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交通科技与管理规划与管理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个体交通的快速发展,常规公交在外部小汽车、网约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等全方位竞争下进入下降通道,客流被分流明显,客流下降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1]。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目前常规公交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发展问题和困境,制定新时期常规公交发展思路和对策。
1 常规公交发展总体情况
自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客流量呈现大幅增长,但近年来,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城市常规公交客流量出现明显下滑。1.1 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增长,线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以南京为例,2010年公交车辆数为6 053辆,2018年为
9 246辆,增长约53%,同时线路里程增长高达81%,极大
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2]
。
图1 南京市2010-2018年车辆数和线路里程发展情况
1.2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客流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公交基础设施不断增长,但是面对的却是客流量的持续下滑,据统计,2018年南京常规公交客流量比2010年下降约15%。而轨道交通客流量从2010年的2.1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11.1亿人次,增长高达
429%,并且仍将持续增长。图2 南京市2010-2018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客流量变化情况
2 常规公交发展存在问题及困境
目前常规公交面临着系统性问题(即政策不完善、基础
设施不足、运营服务不到位),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可靠性差),致使吸引力下降(向个体交通转移),最终产生交通
拥堵进而反向推拉(恶性循环)。
图3 现阶段常规公交发展面临的困境 其具体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企业持续亏损都市汽车网
近几年,政府财政补贴不断投入,但公交运营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时客流下降带来的票款收入也持续下降,企业持续亏损,致使服务水平进一步下降。2.2 线网布局不合理,层次不清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公交线路数和线路里程不断增加,线网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线网同质性严重,尚未根据乘客需求进行分级分层,服务标准和车辆配置未体现差异化。2.3 场站控制力不足,缺口大
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于公交客流增长需求,制约着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2.4 专用道设置与需求不匹配,尚未成网 部分城市由于考虑到对社会车辆的影响,在公交客流走廊上并未设置公交专用道,相反为了完成公交专用道建设计划,在公交线路较少、公交客流不大的道路设置专用道,造成道路资源浪费。
2.5 高峰期发车间隔大,吸引力下降
为节约成本,高峰期增加发车间隔,发车间隔过大,居民候车时间长,公交吸引力严重下降。
3 常规公交发展思路及对策
为应对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充分思考,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常规公交良性发展。本节从政策保障、网络优化、场站支撑、路权优先、智慧赋能等五大方面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
3.1 完善财政补贴机制,维持公交企业良性发展
3.1.1 基于成本规制补贴机制,实施“定额+单项”补贴制度 即政府通过核定企业服务规模,并按照运营指标及服务质量考核结果,核定企业的年度财政补贴总额,实现公益性
城市常规公交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赵永胜
(江苏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1112)
摘 要:分析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在外部小汽车、网约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等全方位竞争下的发展现状,剖析常规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从政策保障、网络优化、场站支撑、路权优先、智慧赋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常规公交发展思路和对策。关键词:常规公交;网络优化;场站支撑;智慧赋能
交通科技与管理
57
规划与管理
服务和激励企业增收节支[3]。
(1)定额补贴:包括人工费用、车辆运行费用、财务费用等,其中每年在核定的定额补贴金额中提取30%,作为考核补贴,与考核结果挂钩。
(2)单项补贴:包含乘车优惠补贴、新能源汽车使用补贴、生僻线路补贴、公交信息化建设补贴、中央油价补贴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单独计算给予补贴
3.1.2 引入“三维”针对性补贴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图4 财政补贴基本流程 (1)第一维,公交客流增收计提奖励。针对客流的增长,增长部分带来的票款收入的50%作为公司补贴。 (2)第二维,运营成本节支鼓励。各类不同成本,按照核定节约出来的部分,作为企业的激励补贴。
(3)第三维,针对性考核。以平均车公里营收和早/晚平高峰发车班车比作为考核指标。
3.2 建立多层次的公交线网和服务体系,提升公交效益和效率
3.2.1 构建多层次公交线网体系
基于线网功能定位,梳理和构建公交线网层次结构,形成快线、干线、普线和支线四级线网。结合“智慧公交”建设,基于多源公交数据驱动,实现公交线网精准规划。3.2.2 构建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
平衡公交运营效率与效益,针对不同线网层级、不同区域、不同客流情况采取差别化的服务模式,实现精准投放、精准服务。
3.3 完善公交场站规划实施机制,推进公交场站综合开发3.3.1 建立年度公交场站缺口评估制度,编制年度公交场站建设计划
建立年度公交场站缺口评估制度,结合招拍挂用地、保障房用地供应计划及城市更新计划,编制年度公交场站建设计划;并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顺畅的互动协调机制,争取落实配建公交首末站,加强公交场站的规划实施。3.3.2 建立配建公交首末站的规划实施机制[4]
研究出台制度化的配建公交首末站实施框架,制定指导配建公交首末站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完善“一书三证”中配建公交首末站的相关规定;优化配建公交首末站实施全过程的协调机制。3.3.3 建立完善的配建公交首末站标准规范体系
在考虑配建公交首末站实际运营需求的基础上,按功能将配建公交首末站进行分类,明确各类场站的建设内容和建
设标准。
图5 配建公交首末站落实流程
3.3.4 推动建立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机制
推动公交场站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制定相关综合开发标准、规范和要求,完善公交场站建设投融资模式,建立城市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增值效益反哺机制。
3.4 强化公交专用路权保障,实现公交提质提速
表
1 多层次公交线网和服务体系
线网层级
功能定位
服务标准
