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品质管理之父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有一句名言:“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诚然,戴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想象力从质量的角度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刻却又朴实的阐述。他对质管理论的独特观点,深深影响了现代管理学体系。
戴明,在管理学领域里,占着独特的地位。作为现代品质管理之父,戴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于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戴明的七项致命恶疾与各种障碍、十四要点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其观念不但成为日本质管制度的基本精神,也影响了往后其他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英特尔前CEO葛洛夫也曾经说过:“日本人和美国企业界疯狂推崇戴明博士的品质管理模式。”
文化背景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博士于1921年怀俄明大学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并于19
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研究所工作。
  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R. A. 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
戴明博士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
战略思想
  1950年,戴明对日本工业振兴提出了"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八十年代初,他受命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彼得森(Donald Peterson),来到底特律。那时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日本竞争对手的冲击而"内出血",正步履维艰地挣扎出"Pinto"质量事故的厄运。Pinto 事件是福特汽车公司在现在的轮胎质量事件之前的一次最
大的质量事故。戴明提出长期的生产程序改进方案、严格的生产纪律以及体制改革。戴明博士将一系列统计学方法引入美国产业界,以检测和改进多种生产模式,从而为后来杰克·韦尔奇等人的六个西格马管理法奠定了基础。
  同当今许多质量管理法不同的是,戴明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层面来改进生产程序。戴明用他特有的夸张语言强调:"质量管理 98% 的挑战在于发掘公司上下的知识诀窍。"他推崇团队精神,跨部门合作,严格的培训,以及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这些观念远远超前于八十年代所奉为经典的"能动性培养"
然而,戴明一直自觉地保持着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正因为如此,他的观念和方法才那么有效,同时又富有争议。
戴明曾经说过:“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无需加大投入。”
 主要贡献 
戴明博士的贡献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美国初期统计质量管理推行的贡献 
戴明对美国初期的统计质量管理SQC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于美国人口调查而提出了一套新的抽样方法,并证明了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里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二战时期,他又提出了教育人员,军事单位技术与检验人员都应该接受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另外,对于公司讲授统计质量管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是美国SQC的奠基者和拓展者。
第二阶段---------对日本的质量管理贡献 
  二战以后,戴明受邀请访问了日本,并对日本战后工业重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戴明的质管理论被日本人接受并推广,不但扭转了日本产品销量低,质量差的不利局面,而且为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制造了“日本经济奇迹”。
戴明一直呼吁:劣质高成本产品肯定会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遭受灭顶之灾,唯有持续改善质量、持续降低成本才是生存之道。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
第三阶段--------对美国及全世界推行TQM的贡献 
  戴明对日本指导质量管理的成功,让美国人惊醒原来日本工商经营成功的背后竟然有一位美国人居功最大,故开始对戴明博士另眼看待。而于1980624日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电视播放举世闻名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使戴明博士一夜成名。从此以后由于美国企业家重新研究戴明的质量管理经营理念,加上戴明博士继续在美国及各国积极举行讲授他的品质经营经典为期四天的14个管理原则与及实际为美国各大公司如福特或AT&T公司提供品质经营的顾问工作而收到了实质上的效果。事实上戴明博士的品质14点管理原则就是美国在1980年代开始盛行迄今的TQM的基础,所有全面品质经营所包涵的重点,几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14点里面到类似或相同的诠释。目前在美国及英国都已成立有Deming Institute,其所宣称的基本精神也都是TQM的精神。也就是说戴明博士对TQM的影响是直接的。
戴明博士不但具有学问上的成就,对世界各国品质经营的推动更有功不可没的伟大贡献,不愧为质量管理学之父。
理论观点
戴明的管理哲学,其核心就是如何让品质长久地保持下去。戴明将其归纳为十四要点,他
强调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必须反映顾客的需求,产品必须一致,性能可靠。轮胎质量排名
(1) 建立连贯性目标。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 革新管理层的观念。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 一开始就制造高品质。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一开始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4) 持久永续地改善系统。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 废除“低价者得”的做法。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6)建立岗位培训的方法。充分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 现代监督方式。相应地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的惩罚威吓。
  (8)驱走恐惧心理。驱逐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题
  (9) 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理解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0) 避免对员工说教。取消面向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11) 取消定额或指标。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
  (12) 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
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必须加以除外。
  (13) 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
(14) 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起实现转变。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如此赞美他:“他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虽然在祖国屡遭拒绝,但他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饱受冷遇,在国内市场亦因日本产品的打击而萎靡不振。然而,通过戴明的质量运动的指导,十年后,不但濒临破产边缘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始稳稳排名世界企业前10,传统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并且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美国新经济也开始蓄势待发。
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目前盛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系统和美日地区盛行的质量管理标准TQMTQC等,几乎都可以在“戴明十四点方法|中到相类似的阐述。
戴明,作为现代品质管理的奠基人,他的质管学理论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甚至是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管理学观点被日本,美国采纳,从而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质量管理体系。戴明,当之无愧的现代品质管理之父!
                                            交通运输0801
                                              U200815084
                                                谭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