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德国败诉不是名字惹的祸!奥迪要杀“鸡”给谁看?
近日,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裁定,蔚来一审败诉奥迪汽车的版权诉讼,蔚来 ES6和 ES8车型被禁止在德国销售。同时,蔚来将面临25万欧元(约183.79万人民币)的,或者蔚来德国部门总经理面临最高六个月的监禁。
蔚来表示将坚决上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过问题是,是否合法,是由德国法院说了算。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攻,德国正高筑起非贸易壁垒来维护本国汽车企业利益。           
都是名字惹的祸?
慕尼黑法院给出的理由是,蔚来的ES6、ES7 和 ES8等车型名称,容易让用户误以为这些车型是奥迪S系列车型的电动版本。
早在2021年,奥迪就向欧洲专利局起诉了蔚来。2022年6月蔚来新车发布会当天,新闻曝光奥迪在德国控告蔚来侵害其商标权。奥迪认为,蔚来的 ES6、ES7 和 ES8 等车型名称可能会与奥迪 S6、S7 和 S8 车名产生混淆。
显然,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做出了有利于奥迪的裁决,禁止蔚来汽车在德国市场使用ES6、ES7 和 ES8等车型名称,对蔚来在德国公司处以25万欧元的或对相关负责人判决6个月的监禁,并禁止蔚来汽车在德国进行任何围绕ES6、ES7和ES8车型的广告和促销活动。
蔚来汽车
分析人士认为,表面看起来,慕尼黑法院判定的是蔚来车型名字的错,实际上是德国汽车工业向外来者宣示主权,奥迪借此来阻止蔚来进入德国。
实际上,就算蔚来车型名字与奥迪毫不相关,奥迪也可以用其他理由起诉蔚来。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德国法院为了维护本国企业利益,基本会站在奥迪的立场上。
如何规避贸易壁垒?
藉由知识产权等保护本国企业,这是典型的非贸易壁垒。当外国商品有可能损害本国企业的利益,本国政府就会采取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来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口。
比如,1963年,在保时捷准备发布901车型时,便收到标致汽车律师函,标致认为以3位数字且中间为0的车款命名的方式,已被标致使用多年,保时捷901的命名方式违反了法国商
标保护法,侵害了标致的利益。因此,保时捷901被迫在发布前夕,更名为如今被用户熟知的保时捷911。
2004年,通用旗下的SPARK,在中国起诉中国汽车奇瑞的QQ车型侵权,最终败诉;同理,中国企业在德国打官司,也很难不败诉。
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会设置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引起他国国内企业的强烈反对,尽可能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都会避免直接的商品出口,采取技术出口或者资本出口的方式,建立KD(散件出口组装)工厂以及在当地建厂。
在当地建厂,不仅可以减少关税,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以及创造更多的税收,因此是受当地政府欢迎和保护的。
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出口量大,离不开比亚迪在美国、日本、德国、匈牙利、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的工厂。特斯拉更是如此。特斯拉在欧洲的第一个工厂位于欧洲荷兰,早在2013年8月就已投产。这个工厂最开始以散件进口组装的方式生产。2021年,特斯拉在德国柏林建立了超级工厂,这个工厂规划每年生产至少50万辆汽车以及所需电池,并可以创造至少1.2万个工作岗位。 
2022年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正式开业。2022年10月2日,特斯拉宣布,柏林超级工厂的 Model Y 汽车周产量达到2000辆,并晒出了员工与第 2000 辆汽车的合影。
这就解释了很多媒体的不解:为什么蔚来在欧洲卖的那么少,遭到了阻击,而卖得最多的特斯拉却没有?
2022年,蔚来在欧洲前十个月的销量为970辆,不足1000辆。而奥迪Q4 e-tron同时段累计销量为19661辆,一个车型是蔚来整体销量的20倍。而这一年,欧洲最畅销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 Y。
可以想象下,如果不是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工厂巨大产量带来的就业和税收,特斯拉在中国的多次事故起诉中,将会被罚成啥样?
不能海外建厂怎么出口?
海外建厂,虽然可以获得当地政府支持,规避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但对蔚来也许不太合适。与传统车企以及特斯拉不太一样,制造并不是蔚来的竞争优势,蔚来在中国本土都是依靠代工,在海外如何建厂呢?
假如蔚来不能在海外建厂,也不能让海外工厂代工的话,那蔚来还可以走出国门吗?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如果策略得当,蔚来也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
策略有很多,但直接出口汽车制造强国可能并不是一个上策,因为这样会遭到当地车企的强烈阻击,而当地政府一定会支持当地企业。这包括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国家,也包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
很多中国车企出口汽车到挪威,挪威是没有汽车工业的。蔚来在2021年进入欧洲,也是从挪威开始。2022年,蔚来再次征战欧洲,选取的四个国家是: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其中德国和瑞典都有汽车工业,并且德国的汽车工业还是国家命脉。
《孙子兵法》云:善用兵者,避其锐气。蔚来要把汽车出口给汽车的发源地——德国,还要在其首都柏林召开发布会,遇到奥迪的强烈反击并不意外,而祸端一定不是名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对于一个新政权来说如此,对一个新品牌来说也是如此。高举高打在本土作战,并没有问题;但如果在异国他乡,特别是有可能威胁到他国企业时,
或许应该韬光养晦。
做买卖有句老话叫“货到地头死”,指的是如果不事先把外地的行情等了解清楚,货到了外地而卖不出去,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卖车同样如此,特别是卖到国外,不仅仅是经济行为,更可能是政治行为。
当中国企业崛起,必然遭到某些国家打压。中国企业从别国企业抢市场,那就更要做好受打压的准备。此次德国慕尼黑法院的判决,有些“杀鸡给猴看”的味道。
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新势力,出海一定要谋定而后动,切忌冒进,对于老牌汽车制造强国,不应正面刚,而应讲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