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0期
CHINA URBAN ECONOMY
城市经济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损失惨重。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产后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涉及诸多环节的农产品物流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把农产品物流看作是农产品流通中的运输、储存和装卸,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目前,物流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度。根据物流概念的发展,结合农业经济理论,我认为农产品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
北京现代网站
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它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损耗,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发展方向是委托第三方成立专门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运营,即第三方物流。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成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
农产品物流在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是属于流通活动之中的。进一步分析,农产品流通从机能上可以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与此相对照,农产品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提供快速有效的农产品输送和保管等服务来创造农产品的效用,主要包括实物流和信息流。现代农产品物流涵盖了与农产品相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连接了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也就是说,它从传统的只涉及商品流通领域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扩展到了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销售服务等
领域发展,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
农产品物流强调了两点:(1)物流运作客体是指脱离生产领域的农产品。(2)农产品物流不仅服务于农产品消费者而且还服务于农产品生产者,即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还要使得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实现价值。
但由于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它是指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整合利用现代交通和仓储设施,依靠大量的商务信息指令,将农产品运输、仓储、加工、装卸、包装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经济活动进行一体化经营和管理的综合产业活动,最终达到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全方位降低涉农企业经营成本,实现最快最好地服务于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目的。
二、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提高了部分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始对某些指令性计划外的农产品实行议购议销。80年代中后期,国家逐步取消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开放农产品市场、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建立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9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自由流通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除个别专营品种外,农产品流通全部放开。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当前北京市的农产品物流格局。目前,这种物流格局虽能勉强支撑北京市农产品供求,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说,有一定的问题和尚需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1、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产品进京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居高
不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物品就滞留产地,无法按需求进京;物流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2、生产物流分散
除少量企业化生产物流量较大外,大多由个体农户生产或从事,每户承包土地不多,耕种或养殖物流量小。北京市的农产品大抵来自外省市,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京郊农村。当前北京市农产品物流量主要
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问题与对策
陈磊  张士运  李兴伟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5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首先介绍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并具体化到北京市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北京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2009年第10期CHINA URBAN ECONOMY
城市经济
涉及一些比较大的生产基地,但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者是个体或者小型联合个体经营,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3、物流的主体混乱
主体繁多而且混乱,包括供销系统、粮食系统、农业系统农产品市场及其它农业物流主体,市场秩序较乱,整体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状况不容乐观。
4、运输、仓储及装卸系统脆弱
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的现象相当突出。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5、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合理
北京市物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物流相关的部门行业条块分割严重,致使资源难以整合,其结果是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但服务质量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6、市场发展落后、布局不完善
北京市农产品市场培育滞后,远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具体说来,结构不合理,城乡农贸市场多,无效物流比例惊人,给城镇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批发市场不足,生鲜连锁经营超市太少;缺乏综合服务功能,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交易方式落后,网上成交、电子结算卡的运用仍处于试用阶段;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存在着不尊重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现象,市场应有的功能难以释放。
7、农产品物流市场不对称
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但专业化物流服务理念滞后,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表示怀疑,担心产品安全,自营物流比例过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物流发展面临市场需求约束。
8、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产品质量低、加工及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和缺乏品质检验手段及食品安全保证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9、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对“禽流感”型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农产品物流造成的影响和由此引致的“物流中止”或“逆向物流”认识不够,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另外,北京市农产品物流对外界的依赖缺乏弹性,不利于市场的价格稳定。
三、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市应加快大中型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配合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加大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次,积极推进储运技术等先进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逐步提高农产品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此外,对于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市场,其基础设施建设应有重点、分阶段推进。零售市场应加强水电系统、道路、场地设施等基础硬件的改造建设;批发市场应着重于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加工储藏与分类包装体系的建设;而对期货市场、拍卖市场,则应加快市场的信息化进程、积极探索并实施先进高效的期货交易及拍卖体制,完善期货交易及拍卖制度。
2、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造
在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改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运转效率,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因此,有必要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时采集并发布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提供交易指导,增强农产品交易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在该平台基础上构筑电子商务网站,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提供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服务,通过网络连接生产商、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直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价格浮动。
3、培育大型流通主体
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一些经济作物和小品种农产品,其流通需发挥个体、私营物流企业的灵活优势。因此,要支持和鼓励包括私营、合资、外资企业在内的第三方进入农产品物流市场,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相关政策,以促进竞争机制、完善物流服务。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时,应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必要的扶持,积极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模式,通过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使之成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此外,还应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形成一个延伸到县、乡、村的物流网络,既可协调农民生产行为,也可以担负一些保鲜、加工、信息等服务功能,有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
4、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然而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还带有计划经济彩,相关的宏观政策还不健全,政府还没有将建立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因此应合理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一站式管理和服务机构,改善目前多头管理的状况,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物流调控体系,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促进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技术、科研合作,及时向进出口企业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
5、制定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
北京市食品监控系统的实施间接给农产品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物流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政府对物流标准化的组织协调机制,鼓励农业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一方面加强硬件标准,如物流过程中的相关工具的使用标准及配套标准、作业程序转换的衔接标准等;另一方面明确物流软件标准,如物流信息系统的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的操作程序与规范等。在物流服务标准化方面,建立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反应速度、配送速度以及服务质量标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实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标准化,从农产品市场进入、交易、退出三个环节入手,建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严把市场准入关,保证销售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6、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发挥北京市丰富的教育科研优势,调动物流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及各环节运作的专业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专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教育系统。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物流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