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的现象对科普创作的影响极大。当社会悄然进入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新形态时,部分科普创作工作者,特别是其中部分中老年科普创作工作者(包括业余或兼职),显然还未充分适应。当他们刚为已掌握了电脑写作、网上资源查询和融媒体应用而暗暗自喜时,却又不得不面对转型社会环境中的更大困惑和问题——“信息过剩”。“信息过剩”时代可让人接触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很多的科普知识和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数量急剧上涨,流速不断加快,超过了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过于庞大的信息量,也远超过科普受众的接受能力,不但效用价值降低,还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本文以汽车与交通运输类科普为例,通过分析新时期科普工作者面对“信息过剩”的困惑以及产生的问题,提出有关科普创作方面的应对策略。
谈“信息过剩”背景下的科普创作
—— 以汽车与交通类科普为例
作者简介:朱盛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交通科技与科普。
朱盛镭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 200020)
文章旨在阐述“信息过剩”背景下科普创作理念、模式及方法所面临的影响与困惑。以汽车与交通运输等
领域的科普创作为例,分
析社会转型期科普创作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推进科普创作的应对策略。
朱盛镭老师
科普论坛
指导层面拓展到高科技、新学科的科普全面知识解读层面。以汽车与交通运输类科普为例,目前其受众体主要是汽车消费者、汽车迷、汽车文化爱好者以及高学历的白领阶层,可分为汽车消费者体、普通读者和学术非同行读者几大体。因此,除了需要汽车一般消费使用知识和大众科普阅读文本外,社会和市场更需要有关汽车科普文化的精英阅读文本和中间层阅读文本。
2 需要观念突围与模式
创新
综上所述,所谓“信息过剩”时代却是真正有效用的科普知识和科普智慧的大量稀缺,这就为科普创作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对科普创作人员的知识面、视野、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的科普创作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樊篱”,走出困境,需要观念突围和模式与方法创新。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科普创作在内部需要多
知识,以及汽车科普文化的指导;科普作品创作急需要由过去的点滴传授,转为以正确甄别、及时澄清或系统阐述为主。社会文化现状表面上虽是“信息过剩”,但实质上是适销对路的科普知识和科学智慧明显“稀缺”。
二是身处于“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产业环境。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科普创作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科普受众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而科普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而大量无关的、没有用的冗余信息又严重干扰了科普受众的注意力,以及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日积月累的过剩信息必然最终造成信息“雪崩”、信息洪水,造成科普的受众或消费者目不暇接,注意力分散,不利于科普领域创作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是信息“受众面广而供需结构不对称”。随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层次不断细分,科普产品在“井喷”的同时,却又出现部分需求结构性短缺和供需不对称。目前科普受众已由过去的识字体、中小学生扩大到大学生、白领阶层和高知识体;科普需求从过去仅仅着眼于生活方面的科普
1 科普创作面对“信息过剩”的困惑
“信息过剩”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和处理超过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从而使人不能有效和充分地选择、吸收和利用信息,导致信息不可避免地贬值的现象。“信息过剩”对新时期的
科普创作影响极大。当前,科普创作人员面对有关“信息过剩”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面对“信息绝对过剩而智慧相对稀缺”的文化现象。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呈现繁杂、破碎、混乱无序与不确定;网页、论坛、博客、微博、、短信、、迭代流行;各种传言沸扬,大量错乱、虚假、片面信息泛滥,而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智慧却明显稀缺。以汽车与交通运输的科普与信息为例,网络载体上充斥着大量以汽车企业商业利益为驱动的宣传、竞争对手的较劲和相互揭短、部分记者为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误导、专家的不实言论,以及用户的初级感知,还有不少将信息碎片拼凑起来的作品。与此同时,随着汽车社会的深化、汽车进入家庭的普及,以及智能交通的推广,社会急需大量准确可靠的汽车与交通科技的普及
科普论坛
3 “信息过剩”环境下科普
创作的应对策略
繁荣现代科普创作,普及科技知识,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智能交通及新能源汽车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世界的智能交通行业的格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加之复杂的外部环境,整个汽车与交通运输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要求每一个科普工作者具备看清未来发展趋
势的能力。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和汽车科技, 只有普及好汽车现代科技知识,创作更好的科普作品,才有可能让全民分享现代汽车与交通运输科技成果。因此,面对“信息过剩”给科普创作带来的种种困惑,必须探索转型期科普创作,包括汽车与交通运输类科普创作的新思路和应对策略。
