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
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于2023年3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赣州
召开。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源作了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
发展现状趋势》的主题演讲。朱孔源认为,汽车产业正处于普及后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由导入期向增长期转变,但是依然存在2024年购置税减免是否延续存在不确定性、终端市场
库存压力巨大,部分企业库存系数高等诸多不利因素,消费者消费信心恢复尚需时日。朱孔
源还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动力电池市场发展概况、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概况及新能
源汽车发展预测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就《稀土行业现状与趋势简析》带来主题分享。陈占
恒表示,国家战略层面,要实现稀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应该大幅提高稀土终端应
用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简单地提高稀土产品价格。稀土资源的价值实现是通过终端应用来体
现的。应大力积极促进稀土材料在终端产品的应用水平,把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会上,“新材云创”项目总监石开莉作论坛开幕致辞,“新材云创”项目产品总监张波就“稀
土产业与互联网交易共谋新发展”带来分享。据悉,“新材云创”充分发挥“整合器、加速器、
放大器”的作用,结合数字高地打造和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新材云创”项目一期聚焦稀土新材料,结合赣州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优势,服务和促进
稀土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参考网)
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举办
国 内 稀 土
2023年3月30日,中国稀土学会组织召开了由北京工业大学、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烧结钕铁硼永磁重稀土减量化
技术及应用”成果评价会,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沈保根院士担任评价委员会组长并主持成果评价,钢铁研究总院
朱明刚教授、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张国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成保教授、北
京大学杨金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廖庆亮教授、北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荣明正高级工程师
担任项目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占峰教授出席并主持会议,副
秘书长石杰博士参加会议。
评价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认真审阅了相关资料,围绕项目技术原理、主要性能
指标、主要创新点以及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质询与讨论,并对项目中的烧结钕铁
硼永磁晶界扩散重稀土减量化关键技术、小尺寸烧结钕铁硼永磁旋转滚动扩散装备及技术、
富铈烧结钕铁硼永磁相结构和显微组织调控及晶界扩散联动技术等主要创新成果给予了客观
评价。 (中国稀土学会)烧结钕铁硼永磁重稀土减量化技术及应用成果评价会召开
我国研发出首例室温氢负离子导体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LaHx)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相关成果于2023年4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博士后张炜进和博士研究生崔继荣。审稿人评价该工作展示了一种非常有趣且新颖的研究方法。
据了解,氢负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其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能源及电化学转化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目前仅有极少的国外团队专注此研究,该项研究面临着材料体系少、操作温度高、温和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早在20世纪的变玻璃研究中,研究者就发现氢化镧具有快速的氢迁移能力,但其电子电导也很高。近几年,科研人员往氢化镧晶格中引入氧使其形成氧氢化物以抑制其电子传导,但氧的引入也同时显著阻碍了氢负离子的传导。
本工作中,团队创新地采用机械球磨制备方法,通过撞击和剪切力,造成氢化镧晶格的畸变,破坏了晶格的周期性,形成了大量的纳米微晶和晶格缺陷。这些晶格缺陷可以显著抑制电子传导,其电子电导率相比结晶态的氢化镧下降5个数量级以上。尤为重要的是,材料结晶度的改变对氢负离子传导的干扰并不显著,可在“震”住电子转移的同时,仍旧“维持”氢负离子通过协同迁移机制快速传输,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此前报道的氢负离子导体只能在300℃左右实现超快传导,而本工作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40 ~ 80 ℃温度范围内)的超快离子传导。此外,团队还首次实现了室温全固态氢负离子电池的放电,证实了这种全新的二次电池的可行性。
“许多已知的氢化物材料都是离子—电子混合导体,”陈萍介绍道,“我们建立的这种材料结构调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望为氢负离子导体的研发打开局面。” (人民网)
江西省寻乌县16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 总投资61.04亿元
2023年4月15日,江西省寻乌县举行第二季度工业项目建设“赛拼”现场推进会,16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61.04亿元。
据悉,此次共有16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达61.04亿元,年度投资30.05亿元,开工项目9个,竣工及投产项目7个,涵盖机电设备制造,稀土、锂电新材料和循环经济产业,其他轻工类制品及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寻乌县人民政府)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会长单位工作会议
2023年3月24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3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材分会会长单位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磁性材料分会会长胡伯平主持,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安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23家会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协会秘书处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协会磁性材料分会会长胡伯平主持会议,首先他代表磁材分会对参会的各位企业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本次交流座谈会的主要议程,希望大家围绕近年来稀土磁性材料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加深的共识和需要优化改进的促进稀土磁性材料高质量发展和应用产业发展等情况集思广益充分交流讨论。
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安利详细介绍我国2021~2022年稀土磁性材料运行情况及产销量情况。稀土磁性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稀土磁性材料的发展趋势,稀土磁性材料
行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产能扩张、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等情况。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企业代表积极发言,分别介绍了2022年企业的运行情况,并对2023年我国稀土磁性材料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稀土原材料价格、稀土磁性材料应用及扩展趋势、国内外市场前景以及如何提升稀土磁性材料企业利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发挥我国稀土磁性材料产业优势,有力支持磁性材料应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大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做好高丰度稀土元素在稀土磁性材料中的应用和高价值稀土元素减量化技术的开发研究等等,对稀土磁性材料行业健康、协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分享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达成了许多共识。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安利在会议总结中表示,要把大家提出的真知灼见和建设性意见建议认真归纳总结,凝聚智慧力量,优化对策措施,积极协调引导行业企业发展,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做好服务。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北方稀土一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北方稀土低温焙烧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焙烧设备一段低温窑、二段高温窑、冷却窑筒体安装,取得工程建设阶段突破性进展。
