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圈”中的中韩日
    崔景明
发表时间: 2005年
www.qlwh.sdnu.edu/kanwu.asp?id=429  摘要中日韩三国人虽然长期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生活,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三国人长期生活在共同的文化圈里。从中日韩各国的思想意识方面入手,对三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并且概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意识差异中日韩
作者:崔景明(1958-),女,河南安阳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
一、儒家文化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韩国、日本等,在历史上都用汉字,崇尚儒学,形成所谓“汉字
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古朝鲜的三国时代,高句丽开始使用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由于汉字的使用和通行,导源于中国的儒学,亦随之传到朝鲜半岛新罗统一三国以后,大量向唐王朝派遣留学生,这些遗唐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在朝鲜弘扬儒学的生力军。高丽王朝末年,程朱理学传入,并成为李朝建国的指导理念,直至李朝为日本吞并,程朱理学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儒学又通过朝鲜传到日本。公元285年,百挤博士王仁赴日,进献《论语》和《千字文》。这是儒学典藉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及留学生把中国文化移植于日本,儒学成为日本上层统治者必须的一种文化修养。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的全盛时期,朱子学、阳明学都很发达。
近代以来,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儒家思想体系,都因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解构了。但作为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其中某些因素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还被激活,在不同程度上对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生作用。美籍著名华裔学者教授曾分析说:“新加坡早已为深厚的儒家思想所浸润,至少每一个四十岁(甚至三十岁)以上的华人身上都有许多儒家的精神因子,不过不一定人人皆有此自觉而已。”:《新加坡推行儒家思想教育的我见》,《星洲日报》1982年6月7日。
1. 儒家思想的本质与核心
儒家思想尽管在不同时代因为历史需要不断得以建构与重组,并且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焕发新的形象与内容,但其本质与核心仍未变。
(1)人学本质:人本体论。儒学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而展开的,儒学充分肯定“人”在“天地”间的超越地位。儒学特别彰显人的主体精神,又十分重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尊严,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这儒家关心的焦点,也最能体现儒家文化的本质。儒家历来崇拜圣人,视圣人为理想人格的化身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可以说,在“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的问题上,儒家是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借以完善人的道德主体,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2)思想核心:内圣外王。在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可以说是最重视“发明”“内圣外王之道”的。学者王泽应认为,儒家伦理作为中华伦理的主体构成,本身是一个熔铸着几代人思维和实践成果的复合型的立体伦理,它在历史中积淀起了既稳定强固又灵活变通、既自成一家又博采众家之长的特征。王泽应:《认识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的应有视角》,《
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一期。
二、中日韩三国儒学发展的比较分析韩国现代
1.儒学的发展对三国民族性格的塑造。儒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加上东亚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他至今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与潜力,并且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徐远和主编:《儒家思想与东亚社会发展模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儒家文化绵延两千余年,它所哺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朝鲜民族和大和民族,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传统和高度智慧的民族。在今日东亚各国,儒家文化虽然不再占据思想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儒家文化的某些因素,尤其是儒家道德哲学的某些部分,依然具有相当的活力,一部分儒家道德原则、道德信念依然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这是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它将在长时间里对东亚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发生影响并发生作用。如果说,世界各国和民族都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那么,东亚各国的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自不应舍弃本民族所固有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坚信21世纪将是东方的时代。我们说东方的时代,这意味着传统思想和文化将在世界史上起领先的作用。” [日]君冢大学,[中]吴鲁平,[韩]
金哲秀:《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日韩青年的社会意识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