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古代汉语的上下义词和类义词
一、上下义词的性质
上下义词是上义词和下义词形成的词义聚合,也叫上下位词、类属词。上义词和下义词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甲乙两个概念,甲概念是上位概念,即外延范围大的概念(或叫类概念),乙概念是下位概念,即外延范围小的概念(或叫属概念),乙概念的外延被甲概念包含,那么甲乙两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也叫类属关系。表达甲概念的词叫上位词,表达乙概念的词叫下位词。从词义的角度说,上位词是上义词,下位词是下义词。例如,“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是上义词,“小学生”相对于“学生”是下义词,“学生”和“小学生”就形成一个上下义词聚。
一个上义词可以有不同的下义词。例如:
军种——陆军 海军 空军
学校一一小学 中学 大学
学生——小学生 中学生 大学生 研究生
研究生——硕士生 博士生
家畜一一牛 马 羊 驴 骡子 猪 狗 兔子
面食一一馒头 包子 油饼 面条 水饺 花卷 烧饼
二、上下义词的特点
一个上义词最少应有两个下义词。否则就失去作为上义词的资格。
有的上义词包含的下义词可能很多,如“动物”作为上义词,表示各种动物名称的词都是它的下义词。
一个词相对于甲词是上义词,相对于乙词可能又是下义词。因此,不同层次的上下义词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链条。除了链条的两端,每一个词相对于它的上义词是下义词,相对于它的下义词又是上义词。例如:
人——工人——电工
车一—汽车——轿车
食物——面食——面条——方便面
工具——农具——犁——双铧犁
乐器——弦乐器——提琴——小提琴
植物——树——杨树——毛白杨
动物——野兽——豹子——金钱豹
生物——动物——昆虫——蚂蚁——白蚁
三、古代训释与上下义词的关系
阅读《说文》等古代训诂著作,我们要注意它们的训释方式与上下义词的关系。下面以《说文》训释为例。《说文》训释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1.被释词=区别性义素+指称义素
荤,臭菜也。
习,数飞也。
扑,小击也。
痼,久病也。
顾,还视也。
响,应声(回声)也。
这些训释中,上位词:菜 飞 击 病 视 声
下位词:荤 习 扑 痼 顾 响
可见,这种训释即:下位词=区别性义素+上位词
2.被释词=指称义素+区别性义素
菜,草之可食者。
缃,帛浅黄也。
这些训释中,上位词:草 帛
下位词:菜 缃
可见,这种训释即:下位词=上位词+区别性义素
第一种方式比较容易分析;遇到第二种方式,就需要加以辨析,转换成一个一般的语义表达式。
有一些释义,训释词只是一个词(所谓单词释义),不知道这个词表示的是指称义素还是区别性义素,那就要结合文献,仔细进行考察。
类义词
一、类义词的性质
同一上义词之下的在同一层次上的一组词就是类义词。类义词又叫同位词、对义词。例如:
笔、纸、砚(文具类)
钢笔、铅笔、毛笔、圆珠笔(笔类)
赤、橙、黄、绿、青、蓝、紫(颜类)
粉红、枣红、桃红、血红、火红(红类)
灌木、乔木(树木类)
杨树、松树、槐树、榆树、梧桐树(乔木类)
红松、油松、马尾松(松树类)
必须注意,表示整体事物各个部分的词,不是类义词。例如
树——树叶 树枝 树干 树根
鞋——鞋带 鞋帮 鞋底 鞋跟
花——花瓣 花萼 花托 花蕊
叶子——叶片 叶柄
耳朵——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耳廓 外听道
耳廓——耳轮 耳屏 耳垂
二、类义词的特点
类义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词义表示的类别是同一大类之下的各个小类,也就是说,上类词必须包括下类词。
2、构成类义的关系的词处于同一层次,下类词不互相包含。
3、从语义构成看,构成类义关系的词有相同的指称义素,这个指称义素就是上类词。
4、类义词反映的是同一个大类之下的小类事物对象,而一个大类的事物对象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所以,同一个上义词,可以有不同的类义词的聚合体。例如:
衣服:a.上衣 下衣
b.棉衣 单衣
鞋: a.单鞋 棉鞋 凉鞋
b.布鞋 皮鞋
牛: a.公牛 母牛
b.黄牛 水牛 牦牛
学生:a.男生 女生
b.小学生 中学生 大学生 研究生
5、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古汉语对有些类别的划分很细,如:
(1)《诗经·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豣于公。”毛传:“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豣。”
(2)《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sōng)。山小而高,岑(cén)。锐而高,峤。”
(3)又:“多草木,岵(hù)。无草木,峐(gāi)”
三、类义词与同义词的区别
类义词有时与同义词难以区别。类义词是属于同一上位义的一组词,既然是属于同一上位义,就与同义词在“同义”上有共性。区分类义词与同义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区别性义素看,同义词有相同的区别性义素;类义词没有明显相同的区别性义素,或者其相同的区别性义素在语义构成中和使用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同义词如:
