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国外资》2008年第8期
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中国打开了大门,中国人的目光转向了外部世界。从内容上说,标志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对外开放是多方面的,如人员交往、技术引进、对外贷款、商品贸易等等,但利用外资无疑是对外开放的集中体现。回首30年改革开放
的历史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对外开放正是通过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实现的。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优异成绩。1979-2007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9653.31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一。一方面,大量外资的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而资本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外资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弥补了国内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提高了投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影响了中国,外资改变了中国。
回首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对外开放正是通过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实现的。
Looking back the 30 years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pening up has to a large extent been realized through the use of specific forms of foreign capital.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中国经济发展与外资30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推动投资增长
庆铃五十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在我国的地位尤为突出。1978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同时期外资发挥的作
用和地位差异较大。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大,远低于其他资金来源方式,1990年以前,长期保持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左右。随着利用外资法规的不断健全和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我国利用外资进入快速增长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1992年以后跨国公司巨额资金的投入大大缓解了国内重大项目资金短缺的压力,促成一批重点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分散了投资风险。外资在1994
年达到固定资产投资的17.08%,成为增长最快的资金来源,随后受外资流入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的数量也趋于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逐渐弱化。
催生世界制造业基地
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力度较大,制造业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增加了我国的工业产值,提升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是我国对外资开放较早、开放领域较宽的产业,一直是吸收外资最多的领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的外资多为港澳台资金,多投入于纺织、服装、箱包、鞋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1992年以后,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带动机电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外商集中投资于工业领域,使得外商投资企业
资产已在全部工业资产中占有一定份额。2006年,三资企业资产总额已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26.48%,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领域。外商持续大规模对工业领域的投资,使外资企业的产出在全国工业产出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我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随之逐步增强。1985年以前,外资经济对工业总产值几乎没有影响,1985年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向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变,外商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其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非国有经济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的主要拉动力。1990-1997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外商投资经济工业产值迅速提高,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幅度大幅上升,由1990年2.28%的贡献比跃至1997年的18.57%。1997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攻坚阶段,利用外资也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更加注重改善吸收外资的产业和地区结构及外资质量,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
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31.50%。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外资的进入普遍推动了中国各个地
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各个地区吸收外
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也成为导致地区经
济发展速度差异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
放政策以来,外资流入主要分布在东部
地区,中西部吸引外资很少,外资分布
的差异使外商投资企业对不同地区产出
和出口的贡献有明显差异。1985-1999
年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
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
外商投资引起的。东部地区吸引外资始
终保持在全国利用外资额的85%以上,
中西部吸引外商投资较少,外商投资企
业占当地总产出的比重及对出口的贡献
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
水平。从2004年开始,外商投资出现向
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吸收外商直
接投资的比重逐步上升,西部廉价的劳
动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独特优势是吸
引外资进入的主要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进入通过增
加资本形成、扩大出口和创造就业等途
径,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又提高了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
市场的容量,并有利于改善外部条件,
产生集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扩大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这样,就在外商
直接投资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一种
区域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而在中西部地
区,尽管投资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但投
资的直接收益总体上低于东部地区。所
以,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吸收外资的数量
和比例较小。这种吸收外资的差异也是
造成中国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但随着
中国产业转移的进行,有越来越多的外
资企业开始投资于西部地区,成为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贡献大量财政收入
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
大,外商投资经济在产值规模迅速扩张
的同时,外资对企业所得税的贡献迅猛
增加。由1985年的1.47亿元增长到1991
年的8.83亿元,1991年以后进入高速增
长期,到2007年,已高达1951.20亿元,
22年间增长1327倍,增速远高于其他经
济类型企业所得税的增长速度,是我国
企业所得税增长最快的税源。与其增速
相对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
税在企业所得税总额中的比重也迅速提
升,由1986年的0.46% 提升到2007年的
25.26%,占国家税收总额的3.95%。除
了外资企业所得税迅猛增加之外,其他
如外资经济个人所得税等与外资有关的
税种,也都比较突出。总体上看,我国
涉外税收 中98% 以上是外商投资经济创
造的。外商投资经济税收的增长及其在
我国工商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变化,与外
商投资经济的工业产值增长和在工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变化基本是同步的。1982
年,我国工商税收总额623.17亿元,其
中包含涉外税收在内的其他税收仅0.03
亿元,1986-1991年,利用外资规模和
外商投资经济规模扩大,但包含涉外税
收在内的其他经济税收在工商税收总额
中的比重也只提高到1991年的2.85%。
1992年以后,外商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时
期,外资经济规模急剧扩大,涉外税
收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工商税收总额
的增长速度,在国家工商税收中的比
重也由1992年的4.25%提高到2006年的
21.19%,外资对我国税收增长的贡献在
加强,积极作用在逐步显现。
别忘记,以上分析只反映了我国外
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没有考虑外商投
资的乘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及挤出效
应等。如果考虑这些效应的整体影响,
外商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则要大得
多。
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国的
产业结构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使一国产业结构有突破自身需求结构
限制的可能。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大型
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不可
39
Aug. 2008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避免地将东道国纳入到自己的分工体系中,这一过程提升了东道国的经济外向型程度,并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在外部需求的拉动下实现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长期趋势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1970年以前,我国农业产值居首位,1970-1984年,
我国第二产业发展
迅速,产值比重超
过第一产业,一直
处于国民经济的主
体地位,产业结构
为“二一三”结
构,1985年,第三
产业也超过了农
业,成为国民经济
的第二大产业,我
国产业结构转变为
“二三一”结构。
改革开放之初,
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未起到明显带动作用。1992年以后,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多属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鼓励发展的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使外商投资产业技术水平明显上升,如外资带来了新产品,使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在我国制造业产出中的比重增加;外资还促进了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如占我国工业总产值近10%的电子通信制造业中外资就占据主导地位。
