实体,人类是地球实体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在它的中心,因此人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驱动它。
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王中教授,以《重新定义公共艺术》为题,分别从公共艺术的中国背景、世界背景以及未来愿景三个方面谈论此主题,他指出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最大的遗憾是城市没有灵魂、城市文化缺失。王中教授现任城市设计与创新
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APDF亚太设计师联盟全球副主席等职,主持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与实施。他通过展示地铁、机场等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案例,来表明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公众参与和城市设计的重要力量。艺术可以定义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性格、历史、愿望和挑战可以通过公共艺术和强大的公众参与来表达和反映出来。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第四支柱,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城市创新、经济旅游、社会融合、改善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现阶段,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把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形象塑造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培育着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同时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出艺术最大的边际效应。
来自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的法布里齊奥·切斯金(Fabrizio Ceschin)助理教授以《Teaching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 y inHigher Education: Frommaterial to socio-technical systeminnovation》为题,对可持续设计如何融入大学设计课程提出了一些见解。
北京现代论坛首先他通过分析可持续设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展示了解决不同类型可持续挑战所采用的不同设计方式,这个范围是从技术中心到人类中心的建构。其次他对大学中的可持续设计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总之,法布里齐奥认为,设计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设计已经被意识到可以解决从物质层面到社会技术系统的不同层面的可持续挑战;服务于可持续方法的设计项目和所添加的设计都十分重要,将可持续设计整合到其他模块中,并特意关注设计过程模块,可持续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天津大学的王鹤教授则以《基于系统论的生态公共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及成果检验》为题,向大家分享了生态公共艺术的任务定位与设计原则、贯彻路径与教学模式、具体实施与教学方法、成果检验与案例实施。其中,他总结的八条设计原则,即尽量使用带有天然生态属性的材料;不能忽视艺术天然具有的警示功能;力求使用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注重运用设计创新方法弥补局限;多运用模块化技术,可拓展易复制;引入全寿命期设计理念,关注维护;低预算,低能耗,低社会维护成本;以中国为主要服务目标并兼顾国际使我们对生态公共艺术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王鹤教授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定义了生态公共艺术的八条设计原则与教学任务的定位,展示了立德树人、多学科融合教学、赛教融合等多条教学贯彻路径,进而归纳出了独特的生态公共艺术教学
法,并利用了2021年的代表性的赛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验证他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带来了许多教学与设计启示。
中央美术学院的费俊教授以《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语境与实践》为题,分析了科技对艺术与设计实践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分别为创作价值的变化:由美学价值变为伦理价值;创作场域的变化:由物理现实变为混合现实;创作方式的变化:由工作室变为实验室;创作输出的变化:由图像/实物变为系统/算法。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案例,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既赋予了科技伦理考量,同时也帮助科技发现创新应用场景,传达出艺术的价值绝不止是美学价值,其中更承载对社会、对环境、对文化等多方面的批判性思考。
来自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的阿奎纳多·桑托斯(Aguinaldo dosSantos)教授演讲题目是《From Anthropocentric to BiocentricDesign》,开篇介绍了他过去几年的主要研究项目,“关于可持续性设计的问题是系统行为设计的问题”、“可持续原型服务系统”、“分布式经济”等,使我们了解到其大致的研究方向。演讲中,桑托斯教授通过分享他参与的可持续设计的案例,介绍了可持续设计的主要阶段,从而引出了他未来的研究计划,并提出了可持
续设计是否应该修改一下它的定义,把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生命及他们的后代包含进来,不仅要以人类为中心,也可以尝试以其他生物为中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钟芳博士以《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可持续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为题,主要从“产品服务体系的定义与背景”“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理解产品服务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的常规运用:使用与维护环节(售后服务)”“产品服务体系与新经济模式:租赁与平台经济”“销售过程中的产品服务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向前延伸:个性化定制与分布式制造”“产品服务体系向后延伸:再利用、回收与处理”“数字时代的产品服务体系”八个方面介绍了产品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新兴的且与可持续设计紧密相关的案例,来表明调动系统资源对服务体系设计的重要意义和设计对高效的服务系统实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人力密集型的服务成本较高,难以通过市场化营利”、“服务系统的设计,需要调动系统资源”、“高效的服务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实现”、“以环境可持续为目标,通过政策推动服务系统的建立是必经之路”的四个反思,来引发我们对未来可持续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的思考。
韩国延世大学的白俊相助理教授以《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to sustainable service design》为题,介绍了一种设计可持续协作服务的社会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协作者的社会网络和他们产生的社会创新之间的良性循环,作为诊断和设计可持续服务的理论框架。他通过分享三个案例研究来讲解“设计可持续协作服务的社会技术方法”,这种方法旨在定位设计目标,开展设计策略,以促进社区修复和社区协作等关系的质量,并借助网络分析评估这些质量,通过合作性设计过程形成服务目标。借助合作服务,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可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维持和加强社会关系。通过将社会贡献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合作服务还能对生态可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
温州肯恩大学的毛立(Maurizio Vrenna)助理教授分享的题目为《A Systemic Approach to Design》,是关于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新的设计方法和系统的设计方法的演讲。他通过“什么是设计?”的问题开始,引出了多种设计方法和设计的呈现形式,并指出这一难题的答案将会不断变化并始终处于辩论状态。毛立教授通过笛卡尔线性观点引出了他对设计的看法:设计是以有限的方式进行的,针对问题的各个部分,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在他看来,可持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是环境方面的概念也是经济学方面的概念,可持续性同时也指社会可持续性、文化可持续性。因此,工业设计的定
义也发生了变化,即“工业设计是一个战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推动创新,促使商业成功,并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可持续性地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也体现在产品服务系统层面。他认为系统设计方法是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方法,整体远远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
论坛次日邀请了九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以更广阔的学科视域为大家带来他们对生态文明、绿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