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菁:衰败还是崛起——东莞的危与机
11月19日,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一:“走向更美妙的城市--东莞30,30”举办。学会副理事长,厦门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经济学院教授赵燕菁作题为《衰败还是崛起:东莞的危与机》。赵燕菁教授认为,胜利的城市不肯定是最强大的城市,而是能最终活下来的城市。
城市化大“势”是建设转向运营
赵燕菁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城市化大“势”是建设转向运营。他介绍到,城镇常住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23年7.7亿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23年的56.1,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0,7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5.2万平方公里,加上矿区达到了10万平方公里。根据1平方公里1万人的国家标准,足以装下10亿人口,土地城市水平达到74%。
赵燕菁教授表示,转“型”就是从1.0投资阶段转向2.0运营阶段。2.0阶段的特点就是资本的
需求下降,现金流需求上升。
赵燕菁教授解释了何为“好”的GDP,“坏”的GDP。城市化1.0,资本性收入(如卖地)越多越好,固投是好的GDP,占比越高,资产形成越快。城市化2.0阶段,现金流(如税收)越多越好,固投是坏的GDP,投的越多,现金流缺口越大。他指出,经济增长不仅是规模的变化,更是结构的变化。
在城市化1.0阶段,东莞为什么输给深圳?
赵燕菁教授说,土地市场就是城市的资本市场,政府一级市场垄断程度打算了资本形成的效率,深圳特区内一次性国有化在最低位获得土地,高效率的资本形成率,为高等级基础设施供应了巨大资本。
在城市化1.0阶段,深圳的融资力量无人能敌。东莞“自由入市”导致公众资本大量漏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快速拉开。
城市化2.0:东莞怎么样弯道超车?
赵燕菁教授指出,从追赶资本到追赶现金流,将来胜利的城市是可以制造最大现金流剩余的城市,现金流是劳动力要素的函数,留住最毒的就业人口的城市会获得最大的增长。城市竞争:最低的居住成本+最好的公共服务。
1、最低的居住成本:住房
东莞汽车违章 东莞的机会:创新住房制度。租赁市场已经解决“住”的问题,住房问题的核心是财宝积累和再安排。好的住房政策:先租后售、与就业挂钩、造就中产阶级。
2.最好的公共服务:现金流收入
城市化1.0阶段的教训,“违章”致公共资本流失。城市化2.0阶段的关键,削减公共服务价值的漏失。规划的核心就是将存量资本最大限度转为现金流。建议:违章建筑合法化、对全部物业征税、为新市民供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价(水电费等)、建立公共资金(养老社保)、公共服务收费返回基金个人账户。
赵燕菁教授就东莞城市进展机遇提出了六点策略:
1、资本收入:资本性输入要尽量转变为现金流收入,如拍卖地租。
2、资本支出:尽量削减固投,充分利用大湾区内的基础设施:港口、机场、轨道网。
3、资本剩余:资本剩余不能用来直接弥补现金流缺口。如通过基金,将资本转变为现金流。
4、运营收入:要制造尽可能多的运行性收入。如非税收入、违章合法化、财产税。
5、运营支出,运营性支出要尽量节约。如降低劳动力成本、便于经济维护的基础设施。
6、运营剩余:强化经营性剩余储备。
赵燕菁教授认为,胜利的城市不肯定是最强大的城市,而是能最终活下来的城市。
(依据报告整理,未经专家批阅)
欲了解专家更多精彩观点,敬请关注中国城市规划网的后续报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