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5期·浙江经济
衢州氢能产业的培育现状与发展建议
文/琚琦杭郑文建
衢州具有氢能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要率先布局、率先发力,力争在四省九地市中打造产业核心地位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在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极有可能带来新一轮能源革命。国际上,以美、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将氢能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并加以规划。“十三五”以来,为推进氢能产业培育,我国从政策、技术、法律、基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就衢州市氢能产业培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氢资源充足。衢州市氢资源主要依托巨化集团的副产氢,纯度可达99.99%和99.999%,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目前,巨化已建成投产1000Nm 3/h (标方每小时)高纯氢装置一座,日供氢1800公斤加氢站项目已获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预计年内开工。与浙能集团合作的5吨/天液氢生产示范工厂已进入项目可研阶段。未来,衢州氢气富余量可满足万辆级别的氢能交通用氢,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辐射周边地区。
储氢罐技术世界第一。巨化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98MPa (兆帕)高压储氢罐为目前全球压力等级最高、储氢能力最强的储氢罐,也是同类型储氢罐在国内的唯一供应商,应用于目前日本丰田在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自主建设第一座制氢加氢站。目前巨化集团已形成98MPa、
50MPa、22MPa 储氢罐系列产品生产线,产品广销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全氟磺酸树脂质子交换膜打破国际垄断。全氟磺酸树脂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生产最核心、技术难度最大的材料,被日本、美国等国外企业长期垄断。早在十余年前,巨化集团就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树脂交换膜的技术研发,目前已具备产业化条件,打破国际垄断。同时,衢州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可满足生产全氟磺酸树脂交换膜原材
料——全氟磺酸树脂的供应需求,保证产品质量。
其他相关产业基础扎实。依托强大的基础化工优势,衢州市拥有一系列燃料电池系统用相关配套材料生产线,如PTFE、PFA、ETFE、FKM、PVDF 等,产能规模国内领先,产品质量国内一流。目前,衢州市已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的项目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背板膜、新能源(氢能源)乘用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氢能源)汽车内饰材料、液流电池的电解液等。此外,衢州市成熟完善的危化品车辆运输信息管理体系也很好克服了氢气在储运过程中易燃易爆炸易泄露的风险。
对外交流合作已有雏形。一是项目合作。2019年,巨化集团与世界500强的日本丸红商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日氢能合作示范项目”。二是科研合作。目前,巨化集团已与浙江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杭州青山湖氢能研究院;开山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签
66
订协议,共建氢能技术联合研究院。
相关企业情况。衢州市核心材料及关键零部件重点企业共3家,分别是巨化集团(巨化装备工程、巨化技术中心、巨化股份、歌瑞新材料)、杭氧、开山集团。其中,龙头企业为巨化集团,相关业务范围为制氢、储运和膜材料。近两年,江苏氢能、国电投氢能公司等全国顶尖的龙头企业也陆续来衢洽谈。
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国家政策驱动。2020年,氢能首次作为能源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0个以上地区出台了氢能相关规划,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等区域已纷纷布局氢能产业。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全国实现碳达峰。这一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全面提速。
市场前景广阔。在我国,氢能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大规模产业化仍然有较长的路程,但基于对产业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各地纷纷投资氢能产业。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7200辆,以中型货车和大中型客车为主;已投入使用的加氢站超过80座,在建的超50座;国电投、神华、东方电气等央企都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性进入氢能产业。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2030年氢能及氢能装备市场规模约为10000亿元。衢州汽车
全省氢能产业尚在培育阶段。浙江氢能产业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杭嘉甬。嘉兴、宁波、金华和舟山均陆续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扶持政策,并集聚了爱德曼、德燃动力、美锦国鸿等一批国内较为领先的氢能企业,但大部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第二、三梯队。此外,浙江省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方面相对滞后,迄今为止,全省仅嘉善县投入了100辆氢燃料公交车。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省氢能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
同时,黄山、南平、上饶等周边九地市除金华外均未布局氢能产业,如衢州市率先布局、率先发力,则有可能
在四省九地市中打造产业核心地位。
当前主要制约问题
从产业角度分析,一是氢能产业的关键技术尚不成熟,无法与锂电产业相抗衡;二是成本高,特别是氢气价格高,从而导致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高,市场化推广较难,没有足够的应用支撑,产业发展十分受限;三是国家层面的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加氢站审批流程及主管部门尚未明确,氢气仍然作为危化品开展管理,这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发展氢能产业有诸多顾虑。
从部门角度分析,尽管省级层面已经出台了《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鉴于产业现状,衢州市级各部门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认识尚未统一,有些部门对氢能产业仍然持观望甚至悲观态度。同时,氢能产业目前仍处于“烧钱”发展的阶段,而衢州市经济实力相当有限,这也制约了氢能产业在衢州市的发展。
培育壮大氢能产业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衢州市具有一定氢能产业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氢能产业依然具备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氢能产业将是衢州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举措。应尽快组建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布局统筹氢能产业培育工作。
出台专项产业政策。氢能产业已经写入衢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但其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混在一起,从大科创资金中予以补助,力度小、效果差。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大力培育具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
加强项目招引。鼓励招商部门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布局一批氢能产业项目,并依托巨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衔接,形成良好的氢能产业生态系统。
明确加氢站审批流程。尽快制定加氢站建设计划和布局,合理预留空间。尽快明确加氢站审批流程,明确建设运营主管部门,保证加氢站建设的规范性。
(作者单位: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7
/
浙江经济·202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