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减,旅游的主要客源呈现出本地游客、省内游客比重居多的特征。国内旅游整体倾向于个性化,旅游模式呈现向自由行、预约旅游、线路定制转变的显著特征。在旅游产品的变化上,以家庭为单位的露营、房车类自驾呈现迅猛增长,带动全国性露营周边产品、房车产销和租赁、露营地开发经营等相关行业的崛起。景区方面,亲子游、研学游、家庭露营等系列活动密集开展,努力丰富活动品类,完善时间安排,优化休闲体验,提高游客的复游水平。
二、大连旅游的海洋优势
大连三面环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海而兴,因海而闻名,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滨海旅游是大连的旅游特,也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是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优势的重要根基。
1.资源丰富
物产丰富、物种品类多,为旅游中“吃”的环节向特化、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北纬29°海洋物产的鲜美与众不同。“吃”不仅成为大连旅游的重要环节,还使大连在滨海城市中更具特,诸多海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包括“金州毛蚶”“普兰店蚆蛸”“旅顺赤贝”“旅顺鲍鱼”“旅顺海虾米”“旅顺脉红螺”“旅顺虎平岛海参”“旅顺海带”等。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运输冷链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生产和物流运输成本的下降、运输和销售网络的扩大,大连海洋产品市场和需求存在大幅提升的
潜在可能。
2.海洋研学优势突出
大连发展海洋经济对比其他临海城市在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洋教育及科研方面优势明显,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科技和智力保障作用。海洋牧场建设提速,具备项目开发设计的物种优势。大连拥有2所海洋类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具备丰富的海洋专业人才;拥有多家海洋科研院所,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海域、海洋牧场、海水养殖、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和基础性技术研究。上述教育和科研优势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更可为大连海洋研学之旅的持续开发提供智力支撑。
3.海洋的场景优势
大连三面环海,漫长的岸线资源可为亲海近海的各项体验活动提供丰富且效果震撼的场景和环境条件,放大游客的研、学、用、吃、住、行、玩感受,使游客处处感受海洋的博大和宽广,领略大连的包容、时尚、运动和浪漫。对于各类海洋体育项目的开展,具备优秀的自然岸线优势,可为特融合项目开发中的海洋场景设计提供丰富的支撑要素。
三、商贸与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以旅游带动城市消费
1.从游客需求出发,更新升级项目,提升城市吸引力
受疫情影响,产品能否符合消费者需求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游客的需求往往代表着市场的新变化,预示未来开发的新方向。从游客的各类需求出发,可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发现市场机遇及时研究跟进,不仅能够保障城市在滨海旅游竞争中掌握主动,及时更新升级文旅项目,持续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更能彰显城市文化,持续优化城市文旅大环境。
2.发挥民宿产业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拉动消费的作用
我国民宿的产生和发展与乡村游、观光游、红旅游、度假游、研学游、农家乐等娱乐放松需求相适应,当前多聚焦于旅游民宿、乡村民宿、城市民宿,呈现出与各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发展民宿产业可以从提升市民参与度、优化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协调行业闲置动能的角度为大连滨海旅游各类发展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民宿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进一步拉动消费。具体作用途径如下:
第一,优化旅游服务结构和质量。发展民宿产业,从城市角度,能够强化大连宜居特质,引导本地居民广泛参与;从游客角度,丰富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从服务地方和企业角度,通过融合智慧平台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产业吸引力和发展韧性,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大连海洋岸线资源丰富,民宿遍布城市和乡村,城市民宿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优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配套发展。大连乡村民宿主要呈现的是浓郁的海岛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海县,其次是庄河、金普新区、旅顺,主要形式为渔家乐、度假村。支持乡村民宿发展,有利于盘活优质乡村海岸线和特农业资源,带动乡村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发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第三,协调行业闲置动能,创造发展机遇。精品民宿的标准化物品提供和服务模式创新,能为浆洗、餐饮、客栈管理、装修设计、娱乐、教育等行业提供再次发展的机遇,实现城市旧有资源和动能重新整合,并为城市服务行业提