北方稀土低温焙烧项目单台设备成套重量约200吨,本次吊装作业中,吊装物单体最大重达82吨、长
度25米,吊装高度超过12米,现场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是北方稀土历年建设项目安装工程中体量最大、难度最高的一次专项安装任务。经过专项方案论证、全面精密策划,该项目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据悉,低温焙烧项目是北方稀土2023年重点工业化试验项目,同时已被列为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应用“外热式硫酸低温分段动态焙烧”技术,具有生产能耗低、生产过程清洁可持续等优势,建成后将成为行业首台(套)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焙烧生产线,加速助推北方稀土上游产业绿化和智能化转型,为稀土行业环保高效生产“突围打样”。 (北方稀土)
22个稀土项目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集中签约
2023年4月8日,在包头稀土高新区2023年稀土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总投资51.5亿元的22个稀土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据悉,此次集中签约项目涉及稀土功能材料、永磁电机及科技创新平台等领域,包括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0吨高性能钕铁硼速凝合金建设项目、宁波鑫霖磁业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高精度深加工项目等。
当前,锚定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奋斗目标,包头正举全市之力发展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及助剂材料、稀土合金、“稀土+”消费品等全产业链,构筑稀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标准制定
、稀土交易等全产业生态,强力推动包头稀土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目前国内前十强磁材企业已有7户落地包头,年内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超过80%,产值超800亿,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包头市工信局)
2023年1 ~ 3 月稀土出口 11,837.2 吨 同比降 6.6%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 年 1 ~ 3 月稀土出口 11,837.2 吨,同比减少 6.6%、比前两月减幅有所增大。
2023 年 1 ~ 2 月,中国稀土出口量为 7,391 吨,同比小幅减少 5.7%,由增转减。 (海关总署)
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论证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主任石帅,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玉民主持。
中国汽车影音论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洪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陈耀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宋术
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廖伍平研究员,兰州理工大学李贵贤教授,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申孟林副院长等9位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张洪杰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严纯华表示,兰州大学稀土化学专业历史悠久,科研基础扎实,希望中心能充分整合发挥共建单位北方稀土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产业优势,解决稀土行业工程技术及转化难题,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稀土功能材料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高地。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唐瑜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中心建设计划。经充分讨论,专家组认为,中心面向稀土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着重开展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对于提高我国稀土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水平,推动我国稀土高端材料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专家组表示,中心研究目标明确、方向清晰、特鲜明,建设基础扎实,条件保障得力,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兰州大学)
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成立
2023年4月6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数据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管理,促进开放共享,自然资源部着力构建科学数据管理运行机制,在自然资源领域推动建设一批科学数据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建成完善的地质矿产科学数据汇交、安全保管、分析挖掘、共享服务等管理体系和业务技术体系,提升科学数据的治理能力;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重大需求,全面做好地质矿产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向社会提供便捷的科学数据服务,提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各类地质矿产科学专题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产品开发、知识发现等增值服务,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和行业学术交流,成为国内权威的地质矿产科学数据创新应用与服务平台。
据悉,下一步,该中心将坚持“开放协作、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科技引领”的原则,坚持业务工作与上级要求对接、与科研业务需求对接,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一是开展自然资源部系统形成的地质矿产科学数据摸底调查,摸清地质矿产科学数据的数量、管理和汇交状况,提出数据管理方案;二是制定地质矿产科学数据管理的系列制度,包括科学数据中心的运行机制、数据汇交制度、共享服务管理办法等;三是建设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地质矿产科学数据汇交及网络化共享服务;四是积极开展地质矿产科学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利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相关数据的汇聚,并开发精准服务产品,不断提升科学数据服务效能;五是跟踪国内外数据管理与服务最新进展,加强科技创新和
国际交流,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合作力度,推进地质矿产科学数据的有序开放和跨行业共享。 (自然资源部)
稀土催化新材料国家项目花落石油科学研究院
近日,由石油科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稀土分子筛催化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应用示范类)”通过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审核,并完成项目任务书签署,首批项目经费拨付到位。 该项目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专项“高效低成本稀土催化材料及应用技术”方向。项目负责人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罗一斌教授,项目组包含炼制、稀土及分子筛催化材料合成与表征、大型装备设计制造等领域的领军团队,由石油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 7 家单位共同申报。
在“双碳”及炼油向化工转型的大背景下,催化裂化面临着提高转化深度和“三烯”产率、降低等挑战。石油科学研究院通过对稀土分子筛催化剂理化性质与催化裂化性能内禀关联研究,设计并创建多级孔稀土分子筛催化剂新体系,突破高活性与低生焦难以兼顾的瓶颈;开发外场强化新工艺与大型化新装备,实现新型催化剂宏量制备并在百万吨级催化裂化装置中应用,致力为提升我国稀土材料应用水平及促进炼油工业转型发展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中国石化新闻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