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放大缩小》教学设计
翟立红
f20
教学内容:P59.60页例4练习十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汽车维修工具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把一个三角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这有一张两名同学的合影照片,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第一张,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人物的脸面)提问:“你有什么想法?”(生:太小了)“怎么办?”(放大)
2、(出示放大后的第二张,画面很大,只能看到照片的局部画面)提问:“这下怎样?”(生:太大了)“怎么办?”(缩小)
师:好,听你们的,是这样吗?(横向缩)生:不是。
师:这样呢?(纵向缩)生:不是。
师:怎么都不行?
沃尔沃xc60价格2023款报价
生:照片只是一边缩就会变得很扁或很瘦长,看起来很奇怪。本田车型
师:也就是说,照片在放大或缩小时要不改变原有的形状,可是怎样才能不改变原照片的形状呢?
生1:把长和宽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将照片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3、揭示课题:看样子图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服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只改变画面的大小,却不改变画面形状的图形缩放有着怎样的规律。(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标致408评测⑴出示图:
⑵提问:现在老师把左图放大就得到了右图,你们观察一下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宽的2倍,放大后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生2: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的比是2:1,放大后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宽的比是2:1。
师:其实,长对长是一组对应边,同样宽对宽也是一组对应边,我们就说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板书)
⑶小结:像这样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这时我们就说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这里的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前项指放大后,后项指原图形)
师:在这里我们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其实,还可以按如3:1、4:1……放大,谁能选一个说说对它的理解。
⒉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从长和宽入手,发现了图形放大的规律(齐读),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板书),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图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再算一算。
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1/2,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⒊实践操作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例2的绘图
(1)默读例2并思考:要解决哪些问题?(你对“再”是如何理解的)
(2)请同学们按要求画在方格图中,比一比谁画的既正确又美观。
(3)反馈:让学生相互评价,并交流画法。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图形,分为三步: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各边长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放大图
(4)观察上面的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画图你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设计意图】: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时,教师注意强调了放大后与放大前的比,缩小后与缩小前的比,并特别强调了对应边长的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
三、巩固深化
1、练习十一第1题。
小结:看来,只要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图形才存在着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把它按要求放大吗?(电脑出示)
拿出课本,翻到63页试一试,画好后同桌互相判断对方有没有画对。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都是这样考虑的吗?为什么从直角边入手?放大后的斜边也是放大前斜边的2倍吗?请同学们去量一量。
追问:为什么放大后的斜边也是放大后斜边的2倍;通过对三角形的放大,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同样,如果图形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图形不是放大就是缩小。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指定的比将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将操作的对象从长方形拓展到其他平面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画法。在交流环节中引导学生测量变化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与原来的三角形的斜边相比较,发现斜边也是按相同的比缩放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理解。
3、练一练: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提问:正方形是怎样画的?三角形呢?
沃尔沃车
4、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多媒体展示)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
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2、刚才我们学会了画直角三角形缩小图,如果是一个任意三角形你们还能会画吗?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我们下一节数学课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亲近数学,体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把问题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为后期学习做好准备。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1放大1:2缩小
放大后边长:原来边长=2 :1 缩小后边长:原来边长=1:2
长的比16 :8=2 :1 长:8×1/2=4(厘米)
宽的比10 :5=2 :1 宽:5×1/2=2.5(厘米)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基本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在进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只放大或缩小图形的一条边、一部分,使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例,同时呈现图形的“拉伸”与“放大”,在对比中认识“放大,长和宽
都要放大”,进而,又以反例,以反衬正、以反激正,促进学生完善认识“放大时,长边放大的倍数和宽边放大的倍数应相等”。
在练习中,组织学生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先按2:1的比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缩小后的图形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了。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误点”进一步巩固对表示“放大”的比与表示“缩小”的比的认识。
画的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索操作、独立完成。“不教”,是因为学生有能力学,不需要教师教。不过,“放”与“收”是需要平衡的。画完放大与缩小长方形之后的交流,让学生彼此之间零散的认识共享,给学生自己进行主动思维活动的机会。相对于长方形画完后的放手交流,画放大的三角形之后的提问,则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是再认识图形的各部分长度都是按指定的比发生变化的;二是孕伏了对比例、相似形的学习;三是完善了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认识,即角的度数不发生变化。
本课教学,力求调度学生已有的认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层层递进的安排中帮助学生逐步澄清认识,建构正确的认识。而这些活动的展开,教师不着更多的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学、交流、操作、探索,重在让学生冲突、思考、领悟。
不足之处:
教学中只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这几种简单而又特殊的图形,对于这样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学生都不难理解,但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图形不仅仅是把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还要与它们的高、角度都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