供更多就业机会。
第四,拉动城市消费。根据民宿的非标准化、特化、个性化、精致化特点,大力推动发展城市和乡村民宿产业均可在不同程度拉动城市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居民参与模式带动多行业消费。城市民宿一般是由城市居民利用自家空余房屋对外接待客人的小区民房,少量由城市中的商业地产改造而成。城乡居民参与发展特民宿,对房屋风格重新设计、改造,甚至重新装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装修材料、家具、家纺、家用电器、智能家居、厨房用具、灯具等多类物品的销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特消费服务和支持旅游
1.以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为契机,创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借助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发展大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消费环境,以景区周边或城市旅游区内商业特化、主体化发展,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和质量供给,服务游客消费,提升消费体验。国家“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打造一批文化特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以及“促进众体育消费”“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打造一批足球、篮球等职业竞赛领域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旅游和体育工作的推进,可为景点和场所周边带来大量的人流,为商业街区的打造和繁荣提供重要支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连三面环海,具备海上体育赛事不受场馆限制的地域优势。由于商圈企
业通过经营和销售各种消费品已与各个行业生产者形成紧密的联系,当旅游和体育产业与商业融合发展时可以形成以商业为纽带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为各行业协调、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场所、设施、客流,通过集中宣传和街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推动地区持续发展。
2.以消费为支撑,融入优势产业,做大定制需求
从商贸角度,结合国家扩内需战略机遇提升旅游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是实现消费提升的重要动力。通过在消费场景建设中加大商旅融合力度,推动旅游与其他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将景区周边商业和旅游消费的发展进一步融合,不仅能够凸显本地商圈的消费特,丰富游客旅游项目选择,更能助力地区旅游竞争力、吸纳游客消费能力、本地优势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创造多赢的局面。大连经济增长长期以二产为主,传统工业与服务业领域基础雄厚,尤其是重工业部分,石油、化工、船舶、装备制造产业旧址近海,若能与研学类项目融合,抓住游客亲身体验的难得机会,鼓励定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供应旅游周边定制产品,不仅符合旅游产业个性化、定制化、预约化的发展趋势,更符合当前广大游客在旅游项目选择上注重私密性、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接触的旅游新偏好。
定制是基于数字技术范畴的改变,也是基于消费变革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定制主要涉及定制家居、汽车、时尚服饰、智能终端、专业服务等产业。与游客服务和消费较为贴近的定制行业主要集中在时尚服务、智能终端和专业服务等产品方面。以时尚服务定制为例,服装定制的核心是服装生产上下游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协同,符合新时期场景消费的发展新趋势。大连拥有多家服装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服装企业具有丰富的定制经验,开展定制业务的企业上百家,定制品类齐全,包括以正装、皮装、女装、婚纱为代表的不同定制产品类型。若能在扩内需的背景下,引导地区优势定制产业融入特商业商圈的建设,将商业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协作模式应用于定制行业,将游客和可定制产品同时聚集到特商圈,可促使交易由线上转为线下,减少时间成本、品牌筛选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方便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确认和准确录入,同时通过更丰富的选择、更直观的体验、优质的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可对旅游项目和周边产品的品牌和消费场景建设、商业圈热度提升、区域旅游吸纳和游客带动能力提升等工作能同时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
四、扩内需提升大连旅游动力的建议
(一)以满足旅游需求为方向,提升旅游业游客吸引能力
1.鼓励旅游业适应性创新
