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时间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体会,老师在星期一留了作文,让下个星期一交,不少同学都会留到星期日去做,平时两个小时很难写完的一篇文章,在考试时,谁都必须在两个小时做完。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大脑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惰性,在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紧迫感的情况下,往往紧张不起来,因而会直接影响记忆效率。弄清了大脑这一特性,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可以自己命令自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会使大脑紧张起来,积极投入记忆活动。

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善于计算时间的楷模,他对自己实行一种时间统计法,从1916年元旦开始到1972年逝世为止,五十六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他要求自己按限定时间完成预定工作量,据说正负误差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他精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因而确保了工作效率。

在记忆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面对记忆任务,对自己提出时间限制。不过,这样
做必须有个时间计划,习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如果估不准,可以稍宽打一些,否则,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奏效了。
比较记忆法
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比较,就难以辨别事物的特征,就难以认定事物的本质,就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就难以区别事物的异同之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前即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蜂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书,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所谓比较记忆法,就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以至把握住它们的差异点与相同点,用以进行记忆的方法。

在学习中,新知识之间需要比较,旧知识之间需要比较,新旧知识之间也需要比较,理论与事实的比较,更为常见。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对立比较法。记忆时,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2             类似比较法。很多事物、知识在表面上极其相似,但本质上却有差异,记忆时,可以出相似的不同点来,予以比较。

3             对照比较法。指同类材料的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比较,这是一种横向对比。一般作法是把同类的若干材料同时并列,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比较。

4             顺序比较法。指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这是一种纵向的比较。一般做法是在接触新知识时,把它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比较,看它们之间的联系,相同与不同之处。

比较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概言之,必须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1.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外尽量出其不同点来。特别是不要停留在对识记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而应多着眼与它们本质属于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

2.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来。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却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出它们,就会记得更扎实。

   识记材料是单一的,该怎样进行进行比较呢?你可以一个参照物。例如记一个人,你可以这样想:他的相貌象李老师,他的语言象邻居张大叔,他的名字与表哥一样,只是娃不同……这样一比较,就不容易忘记了
分段记忆法
所谓分段记忆法,就是把要背的课文分成若干段,每一大段里又可分若干小段。如此这般,原为一大篇化成了若干小篇,若干小篇又可化成若干小段。一小段一小段记并不困难。
信心自然就有了。

采用分段记忆法的好处是:化整为零,增强记忆的信心;化难为易,在记住一段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记忆的积极性。

心里学家米罗曾用实验证明:每人平均一次记忆的最大限量在野兽汽车7个左右的数字或单词。我们虽然不需要像米罗那样硬要把所学习的材料分为7个一组来记忆,但是碰到要背历史年代、外语单词等,最好还是把它们分成七八个为一组来记,效率比较高。

一碗饭,你如果着急,想一口吞下去,反倒吞不下去。面对十几个篮球,你越想一下子把它们抓起来放进箱子里去,越抓不住。想抓得越多,反倒抓得越少,常常抓了这个,掉了那个。反过来,你一次只抓一个,很快一个个都放到箱子里去了。

可见,化整为零,化大为小,是符合记忆规律的好方法。
循序渐进记忆法
很多科学家都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打好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初级的知识和方法如果掌握不好,高一级的内容就难以学习和掌握。如不把四则算术学好,学代数就难;不把初级数学的基础打好,就很难掌握高级数学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受已有知识经验的有力制约,这一原则曾经是数世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因为新知识是通过它们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取得了地位而获得的。新知识的掌握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安排学习时就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一步一个脚印,渐渐积累才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我国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把学习方法总结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以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治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字头记忆法
中美州的一些国家: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麦加、巴拿马名字很不容易记忆,位置也容易搞错,如果记住每个国名的第一个字危洪萨尼哥巴,再记国家名字就容易多了,而且地理位置从北到南也随便记住了。
     计算机用五笔字型录入汉字速度快,被普遍采用,可是由于字根太多,很难记忆。但是只要记住每句助记词的第一个字:王土大木工,目日口田山……25个)就可以用它们带出每句助记词: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大犬三羊古石厂,木丁西,工戈革头右框七……,而且由此还记住了字根所在的 键位。
奇像顺序记忆法
远古时代,人们就已发现有关记忆的许多规律了。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文献《阿德·海莱谬》有过记载:我们每天所见到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小事,一般情况下是记不住的,而听到或见到的那些稀奇的、意外的、惊人等的异乎导常的事情,却能长期记忆。这真是神奇的现象!

