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下的冰河》符号解读
摘要 查建英的代表作《丛林下的冰河》是一篇自传风格浓烈的小说。它叙述了一个美国留学生重返故土的故事,同时对理想主义和北美移民的信仰消解进行了探讨,潜藏着信仰坚守者深厚的人生悲剧感。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自我放逐,流浪的方式实践自己的信仰,表達了一种对理想主义的终结和中西文化冲撞的悲剧性宿命的预感。
关键词 西方生活、理想主义、信仰、悲剧性
《丛林下的冰河》是写一个留学美国的青年女子在认同西方文化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巨大伤痛。20岁的“我”放弃国内大学毕业文凭满怀激情地去了美国一个南方小镇求学,和男友捷夫一起过着美国式的自由生活,因为亨利·詹姆斯的杰作《丛林中的野兽》而结识了从印度来的高材生巴斯克伦,但是对于初恋男友D的怀念和同时日渐产生的对西方文化的拒斥将“我”抛进了绝望之中。这种绝望从何而来呢?
查建英在小说中曾言及“我”的“美国导师专长是符号美学”,这一点恐怕并不是小说所谓的虚构手法,因为《丛林下的冰河》行文中充满了符号学的浓重气息,主人公“我”在小说开头就曾
明言“如果巴斯克伦本人在我记忆中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便是亨利·詹姆斯的杰作《丛林中的猛兽》’。不仅巴斯克伦,捷克、初恋男友D都是蕴含着丰富意味的象征性符号。
一、捷夫:自由的西方生活
作者这样描述捷夫:“他金发蓝眼高大壮实多毛有狐臭,健康开朗好动声若钝钟,在美国人里标准得没法儿再标准了。不少美国姑娘会觉得他太缺乏特点。我当时可不这么看。我觉得捷夫恰恰是我想象中的真正美国人。就好比我预先画了个框,捷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正好落进这副框子,从里面冲我咧嘴傻笑。我为这种幻想与现实的天衣无缝而喜出望外。”作为“我”想象中的标准美国人,捷夫是作为一种代表西方式自由生活的典型符号出现在文中的,他挟裹着一系列美国文化符号将“我”迅速带进西方生活的角,比如:
(一)白敞篷车:西方的自由梦
正如主人公“我”在最后所说的:“打量这辆瘫痪的车。它曾象一个白的梦,载着我最初的探寻和发现。我在心里向这白的梦告别”。白象征着西方国度,敞篷车则象征着自由,
野兽汽车捷夫曾开着这辆车载“我”参观教堂和监狱,去看电影、去超级市场和酒吧,正是因为这辆车所带来的交通便捷,使得“我”能够快速地认识和融入西方的生活环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