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
VIN码布置规范及工艺技术要求规范模板
VIN码布置规范及工艺技术要求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常用VIN码打号工艺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工艺和设计部门对VIN 码打印钣金件及空间位置的工艺审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7258 中国汽车强制标准新国标
GB/T 14691-93众泰汽车 中国技术制图字体
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
3 术语:
3.1 车辆识别代码(VIN码)
车辆识别代号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VIN)
根据GB 7258 的规定,机动车必须具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也称VIN 码,为了识别某一辆车,由车辆制造厂为该车辆指定的一组字码,构成内容应符合GB 16735 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规定。
3.2 规定要求
具体规定见GB 7258
4 目的
规范 VIN 码打印钣金件及空间位置的相关要求,保证VIN 码打印质量,提高焊装生产线布置的柔性。
5 内容
VIN码专用刻码打号设备,分为压印式和刻划式两种。目前众泰汽车的应用设备主要为刻划式,全为手动操作形式。
针对刻划式打号形式,工艺技术要求如下:
5.2 打刻区域尽量不选择拉延材料流动面,避免表面出现走料拉毛/变形及拉延痕等质量缺陷;没有合适的面,在打刻平面设计凸台,改善打刻平面表面质量。
5.3 字体高大于7 mm,字迹清楚、坚固耐久、不易替换。
5.4 打VIN 码上下棱线要求光顺,R角均匀,不要有凸台、凹槽、筋等。
5.5 打刻平面区域范围不得小于20mmx130mm,满足按GB/T 14691制定的新标准字体长度要求。
5.6 打刻区域钣件材料硬度要求,屈服强度在340 MPa(包括340MPa)以下,打刻板件材料不能选用热轧钢,避免打刻字深达不到0.3mm的要求。
5.7 考虑打标设备定位及可夹持,提高装配操作性,降低打号工装的尺寸大小,保证打号位置的一致性,打号位置区域内设计2个定位孔,定位孔最佳直径为φ10mm;两定位销间距不小于220mm;两定位销孔与打刻字体面上下偏差不超过50mm,且定位销间区域范围为平面,不得存在弧面。
5.8 打刻区域范围内不得存在干涉件,必须留有打号机及针腔头运行的空间;考虑到设备的稳定性,喉深方向钣金件打印区域中心与钣金件边缘最大不得超过300mm;考虑与打标机头干涉性,边缘不得有高出打刻平面的60mm的折边。
5.9 优先采用单件打刻工艺,且满足5.8要求;如为总成件打刻,必须能实现打刻区域背面可夹持支撑,且结构件要充分考虑夹具的可夹持性和夹爪运行空间;建议采用图1结构件,夹爪操作运行空间最小为150mm,可方便地实现夹持背面;图2结构件,背面无法夹持,空腔打刻,存在打刻质量风险。
5.10 打刻结构件应实现统一,建议总成件打刻在空气室上板或空气室前板等结构件上;如果不能实现统一,可根据各车型的结构差异打刻在易见且易于拓印的任一位置,如选择座椅框架横梁,则必须考虑到工装夹具的可夹持性;不推荐在轮罩总成上或其他位置上打VIN码(图3)。
图 1 图 2
图3
5.11 VIN码打刻工序要求:
为了便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线生产排序,VIN码打号零部件应在二级总成(如发动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工位上进行,建议VIN码打刻件不得外委。
5.12 漆膜厚度:
打刻字体区域的涂装工艺建议仅电泳,不喷涂面漆、中涂、青漆,漆膜厚度不超过50um。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