维持市场稳定,满足国内旅游市场多样性需求和体验升级需求。以游客为中心,从具体需求出发,在深度、适应、延长和拓展上做文章,持续创新开发产品,提高旅游的独立性、精细性、多样性、定制性。深度上,从丰富产品的可玩性和文化性考虑,增强产品品类开发和互动性设计,提高游客参与度和切身体验;适应性方面,从产品、服务到设施配套,适应游客需求的多样性,提升服务的及时性、快捷性,将工作做在前,早接触,早调研,早完善,早更新;延长性上,从舒适、便利、好感度提
升方面入手,延长游客在连时长,延长旅游产业链,从特产选购到特打卡、特项目体验、特地点参观等,面对来连游客在连期间可能存在的各类需求,持续设计并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特活动;拓展性上,以服务提升、IP 产品开发、产品定制等多样化思路,拓展本地特产品及服务的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
2.整合旅游产品供给形成集聚合力
依据单人旅游减少、家庭自驾游增多,形式向休闲游、医疗游、研学游等多样化转变等特点,迎合旅游对安全、专业、科学、个性、时尚等方面的需要,推动旅游产品的供需结构调整,向提升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应性,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实现多种旅行需求的方向调整,发挥大连本地旅游资源集聚优势。
(二)促进商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消费带动能力
1.支持特文旅商圈发展
鼓励各地结合区域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与打造本地标志性商圈相结合,加强研究,发挥文旅和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支持周边商圈发展。在项目引进和更新过程中,坚持旅游为民,结合海洋文化和体育行业开发优质项目,细化旅游设施更新和建设,带动旅游周边地区产业投资,增强现有滨海商圈的旅游服务属性,优化旅游商圈的业态分布。
2.鼓励发展民宿产业
支持各类企业在本地创新发展短租平台类业务,调动市场闲置资源,促进租赁房屋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数量增长。通过鼓励短租房特别是民宿房供给的方式,撬动房地产闲置资源,增加各类房屋供给,
带动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降低旅游住宿成本。引导民宿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住宿业差异化竞争,向突出个性化、特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做强深度体验,学习传统住宿业管理经验,在标准化、细分化方面持续提升品质。
(三)鼓励多业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1.推动旅游业陆海联动发展
第一,围绕“蓝粮仓”产业链条,丰富休闲旅游种类,开发设计集游、玩、学、吃、购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海洋美食探秘需求,提高亲水和各类体验的份额。
第二,围绕海洋牧场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海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丰富海洋周边产品,实现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与科技融合发展,以丰富品种、科学选育、提高海洋提取和应用贮存等技术水平,推动海洋资源开发质量提升。以丰富中高端市场产品品类供给、提高运输安全和稳定性、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等方式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2.融合城市传统工业特和发展优势
大连汽车
第一,工业旅游项目定制。鼓励在工业厂房或旧址开发工业旅游服务和定制项目,融入旅游、体育、娱乐、商业等服务业内容,在丰富海上运动、海洋研学、垂钓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同时,鼓励旅游行业
与各类优势产业融合,丰富文旅产品和服务场景。
第二,工业产品定制开发。鼓励定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本地定制化产业为依托,以融入定制化需求为创新方向,将轻工、纺织的老字号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与服务同旅游需求相融合,持续创新,迅速丰富滨海旅游周边产品和消费模式。通过鼓励优势行业与滨海旅游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发和满足游客
个性化需求,例如服装定制产业、体育产业、滨海旅游产业相互融合,聚焦体育项目特别是海洋体育相关项目周边产品,引导企业研究开发特定制产品和服务。
3.协调城市滨海服务行业
开拓旅游领域,加大开发深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区域特名片。在现有行业的基础上,加大地区统筹和培育支持力度。
第一,充分发挥大连海洋物种丰富,各类海洋博物馆、海洋生物研究与景区结合或临近的地理优势,加大研学旅游开发深度,打造海洋科普研学的城市风尚。
第二,根据海域自然条件,支持滨海旅游与体育行业融合发展。发挥亲海近海优势,以各类国家级培训基地为基础,结合教育、亲海活动体验、度假休闲,科学设计,细化消费人,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新各类深度体验,逐步促成产品及服务向定制化发展。全方位打造全年龄段的海洋体育研学旅游创新区域。引入各类海洋赛事,提高地区知名度。
第三,支持滨海旅游与会展行业互促发展。借助会展和会议对各类资源的快速集聚能力,带动以高质量客流推动高端旅游度假行业发展。凭借丰富的海洋活动项目设计,为海洋文化与各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创造机会。通过持续提高服务质量,获得参会团队和精英人士认同,最终实现展会带动会议和培训,带动公司奖励旅游,增强城市展会和旅游美誉度的良性循环模式。
(作者单位:大连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