3.1 细分需求,满足多层次阅读
研究一般汽车消费者、汽车迷和汽车文化爱好者、普通公众和学术非同行体的不同细分需求的特点,探索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化。当务之急是除了推出汽车消费使用知识的大众阅读作品外,更需要推出面向文化精英阅读的作品(包括非专业人员阅读的作品)和中间层体(例如白领
的综合分析、社会人文的关怀以及哲学伦理的思辨。而这些内容和题材正是目前我国汽车科普作品的空白点。
汽车与交通运输类科普作品必须杜绝利用断章取义、等手段,仅将读者引向高新科技产品对社会的积极方面,而忽略科技原理、技术弊端或科技研究内容本身,使汽车科普知识的客观性、平衡性遭到破坏。以新能源汽车科普为例,应采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来评价和衡量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即对汽车产品系统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的生命周期中,其输入、输出的物质总量及潜在的环境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评判汽车总体的能耗和排放更真实、更符合实际,因此也更科学。科普知识仅仅停留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是片面的或不充分的,也是不可信的。有些科普作汽车知识大全
品迎合汽车企业宣传,称其汽车产品如何能做到零排放,也是在误导市场和舆论。因为其所谓的零排放,最理想的情况也仅仅指汽车本身在运行时的状态,而根本未考虑汽车获取动能(比如电能或其他类型燃料)过程的能耗和排放。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汽车与交通运输类科普创作人员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信息的敏锐性,能够针对社会和市场的偏见,提供客观、正确和科学的汽车知识。
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外部需要导入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思想元素。在社会和市场需求方面,科普作品题材将表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穿插;科普作品文体多元混搭、纷纭杂沓;科普作品载体千姿百态、推陈出新;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普受众在各需求域里出外进,变动频繁。新时期的科普创作更要求科普创作人员避免利益偏见,去除商业化炒作,激发社会责任感,净化心灵,回归良知,写出适合于时代变革需求的优秀作品。
科技融合凸显复合型知识的科普作品匮乏。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总趋势。而学科交叉知识的匮乏与“信息过剩”形成反差。因此,科普创作及其作品不可避免地呈现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以汽车业为例,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波及面广,消费拉动大,集聚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新技术。随着汽车文明和汽车科技双刃剑效应日趋明显,汽车科普作品需要由过去的产品直观描述或技术剖析,延伸到深层次的产品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权衡、经济与技术的全面考量、汽车全产业链
科普论坛
拓宽和提高科普创作人员的知识面、视野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董仁威.科普创作通论[M].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
[2] 刘嘉麒.继往开来,繁荣和发展科普创作视野[N],科学时报,2009-08-24
[3] 朱盛镭.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科普作品社会需求研究[J].,2015.
【关键词】 信息过剩 社会转型 科普创作 汽车交通运输
的时代。针对社会上从事科学普及文化写作人才资源的稀缺,可鼓励一部分投稿无门路的文学作家、专业社会经济学家改行从事科普创作,或者鼓励他们成为穿越人文社科和科技普及领域的“两栖”作家。
3.5 激励学者和专家介入科普创作
让更多的从事科学史、科学文化专业研究者,以及高级工程专家能够进入科普创作,为普通公众和高学历非同行的读者提供有思想深度和科技内涵的精品作品。也可鼓励有兴趣兼职科普创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科技情报人员介入科普创作。目前汽车与交通运输企业的科普任务大部分是由科技情报人员兼职开展的。
3.6 建立与其他学科领域交流的平台
各级科普作家协会可搭建各类交流平台,让科普创作人员有机会与各学科领域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中可学习和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不同学科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思维,以
阶层)阅读的作品。尤其是面向文化精英阅读的作品,应塑造成为出版社的品牌或经典产品。
3.2 创造多元的科普文体
科普写作需要多种文化的沟通,即需要具备科技背景和人文背景的交融。要创造多元的科普文体,无论是基础信息还是科学智慧,都要求嵌入到读者需求的变革之中去;此外,科普写作上还有技巧性问题,如文字表达、语言掌握、读者心理的了解以及对各媒体风格的识别等。激励和培养这样的科普创作人员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事情。
3.3 培养科普创作新人
为应对科普创作人员的短缺或精力不及,建议大学开设有关科技普及文化写作课程,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对科普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能面对不同的受众和阅读对象,把专业化内容恰如其分地用不同风格表达出来,使人容易接受且可读。部分大学也可以设立科普创作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
3.4 鼓励退休专家从事科普创作
“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写作过剩”
科普论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