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dust r y I产业
民营汽车的产业国际化
先进技术,而且“走出去”直接投资,助推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文/张默含胡阳
汽车产业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就业面广、投资消费拉动大、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强。因为汽车产业中间投入比重大、产业链条延伸长,对工业、服务业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并且间接带动效应远大于直接带动效应。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产业组织化零为整、产业分工唇齿相依、产业研发利益共荣”等趋势。浙江省民营汽车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最近一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引进来”国外先进技术,而且“走出去”直接投资,助推浙江民营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组织“化零为整”。1964年,全球独立的大规模汽车企业有52家。随后由于全球汽车产业生产过剩,各国对节能排放和安全标准门槛逐步提高,通过并购或参控股等重组手段,形成了“六大三小”的寡头垄
断格局。“六大”是指年生产规模在500万辆以上的六家巨型跨国企业,包括:通用、福特、戴姆勒一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一日产。“三小”则是生产规模在200万辆左右的三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厂商,包括:本田、标致雪铁龙、宝马。大规模和频繁的国际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组织面貌,使得汽车产业趋向集中,日益成为全球性产业。全球汽车产业链整合不断扩展,跨国企业最大程度地以最低的成本整合散落在全球的资源,为其发展提供全球动力。
产业分工“唇齿相依”。全球汽车产
业分工格局已经呈现出如下态势:发达
国家跨国企业占据汽车产业链高端,主
要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及全球营销网络拓
展等环节;发展中国家位于汽车产业链
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对发达国家跨国
企业的高端资源依赖加大。汽车产业的
全球布局不再受地理范围的局限,日趋
立足于全球平台整合。主要汽车企业利
用全球资源,达到投资、生产和销售的优
化配置。发达国家跨国汽车企业和新兴
汽车市场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形成一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利益共同
体。
产业研发“利益共荣”。汽车产业的
发展经历三个时期:第一。“先进去”时
期,率先进入的企业因供不应求而获取
了暴利;第二,“低成本”时期,产品过剩迫
使企业进行低成本竞争;第三,“创新”时
期,在无法降低成本的条件下,企业转向
研发与管理创新,生产差异性产品。发达
国家主要汽车企业目前处于第三时期,为
了确保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功效,彼此
之间形成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一是市场
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携手在关
键技术和零部件上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优
势互补;二是集团内部或相互有资本关系
的企业之间伙伴式开发,分摊巨额的开发
成本,实现集团或资本联盟内部的技术优
势互补。
产业国际化对比分析
合资实现市场换取成熟技术V S对外
直接投资实现资金猎获关键技术。中国
国有汽车产业普遍采用市场换成熟技术
的合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
国汽车企业产业生产水平。但是,在合作
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动机、变速箱
等核心技术,一直对中方有所保留。于此
不同,浙江民营汽车产业发展不仅依托于
“引进来”合资,更通过“走出去”直接投资
猎取关键技术.将被收购企业的研发团队
据为己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
★本文为201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3N D J C082Y B)、2013年度浙江省委党校青促会课题阶段性成果。
42
的主动权。
缺乏核心技术受限国内市场V S具备核心技术面向全球市场。中国国有汽车产业被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锁定”在低端制造环节,无法实现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而浙江民营汽车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尝试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拓展更大的利润空间。在销售过程中,在立足本土市场的同时,利用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外部市场。要让中国的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
初步具备规模优势V S尚未具备规模优势。从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看,汽车产业最小有效规模点为年产100万辆,最优有效规模点为年产200万辆。2012年,上汽销量达到446.14万辆、东风307.85万辆、一汽264.59万辆、长安195.64万辆、北汽169.11万辆,初步具备了规模优势。浙江70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200家,呈现投资分散的特点。中国最大民营汽车制造商——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全年销量达41.5万辆,较上年成长27%,还远低于最小有效规模点,规模优势尚未具备。
