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关键词: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企业集团 产业政策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特社会主义,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国家垄断的凯恩斯资本主义(宏观调控)市场经济。
1.1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分配收入。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收入高低和盈亏状况首先取决于市场价格,价格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1.1.2 传递信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向商品生产者传递经济信息,价格上升表示供不应求,反之则供过于求,生产者可根据价格信息自主调节生产。
1.1.3 刺激生产。市场在分配收入和传递信息的同时,又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
1.1.4 调节供求。供求平衡,各部门的生产比例得到合理分配,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
1.2 市场经济具有以下普遍特征: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由于价值规律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商品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为他人和社会更好地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盈利。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为使生产要素有来路,产品有销路,必须发展横向联系;为求得自上而下的指导、协调、规划和监督,必须发展纵向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没有边界,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竞争机制支配企业行为使市场处于非平衡状态,生产要素在竞争中流动又可产生平衡的倾向。
1.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了一般市场经济概念,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
韩国现代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宏观调控体系、价格制度与市场体系、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对这一框架作了重要补充:农村经济体制、对外经济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完备法律体系。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要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培育职业精神,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政府要加强转变职能,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激励企业诚信经营、多出优品、打造精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经济改革呈现出诸多亮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确立市场主体,改革企业经营机制。首先,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
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其次,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再次,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尽快形成全面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培育和健全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汇率机制等市场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运用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统一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2.韩国市场经济模式
在介绍韩国“东亚模式”之前,顺便提一下“北欧模式”的典范瑞典,瑞典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位列全球发达国家前茅;高税收支持下的高福利体系覆盖全民;男女平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韩国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建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通过外向型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跃升“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和产业构成等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其主要特征为:
2.1具有官僚资本属性的企业集团
大型企业集团是韩国经济的主体。现代、三星、金星、大宇、鲜京等五大集团公司为韩国最大企业集团,其经营实力为韩国国民生产总值30%左右,成为大的垄断集团。许多企业集团具有官僚资本属性,由少数垄断财阀实行家族式控制。
庞大的寡头垄断竞争型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韩国企业集团还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一开始就带有官僚资本属性,是垄断资本与政治权力相结合的产物,官商结合为基本特征。大多数企业集团不是通过竞争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产生,而是由政治权力运用种种特惠政策扶植而成。二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式统治。企业集团内一般由少数垄断财阀(通常是创业主)作为最高负责人,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且世袭。
2.2指导性的产业政策
韩国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产业政策。政府通过计划和政策等手段强烈地干预经济。政府把自己的作用明确限定为“”,而不是充当“驾驶员”。
20世纪60~70年代的韩国建立起军人政府,实行强权政治,对经济进行了有力的干预和推动,以后便沿袭下来。政府的干预主要通过计划途径,经济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的作用主要通过投资导向来实现。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的干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解决收入再分配和扶植中小型企业发展等方面。目前,韩国政府已放弃开发区优先模式,转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一举把高素质人才和风险资金、风险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截至2005年韩国的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是业界的翘楚,除高速互联网服务闻名世界外,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器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外韩国造船业也是全球第二,轮胎业全球第三,合成纤维生产及纺织业全球第四,汽车生产全球第五,钢铁生产全球第六。
2.3外向型的经济特征
韩国是小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有限,因此韩国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2.3.1外资是韩国的主要投资来源。20世纪60年代初外资曾占韩国投资总额的80%以上,70年代后外资比重逐步下降。韩国在亚洲是以外部积累为主的债务大国,但其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至今没有陷入债务危机,相反逐年开始大规模向外投资。
2.3.2 对外贸易是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60~70年代一般年份在40%左右。国民生产总增长对出口增长依存度到七八十年代高达70%~80%。过多依靠国际市场,使世界经济变化对韩国经济影响较大。
在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对同处东方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韩国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经济发展上资源缺乏,起步较晚,具有后发优势。韩国的经济开发计划、外向型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略、科技立国、新村运动经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中国建立和完善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韩国执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中韩市场经济模式各有其特,归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历史、文化背景
、资源与地缘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任何一种市场经济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事物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