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醚汽车研发与产业化进展现状和中长期规划
按照我们制定的醇、醚、生物柴油新燃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中长期规划,近两年甲醇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准备工作在何光远同志的指导下,由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组织了多个企业进行多种醇醚燃料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今后两年醇醚汽车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初步基础。
甲醇汽车及配套项目研发进入产业化
奇瑞汽车公司于2005年10月开始,经过近两年的开发,选择了新旗云轿车和1.6升SQR480发动机进行以灵活燃料为目标的出租车和家用轿车改造。奇瑞经过一年多的研发,优选了9种不同压比进行对比试验;在电控开发中对六种油品进行了标定;对燃油系统、耐蚀材料、冷却系统、专用润滑油、以及油耗等进行了系统开发。用了一年多时间花了近2000万资金,奇瑞公司于2007年初完成了第一阶段开发。试制的灵活燃料车已于2007年4月送太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M85-M100试运行。6月11日,由奇瑞、山西和北京三方组成的专家组和参试人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评议。专家认为,甲醇汽车在动力性、加速性、排放、经济性、操作稳定性均优于汽油,燃油替代比达1∶1.5~1.6,并解决了冷启动、专用润滑油、耐蚀材
料、燃油泵等难题。
奇瑞第二批10辆灵活燃料汽车已于10月初送太原进行试运行,并为用户编写了甲醇燃料轿车使用说明书。此次车的电喷系统、燃油泵、冷启动装置都在第一批基础上进行了优化,2007年11月底可完成产业化工作,年底前可大量供货。目前奇瑞和山西省已签协议,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拟在山西省销售1万辆灵活燃料汽车。预计2008年全年将有2万辆的市场规模。
奇瑞计划在此基础上拟再选已有的车型V5和东方之子再开发;拟再提高发动机压缩比以提高燃油经济性。目前,奇瑞已初步完成了第一个车型的甲醇为主的灵活燃料轿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另外,上海华普汽车公司和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合作,于2006年12月开始研发,选择海尚MA、海域303轿车等三种轿车和JL479M1.5升发动机,用M100的甲醇燃料做了大量试验和标定,对燃料系统、排气系统、电控系统等进行了系统开发,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开发任务。2008年4月投入批量生产。
重庆长安汽车公司近年对奔驰微轿进行改造性开发,包括发动机压缩比优化、电控ECU参数匹配,活塞环、燃油泵、耐蚀材料的相应开发等。可灵活选择汽油、M15、M25、M70、M85、M100甲醇等多种燃料,其动力性、冷启动、排放等指标均低于汽油,节省燃油费用30%。
一汽技术中心、大柴和山西佳新技术公司、北京博林科公司合作选用大柴CA6DF-23柴油机为原型机进行甲醇替代柴油的大功率载重车,已试制了两辆拉煤车在内蒙鄂尔多斯进行测试。一汽和佳新现正进行市场调研以决定产业化规模及深度开发。一汽组织了技术中心、规划部、解放公司和大连柴油机厂参加开发工作,佳新公司也全力投入重型货车替代柴油的大马力甲醇车的开发,并继续和一汽合作进行汽车改装甲醇6102甲醇发动机的产业化工作。
山西佳新技术公司、山西运城博士通汽车新技术公司、大同甲醇汽车研究所及西安长安大学等单位,近几年在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已进行了2000多辆在用汽车的改造,费用为每辆车2500元车左右,节能效果显著。
燃油泵是甲醇汽车的关键部件,山西佳新、奇瑞和联合电子都进行了研发,均已应用于生产。奇瑞组织联合开发的适于M100的燃油泵已运转了3万公里,现正继续试行中。
太原华顿技术公司、沈阳继中威能源科技开发公司、哈尔滨建业新能源公司、上海赛孚燃油发展公司都对助燃剂、助溶剂、添剂、防蚀剂、催化剂、纳米催化剂进行了研发和产业化。这些添加剂功能繁多,各研发试验条件各有差别,现正组织系统试验检测。
二甲醚汽车研发情况
上海市以上海交大为主对二甲醚替代柴油汽车的研发工作已取得多项成果,现正在公交车上试运行,对二甲醚加注站和产业化工作进行了多项准备。
北京唐邦关怀科技有限公司以城市公交车改造为目标,对二甲醚大客车进行了多年的研发,已掌握100%二甲醚替代柴油公交客车的改造技术,并已定型和小批量改装,经济性较好,排放可达欧Ⅲ、部分指标可达欧Ⅳ。2007年元月,唐邦公司对军车的改造完成了定型并已列入军车采购目录,拟在军队推广。唐邦公司对二甲醚改造柴油车的工发,主要工作内容是改造燃油泵喷油咀和密封件,变低压泵为增加泵,加装二甲醚储瓶,增加控制管道、电磁线、过滤器、溢流阀、冷凝器和加气孔。三个熟练工人一天可改装2台车,费用在2万~4万元。
醇、醚、生物柴油新燃料汽车产业化中长期规划总体目标
我们的规划目标主要是落实2006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替代能源的会议纪要”精神,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滚动发展规划,每年评议一次,进行年度修改。
将奇瑞、华普、长安已开发的甲醇轿车扩大品种推向市场,由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安徽等地再逐步扩大市场;生产甲醇车的企业逐步扩大到一汽、上汽、哈飞、江淮等企业。
在市场拉动下,逐步建立醇醚加油供给商业网络,近5年之内形成区域规模推广基础。
到2026年,全国将有占当时汽车保有量(1.8亿辆)的20%约3600万辆的汽车使用甲醇、乙醇、二甲醚、生物柴油等煤基和再生燃料,约耗甲醇及生物柴油1.5亿吨。按每车每年耗甲醇4吨/车左右计算,约耗各种替代燃料的原料煤2亿吨、秸杆2亿吨等。有若干个替代燃料的乘用车、商用车的大规模生产厂家,其产品水平、排放标准均以当时的国际标准为准。初步建立全套燃油、车辆、市场商业运行的国家标准、法规及各种管理办法。建成若干个大规模井口甲醇生产基地,年耗煤2亿吨以上。建立甲醇生产基地用水用电配套设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