可以说,经过30年的发展,外商的投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从而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按加入WTO的要求加大第三产业的开放力度,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比重逐步上升,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应下降,促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完善产业链
外资的进入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还促进了中国许多
产品产业链的完善,从而强化了外资对
产业升级的作用,并使之可持续发展。
1992年以后,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本
地化程度,跨国公司带动国外的协作企
业到我国进行投资。例如,为给上海大
众汽车公司配套生产,德国大众在全
球的配套企业中已有100多家来我国投
资;重庆与五十
铃公司合资建立
了庆铃汽车公司
后,吸引了其原
有的国外配套企
业来重庆投资;
美国通用汽车公
司投资伊始就吸
引了44个相关的
汽车零部件配套
项目来华投资,
总额高达22.3亿美
元,包括日本的
自动车铸物株式
会社、兴亚株式会社、东京锻造以及香
港银建公司等,吸引配套投资的数量和
比例都很可观。
还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在华投资
是从零部件生产开始发展的,并逐步扩
大生产范围。如东芝大连有限公司,最
初生产多种电视机零部件,此后又建立
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华芝半导
体有限公司、上海金芝电子有限公司等
企业,在建立了完整的彩电视机零部
件供应系统后,东芝在大连建立了东芝
大连电视有限公司生产彩电视机。跨
国公司投资所引致的配套厂商的投资,
对于一国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起了重要
作用,实现了产业链条在中国的延伸和
完善。
技术进步的孵化器
技术引入的重要主体
外资企业在我国技术引进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并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
迅速扩大,日渐成为我国引进技术的主
要途径之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设备投
资和技术转移直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合资经
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独资经营等
四种,与此相对应,外商直接投资在技
术贸易中的技术引进方式是合作生产、
合资技术许可、合资技术设备入股、独
资技术许可等,其中合作生产方式占
98%以上。利用外资中的对外借款、国
际租赁等其他利用外资方式对技术进步
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通过设备贸易和
许可贸易等引进技术方式可以间接促进
技术进步。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项目是
对外借款资金的重点投资领域,其行业
分布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每一
个行业,且众多项目是以技术改造和成
套设备与关键设备引进的形式进行的,
同时,对外借款,特别是世界银行的贷
款中有一部分直接用于我国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对我国企业的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及科技教育的
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与单纯的技术转让相比,外资不仅
为东道国带来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
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影响当地企业技
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既能促进有形生产
要素如物质资本质量的改进和劳动力素
质的提高,也对无形生产要素如制度创
新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外商直接
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外商直接投
资在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
促进了相关行业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
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贡献也不断增强。
1985年以前,外资在我国高新技
术行业投资份额很少,加之投资规模有
限,对我国技术进步特别是有形生产因
素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小。1984年合同利
用外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合同外资
额占总额的39.22%,而化工、医药制
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等技术含量较
高的行业合同利用外资额仅占总额的
9.94%。这一阶段,外资企业的技术溢
出效应比较小,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
主要是通过技术引入的方式。
1985年以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的进入普遍推动
了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发
展,同时,各个地区吸收
外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也
成为导致地区经济发展速
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40《中国外资》2008年第8期
41
Aug. 2008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规模的迅速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趋于优化,对化工、医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额迅速扩大,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日益增强。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中用于文教卫生、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的金额也有较大幅度增加,由1985年的6241万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7396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和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开发的贡献,也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这一阶段外资企业的技术效应逐步提高。
199l-1996年期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外商对我国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直接投资也
高速增长,合同投资额由1991年的27.17亿美元迅速扩大到1996年的146.17亿美元,在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提高到1996年的19.48%。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也获得较大提高,特别是国外电子通信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直接投资,对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7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趋于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中用于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额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于电子通信设备、化工等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额没有明显下降,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反而明显上升。就我国高
新技术企业数而言,外资企业已经占到32.37%,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都是外商投资企业,绝大部分是加工贸易,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的总产值、利润以及利润额的相对比重都要明显高于其企业数比重。这一阶段,外资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大。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欧美,投资在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技术,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对协作企业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技术转移也对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在华研究中心催生自主创新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是国家继续坚持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促进外资对中国技术转移的重要战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
的技术水平,通过技术联盟等形式进入跨国公司体系内部,国内企业得以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在华研发中心展示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会促使我国国内企业进行模仿性创新,研发带来的产业前后关联可以提高我国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增长迅速,目前我国现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经达到1000多家。以上海为例,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已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有251家,仅2007年就新增外资研发中心34家。目前,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的有来自美、日、德、
法、加、荷、丹、俄、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包括微软、IBM、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杜邦、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大众汽车、宝洁、本田、日立等跨国公司都根据其全球经营战略在中国设立了研
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外资研发中心不仅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外资研发中心通过合资研发、联合研发、委托开发、研发外包等形式,将部分技术转移到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并通过信息交流、研发资源共享等方式产生一定的知识溢出。外资研发中心还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并有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培养和锻炼了国内的研发队伍。
除此之外,还应看到,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外资企业对我国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扩大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对国内的采购也拉动了国内产业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其输入技术、管理等因素对国内产业素质提高也有多方面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更长期、更深远的贡献是增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比重,优化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
当然,大量外资的涌入无疑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目前学术界仍存在利用外资究竟是“招来凤凰还是引狼入室”的争论,尽管有人认为外资在中国“抢滩登陆”,垄断中国的市场、行业和品牌,正在威胁着“国家经济安全”。不过,从总体上说,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这应是我们回首外资在华30年得到的最基本判断。30年前,为适应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正确地选择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实施了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30年后,经济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澎湃,中国更加合理大胆地利用利资,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应是我们自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题中应有之意。FIC
作者:祁欣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