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使得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支柱产业而加以重点发展和扶植。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汽车产业排在前三名的美国、日本和德国,其经济实力在国际排名中也是排在前三位。因此,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市场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昭示着我国汽车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汽车产业以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综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疑就是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大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战略目标的必由途径。
我市汽车工业是全市工业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撑。2004年,我市汽车工业完成现价产值918 62亿元,销售产值910 5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85 38亿元;实现利税74 14亿元;从业人员3
0余万人。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为此,提出《重庆市“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利于对全市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把汽车产业培育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火车头”。
汽车产业篇
一、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我市汽车工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0-2004年,汽车整车产量以年均25 0%的速度增长,销售产值以年均28 9%的速度增长,2000-2003年汽车产销量均在全国排位第四,2004年全国排名第三位。截至2004年末,全市有整车生产企业24家,其中制造类(有底盘生产权)企业10家,即长安、庆铃、重汽、铁马集团等,生产轿车、微型车、轻型卡车、重型卡车等产品;改装类企业14家,生产客车、自卸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防弹运钞车等等。现有40万辆微型车、40万辆轿车、7万辆轻型车、2万辆重型车、2万辆改装车的综合生产能力。行业总资产558 24亿元。
2004年,我市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 83万辆和62 6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 3%和19 5%,占全国的比重均为12 4%;改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 11万辆和1 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 4%和43 0%;完成销售产值366 70亿元,同比增长27 4%;实现工业增加值69 10亿元,同比增长17 9%;实现利税40 26亿元,同比增长16 7%,其中利润17 90亿元,同比增长6 0%。
(二)产业优势
1 车型齐全、高起点引进技术形成了产业基地格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市三大汽车企业陆续引进铃木微型车及经济型轿车技术、五十铃商用车技术、斯太尔重型车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又引进世界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福特公司与我市长安公司合资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福特公司在中高档轿车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我市汽车工业的不足,使我市汽车产品的品种更加丰富,令一些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接踵而至。除福特、铃木、五十铃、斯太尔这些国际品牌外,长安、庆铃、红岩也已成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品牌。2004年,由于长安集团与江西江铃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使长安集团的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在全国企业集团中,长安集团的汽车产销量从长期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三位。另外长安集团的
微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保持着全国30%左右的市场份额;重汽集团、庆铃集团生产的重型载货车、轻型商用车以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而闻名。较为齐全的产品品种、先发优势形成的生产规模、高起点引进的技术体系和品牌,为我市成为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配套能力。我市老工业基地较为完备的配套基础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引进的国外技术能很快在我市实现大部分的国产化,形成较为齐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除整车外,汽车的关键总成在市内都有相应的配套厂家,涉及重、轻、微、轿车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转向器、制动系统、悬架、车身系统等。目前,市内相当一部分关键零部件在全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和市场份额,部分零部件企业已走向世界,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
3 丰富而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形成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专门的科研院所和一批高级专业人才,有一批素质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技工队伍。几所大专院校设有汽车专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汽车工业输送新鲜血液。丰富而多层次,且相对沿海地区价格很低的人力资源,有利于我市汽车工业形成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力。
4 民营资本的进入增强了我市汽车工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着民营资本的踊跃进入。我市一些有资金优势,又具有大规模生产经验的民营企业正通过资产重组或收购股权的方式进入汽车整车行业,部分摩托车零部件企业已涉足汽车零部件行业,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来的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运作经验,给我市汽车工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强劲的竞争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 技术开发能力弱。目前,我市汽车工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研发体系,产品主要依赖国外技术。随着国内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研发能力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在较短时期内大幅提高研发水平,我市汽车工业将会在竞争中逐渐丧失已建立起的优势。
2 零部件体系发展滞后。我市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起步较晚,生产体系基本上是在原有老军工企业、国营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加之整车企业技术来源不同,配套系统相对割裂,条块分割,配套企业产品单一,专业化、系列化程度低,规模小,开发能力弱,不能适应零部件工业系统化、模块化供货的发展趋势。高水平的零部件企业很少,无法对我市
整车企业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与我市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有比较优势的配套企业多数只立足于原有的配套对象,市场开拓不够,生产潜能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在电子技术产品方面尤为落后,汽车电器和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依靠外地供应。
3 投入严重不足。在近几年,由于投入不足,新品推出太少,致使我市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全国相比已出现较大差距。2000-2004年,我市整车制造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从7 0%下降到2003年的4 7%。在市场空间最大的轿车方面,和国内几大整车企业相比,我市企业投入明显不足,整体装备水平明显落后。目前,市内还没有汽车整车试验场等硬件设施,使汽车试验研究和开发受到极大的制约。
二、“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
(一)国际环境
1 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性产业。全球内汽车生产企业“强强”联合,产业更加集中。在乘用车领域,通用、福特、戴—克、大众、本田、雷诺和丰田、宝马、标致“6+3”汽车集团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市场份额已占世界汽车市场90%以上。在商用车领域,戴—克、沃尔沃、曼
、依维柯、福特、丰田已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为提高产品竞争力,跨国汽车企业纷纷在最接近市场的地方布点整车企业,零部件正在广泛实行通用平台、全球采购、系统设计、模块化的供货方式。汽车产业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2 零部件工业作为独立产业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分离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逐渐改变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对等合作、结成战略伙伴的互动协作关系。德尔福(Delphi)和伟世通(Visteon)等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分别从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分离独立出来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
3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把主攻方向调整为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提升,使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目前,一种车型的产量最多也不过数十万辆,新车型开发周期最短已缩减至12个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效果和使用速度已成为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4 安全、环保、节能成为21世纪汽车发展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政府制定的安全
、环保、节能标准和法规越来越严,欧洲已开始计划实施欧环保标准,电喷汽车基本普及。美国推出了PNGV计划,欧洲及日本的生产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超低油耗车开发计划。安全、环保、节能要求的提高使新车开发投入越来越高。
(二)国内环境
庆铃五十铃1 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际“6+3”跨国公司目前都在中国市场上到了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国内企业也加大了整合的力度,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当前,跨国公司在国内合资企业的产品系列逐渐拓宽,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和汽车销售金融服务机构,以便更快速地占领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