享受政策保护具备投融资优势V S政策保护缺失导致投融资乏力。中国汽车产业是受政府严格保护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现有政策“保护在位者、限制新来者”。政府对民营汽车企业的管制主要体现在投融资渠道设置上,比起国有汽车企业,民营汽车企业在投融资能力上处于弱势,现有政策成为民营汽车企业投融资发展的“绊脚石”。随着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中国汽车产业由单纯的国有资本,转向了国资、民资与外资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这将更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
众泰、吉利:面向周边发展中国家效率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浙江民营汽车企业通过先海外设厂(绿地投资)后C K D、SK D的式出口汽车。众泰把海外战略布局在东南亚市场,目前已在越南、斯里兰卡、印度投资建设了三个组装
厂,年产能2万辆。2009年12月,吉利在
印尼雅加达组建C K D生产线,年轿车产
能可达l万辆,当前C K D项目所需的零件
全部取自中国。2010年1月,吉利M K车
型C K D组装线涉足俄罗斯,标志着吉利
东欧营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实现吉利
3年内出口俄罗斯10万套/年的战略目标
奠定基础。通过先绿地投资后C K D、SK I)
的方式,可以整合当地廉价资源、降低成
本、获取效率,为企业出口打开了海外通
道。
吉利、圣龙、韵升、华翔:面向发达国
家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2010
年8月,吉利全资收购沃尔沃,获得了商
标权、发动机公司、2个完整的生产企业、3
个汽车零部件公司、10多个产品及产品平
台、2000多个销售服务网点、3800多名研
发工程师、10000多项专利等。2009年10
月,宁波圣龙收购美国SL W汽车公司
90%以上股权,使圣龙的汽车油泵市场份
额上升到全球第二位。2009年12月,宁
波韵升收购日兴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79.13%的股权,完善了汽车电机产品链。
2010年,宁波华翔收购了英国捷豹路虎真
木件制造中心,跻身汽车真木饰件行业的
世界三甲。通过并购发达国家先进的汽
车企业,可以迅速获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
战略性资源。
万向:面向全球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
投资。万向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历程走上
了一条“利用国外资源、占领国外高端市
场、接轨国际先进技术和主流市场、实施
海外经营”的战略轨道。早在1994年,万
向开始构筑海外经营战略平台。首先,组
建万向美国公司,在组织体系上确立海外
经营的实施主体;通过“由内而外、以外促
内”的海外战略,接轨国际前沿技术(收购
美国D S汽车转向轴业务),消化吸收再创
新。随后,构建国际营销渠道,逐步在全
球主流市场营销;在全球广设营销网络,
可以更加接近消费者终端市场,为企业在
全球获取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思考与建议
l Y r E经济ZH EJ IA N G E C O N O M Y
25J u l y2013
浙江民营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对外
直接投资存在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
力,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助推企业对外直
接投资,应该予以认知思考。
——重点扶持产业领头羊与细分行
业小巨人,实现规模经济。浙江作为汽车
“消费大省”,却不是汽车“生产强省”。汽
车产业中既有技术国际领先,在国内汽车
产业中处于标杆地位的大型企业;也有发
展势头迅猛、特鲜明,在细分领域占据
一席之地的中型企业;还有数量众多、产
品种类纷繁复杂的小微企业。政府首先
应该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制定“差异化政
策”扶持不同规模企业,重点培育省内汽
车产业“领头羊”。同时,也要意识到浙江
汽车零部件企业和这些巨头进行全面竞
争还为时过早,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还
是可以培育出一批细分行业的“小巨人”。
——最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提升产业
链位置。省内民营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宏观
层面对资源的协调,应该加大对技术寻求
型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此外,随着新能
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应从宏观层面积极鼓
励省内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新能源技术,扶
持整车和关键部件的制造,将浙江省新能
源汽车产业高效有序地发展壮大,争取占
领新能源汽车“制高点”。
——构筑省内公共研发平台与全球
销售网络,形成要素分离再整合机制。面
对省内民营汽车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单打
独斗、以邻为壑”的局面,应该积极催生省
内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主要参与
者“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例如,可以通
过省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构筑全省
促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而谨慎地利用全
浙江汽车网球资源;通过海外并购、海外设厂等各种
形式嵌入全球销售服务网络,建构省内要
素共享机制,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完善公
共服务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
以帮助中小型民营汽车企业在共享以上
资源的基础上降低研发、生产、物流等各
项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配套能
力。曩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