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管理
摘要: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创新成本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 制工作中运用作业成本法。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内涵、优点、目的、流程,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案, 探讨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保障性措施,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具有现金流量较少、规模不高、研发水平较差的特点。近几年来,由于行业内外部环境变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压力日益上升。受外部经济因素的干扰,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供货商不断抬价,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企业要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导致企业产品销售难度加大,如果不能及时
调整成本因素,就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成本粘性问题。成本粘性过高,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对资源配置或生产支出进行调整,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调整内部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上游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将对汽车工业产生直接影响,必须予以重视成本粘性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国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现状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国外发展迅速,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全球最大,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占2/3以上,现已作为一独具特的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汽车保有量大国,不仅在拆卸发动机等零件理论研究上取得一定进展,并且在零件再制造方面也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
德国零部件再制造为企业主导模式。德国的再制造产品大部分在原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网
络中流通至少90%的汽车零部件可以得到重复使用或合理处理,很少流向社会维修市场。宝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国性的回收品经营连锁网络,而奔驰的再制造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03年前。美国零部件再制造为市场主导模式。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了涵盖发动机、转向器等零部件的再制造标准。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在海兰帕克建立汽车回收利用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开发汽车零部件的拆卸、再制造和再循环利用。日本的零部件再制造为立法主导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统筹协作和完善的法律规定规范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各个环节。
1.2 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汽车保养周期
我国再制造理念于1998年由徐滨士院士提出,奠定了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基础,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再制造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国家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并且给予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支持,近年来关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政策法规及主要内容。特别是《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第715号令)的正式实施,允许汽车报废“五大总成”开展再制造,为国内汽车零 部件再制造市场提供了政策机遇,促进汽车再制造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2021年产值高达200
亿元,产品覆盖发动机、发电机、起动机、变速箱等,并且已逐步延伸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再制造理念还没有被 消费者及社会广泛接受;再制造水平亟待提高,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商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激励性政策等。
1.3 目的及意义
本文对再制造发动机与初始制造发动机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比较两种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测算再制造发动机的碳减排潜力,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发展路径以及我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建立再制造产品以及再制造企业碳足迹的核算方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2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管理要 求,有必要创新成本核算方法,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控制研发、采购、生产、 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成本信息的角度来说,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往往会根据主观理解和过往经验选择核算对象,很难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为了获取真实、 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必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在众多的成本动因中选 出最关键的成本动因,根据成本动因进行分析与核 算,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从成本核算方法的角度来说,传统核算方法存在较多缺陷,在企业的发展中,传统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需求,必须采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主动研究和使用作业成本法,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准确、可靠。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说,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 想更好地控制成本,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优化成本控制流程。成本核算是成 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能够为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使成本管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2.2运要行研性究和应用。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管理层的认知和态度会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很多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作业成本法有所了解, 部 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作业成本法,得到了一定成效。这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会对其他同行业企业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看到作业成本 法的优点,主动将其运用到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为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始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将ERP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引入企业, 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提高计算能力和办公效率, 加快数据核算速度,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 供技术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作业成本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社会对作业 成本法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各个行业的关注。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人才上的保障。
3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对策
3.1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去产品同质化
伴随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加工方式的同质化,汽车产品在种类上愈发难以形成特优势。在日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提升。另外,产品的同质化和新进入者不断增多的问题也将影响零部件供应商当前的定价体系,因此,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3.2控制成本提升自身经营效率加强自身的风险
抵御能力现阶段,汽车行业在不断发展中已经逐渐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压力不断提升。从长久发展角度来看,整车价格不断下降,整车制造商为了抵消降价压力,就会不断压低采购成本,这也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此外,近几年来,随着塑料、钢材等产品价格的较大波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导致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提升。因此,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在应对这些问题时, 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新材料市场,提升自身经营效率, 加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3.3防止资金链断裂,保障自身发展的持续性
近年来,乘用车行业发展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周期性表现并不显著。但是,乘用车销
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将开始放缓。商用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水平将受宏观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短期因政策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面对这些可能对营业额产生影响的状况,企业要积极应对,提高自身偿债能力,尽可能避免不良资产的出现或大额现金的流出,尽可能防止资金链断裂,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3.4借助核心技术,增加出口量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阶段出口金额不断下降,因此,国内企业应当坚定信心,积极外出寻合作机会,并借助核心技术,增加出口量,防止被国际市场同行业替代,进而陷入低价竞争的境地。
4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应用的保障措施
4.1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
在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较好,要想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作用,需要改变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内部人员的认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使各部门人员主动配合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不断扩
大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以此来扩大成本核算范围,获得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使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作业成本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方法,让各部门员工知道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应用过程,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
4.2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刚开始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停止使用过去的成本核算平台,则相应的成本核算系统和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要想运用作业成本法,需要构建新的成本核算平台, 系统平台的研发、设计、安装、调试和工作人员的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企业需要在初期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分别对资源、作业、产品进行计算,按照步骤进行核算与控制, 确定 产品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情况。企业可以优化产品的生产流程,减少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消耗量,还可以通过统一流程和扩大规模的方式降低产品的分摊成本。企业要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人力和物力 方面的支持,提高作业效率,快速核算作业成本,尽量减少非增值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