公交快线网:大容量公交方式的补充。
为城市组团间长距离公交出行提供快速、
直达服务。
高峰期发车间隔5分钟,平峰期8分钟。
车辆采用10.5米新能源车。
公交干线网:地面公交的骨干网络。联
系主要片区和大型客流集散点,承担大
部分地面公交出行需求。
高峰期发车间隔5分钟,平峰期8分钟。
车辆采用10.5米新能源车。
公交普线网:地面公交的基础覆盖网。次要客流走廊,深入居住区及功能片区。公交支线网:地面公交的毛细网。功能片区内设置,短距离公交出行需求。
高峰期发车间隔8分钟,平峰期12分钟。车辆采用8.5米和6米新能源车。
58交通科技与管理规划与管理
3.4.1 打造专用道网络体系
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建设公交优先路权保障,提高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公交运营提速提供专用路权保障提供支撑。
依托公交快线网络,进一步拓展专用道网络。对于骨架公交客流走廊,可结合快速路、主干道设置路中式高等级专用道,提高骨架走廊运输能力。
向专用道覆盖薄弱地区拓展路侧式专用道网络。对未覆盖专用道的既有道路,结合道路、客流条件,拓展专用道网络;对新建改扩建道路,结合公交客流走廊分布情况,在新建、改扩建过程中同步建设公交专用道设施。
3.4.2 完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
一是对既有专用道进行精细化改造,包含路口专用的设置、以及非机动车道与专用道的协调、出入口的设置、信号优先等,提高公交专用道的连续性;二是采取多元化监控措施,加强执法。例如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车载探头和站台监控等,加强公交专用道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既有专用道的路权。
3.5 打造智慧公交体系,为市民提供精准公交服务
建设智慧公交大脑系统,提升公交运营调度水平,促进公交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政府、企业、市民良性互动。
3.5.1 面向乘客层面:数据驱动的智慧公交全面可视化
通过对轨迹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公交GPS数据、公交线路站点基础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形成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3.5.2 面向企业层面:高品质、科学化的公交运营调度
基于大数据对公交运营的把握和问题的诊断,准确把握公交运营现状(客流匹配性、服务准点性、车辆运行效率等),并对其进行预测、诊断、预警,提出可靠、准点、快速、便捷的公交线网、运营调度方案。
3.5.3 面向决策层面:精细化精准化的全方位诊断评估
面向问题与需求,对公交系统进行运行评价分析与健康诊断,包括健康状况鉴定、致因诊断分析、改善方案生成和改善效果评价,实现问题定位更精准、诊断思路更清晰、改善方案更实用。
4 结语
面对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常规公交客流量持续下滑已是既成事实,本文从财政补贴、线网、场站、专用道、运营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常规公交面临的问题。基于以上现实问题,本文从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多层次公交线网和服务体系、完善公交场站规划实施机制、强化公交专用路权保障以及打
造智慧公交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思路和对策,努力构建一个财政可承担的便捷、高效、集约公共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澍.新形势下广州地面常规公交转型发展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19(3):74-76.
[2]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南京市规划局,2011-2019.
[3]《完善公交企业成本规制财政补贴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17〕31号),南京: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 [4]林锦山,孙永海,梁倩玉.深圳市公交首末站配建实施机制研究[J].规划管理,2013(7):70-73.
(上接第60页)
决定。(2)定期订货法采购。企业方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制定科学的订货周期与最高库存标准,随后采购部门按照订货周期进行采购工作,订单批量主要依据实际库存量与最高库存量差额决定。(3)物料需求计划采购本方法主要利用MRP软件,依据企业主产业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清单及库存量等因素对实际生产计划与物料采购计划进行计算,采购部门按照软件计算所得计划开展相关业务。该方式的优势在于计划细致、市场反应灵敏、采购效率高。(4)准时化采购(JIT)。本方式主要依据企业生产
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需求方在对自身生产所需进行科学计算后,发出订单,供应商则按照需求方提出的要求进行配送。本方式的优势在于基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在满足市场反应灵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方仓储成本。(5)供应链采购。本方式主要依托于供应链机制,采购环节主导者由需求方转向供应方,实现这一模式主要依托于供应商管理用户库(VMI),需求方只需与供应方达成过几次合作,系统会自动整合企业需求信息,并对相关业务进行预测,供应方可以根据预测确定相关物资生产与运输计划,主动以小批量多频次等方式为需求方补充库存,此时需求方库存量的决定在供应方手中,而供应方应在确保物料库存满足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基础上,降低其仓储成本。
2.5 提升采购人员能力
许多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在高强度调研和工作安排中无法达到当前所需的采购物资的标准。同样许多采购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市场,以片面、简单的调研结果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前提安排,从而导致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市场需求不明确、采购方案漏洞多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采购的有效性。企业应当加强对采购部门的建设,以形成采购方案或采购手册的形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度。其次采购部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必须且紧迫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路线制定有效的采购人员学习方式,从而保证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企业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为了能够获得利润需要企业尽可能缩减成本并且要保证质量,要求企业能够高度的重视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燕.关于加强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的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20(6):156+158.
[2]赵国云.分析企业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及管理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20(2):107-109.
[3]袁顺东.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纳税,2020(5):205-20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