“逐”和“追”是同义词:在甲骨文中逐是追野兽,追是追人。可以对这两个词的语义结构作如下的分析:
逐:[赶上]+[获取]+[野兽]+[迅速行进]
追:[赶上]+[获取]+[人]+[迅速行进]
可见,这两个词不只是指称义素(迅速行进)相同,也有相同的区别性义素。
类义词如:
“戈”和“矛”都是古代的兵器,是类义词:
《尚书·牧誓》:“称(举)尔戈,比(并列)尔干,立尔矛。”孔颖达疏:“戈短,人执以举之,故言称。矛长,立之于地,故言立也。”
又:“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孔颖达疏:“上有戈矛,戈谓击兵,矛谓刺兵。
区别性义素 指称义素
戈 [短]+[称]+[击] [兵器]
矛 [长]+[立]+[刺] [兵器]
可见,这两个词没有明显相同的区别性义素。
第二,从使用看,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常常表现为连用和对举,类义关系常常表现为列举。比如
《孟子·滕文公下》:“瀹(yuè,疏通)济漯(tà)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济、漯、汝、汉、淮、泅是列举的六条水名。
《三国志·魏书·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这里是列举的五种禽兽。
四、并列(联合)复音词的分类
下以《论衡》(东汉王充)为例:
1、同义并列
同义并列指构成复音词的两个语素在某个义位上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
【文字】天地为图书,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何非何恶.而致雨粟、神哭之怪?(感虚)
【歌曲】【行操】歌曲弥妙,和者弥寡;行操益清,交者益鲜。(讲瑞)
【题目】《尚书》、《春秋》事较易,略正题目粗粗之说,以照篇中微妙之文。(正说)
【桥梁】桥梁之设也,足不能越淘也;车马之用也,走不能追远也。(程材)
【便宜】上书陈便宜,奏记荐吏士,一则为身,二则为人,繁文丽辞,无为上者。(佚文)
以上为名词。
【错乱】无善l心者,黑白不分,善恶同伦,政治错乱,法度失平。(定贤)
【聪慧】【捷疾】聪慧捷疾者,随时变化,学知吏事,则踵文吏之后,未得良善之名。(程材)
【欢喜】天下并闻,吏民欢喜,成知汉德丰雍,瑞应出也。(验符)
【愚蠢】如有灾异,不名日谴告,何则?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矣。(自然)
【娱快】贫无供养,志不娱快。(自纪)
以上为形容词。
【把持】或操竹杖,皆谓不动,莫谓手空无把持。(艺增)
【消炼】阳遂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率性)
【发觉】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幸偶)
【玩弄】【呻吟】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案书)
以上为动词。
2、反义并列
【得失】居右食嘉,见将倾邪,岂能举记陈言得失乎?(量知)
【利害】众将拾金,何独掇书,坐知秦之形势,是以能图利害。(效力)
【左右】陆贾《新语》,每奏一篇,高祖左右称曰万岁。(佚文)
【寒温】遭风逢气,身生寒温;变揉易行,寒温来除。(寒温)
此处“寒温”指一种冷热疾病,系名词。
【夫妇】使次公命贱,不得妇人为偶,不宜为夫妇之时,则有二夫、赵王之祸。(骨相)野兽汽车
【小大】令从东海上察日,及从流沙之地视日,小大同也;相去万里,小大不变。(谈天)
【多少】古礼三百,威仪三千,刑亦正刑三百,科争三千,出于礼,入于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其多少同一数也。(谢短)
【出入】武王崩,周公居摄七年,复政退老,出入百岁矣。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时,尚为太保,出入百岁有余矣。(气寿)
“出入”犹言接近,系动词。
3、类义并列
【春秋】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命义)
【气力】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非韩)
【筋骨】人之筋骨,非木非石,不能不解。(儒增)
【笔墨】【丹青】况极笔墨之力,定善恶之实,言行毕栽,文以千数,传流于世,成为丹青,故可尊也。(佚文)
【骨肉】虞舜大圣,隐藏骨肉之过,宜愈子骞。(知实)
【钟鼓】【衰纛】【兵革】对曰:“臣闻君子有三:欢然喜乐者,钟鼓之;愁然清静者,衰纛之;怫然充满手足者,兵革之。”(知实)
以上为名词。
【高大】迁转之人,或至公卿,命禄尊贵,位望高大。(初禀)
【华虚】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自纪)
【衰乱】衰乱无道,莫过桀纣。(儒增)
以上为形容词。
【耕耘】伯益作井,致有变动,始为耕耘者,何故无变?(感虚)
【参贰】造论之人,颂上恢国,国业传在千载,主德参贰日月,非适诸子书传所能并也。(佚文)
以上为动词。
这类复音词中名词居多,形容词、动词较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