   现代心理学、神经学揭示:人的大脑各构成的皮层及左右脑是各有分工的,右脑主管空间的、彩等形象的思维,当碰 到与常规不同的信号刺激,细胞异常兴奋,从而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因此奇特夸张、生动强烈的图像容易产生强烈的记忆印象;而左脑擅长记忆逻辑性强的顺序关联事物。奇像顺序超级记忆法,正是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充分发挥
和结合左右脑的优势,并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效果令人惊奇的记忆方法。

  奇像顺序记忆法:就是把平凡的、枯燥的事物转化成奇特夸张、生动强烈、顺序关联的图像进行记忆的方法。核心在于联想出奇特的的画面,尽可能地使之新颖独特、荒诞离奇、鲜明生动、超脱现实、违背逻辑,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奇像联想的具体方法如下:

   1、静态的事物动态化

   一般情况下,动态的事物要比静态的事物吸引人。如熊,睡着时的景象不如张牙舞爪向您扑来时的景象深刻。记葡萄酒、风,可想象迎面吹来带着葡萄酒香味的风;记汽车、椅子、花瓣,可想象汽车撞飞椅子,椅子上洒落片片花瓣。

   2、夸张地联想


   如你将夸张联想即将事物夸大或缩小、增加或减少的联想方法。如记小鸟与大楼,可想象:小鸟撞倒大楼、小鸟托着大楼飞;记牙签、电筒、闪电,可想象牙签变成电池那么粗,放到电筒里,一按开头,电筒射出闪电。

  3 荒诞离奇

   如你在联想中使奇像违背逻辑,超脱现实,容易形成强烈刺激。如记汽车、木材,可想象一根大圆木长着四个汽车轮子在跑,或汽车在巨大的圆木上飞驰;记面包、太阳帽、扑克,可想象几个面包正在戴着太阳帽打扑克。

  记很多词语时,只要把相关场景串联起来,即形成逻辑关系,由第一个词语联想出第二个、第二个联想出第三个……直到最后一个。如记汽车、木材,面包、太阳帽、扑克,可联想为大圆木长着汽车轮子在飞驶,上面坐着几个面包,正戴着太阳帽打扑克。

  奇像顺序记忆法,可轻易记住几十个各不相关的词语。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记住了这些词后,再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关键时间复习一下,即可形成深刻的长期记忆。
理解记忆法
若要记住,先要懂得。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加深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布鲁纳指出: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什么是理解呢?巴甫洛夫认为:利用知识,利用获得的联系,就是理解。就是说,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系统中,即在已有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神经,并且把新旧联系组成一个新系统。如果让两组学生同时识记同一首诗,要求甲组同学单纯用机械记忆,要求乙组首先分析全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再进行记忆。隔一段时间后测验,结果甲组学生平均记住较之乙组学生平均要低一半。这说明,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人人理解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他的知识量,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就好象一张渔网,这张网越细密宽大,捕到的鱼越多;若是漏洞无数,那很多鱼儿就会溜之乎也。因此,头脑中知识结构越复杂、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全面、越迅速、越牢固。大家知道,画家善于记忆形象和彩,音乐家善于记忆乐谱和旋律,就是因为识记材料容易与他们的知识结构相融的缘故。

那么,怎样进行理解记忆呢?真正的理解有两个重要标志,即动作的词的解释和实际执行动作。前者是指出某种动作所服从的原理,后者是指把某种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

1、认真分析识记材料,努力弄清其内容实质。例如:记数学公式,要弄清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该怎样运用;记语词,要探明它的本义和引申义;记诗词文章,要先分析内容,抓住中心。这样做,比从头到尾反复念背的做法要高明很多。

2、把所学知识付储实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学习了动物学,可以(到动物园)支观察家禽、野兽的形态习性;学习了植物学,可以去采集花草做标本。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意外的问题,需要自己动脑分析理解,这样会使记忆得到巩固和深化。

理解记忆固然重要,但是机械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古文,很难一下子全都理解,可以一边背诵一边琢磨,背熟了就便于理解,理解后会记得更牢。所以片面强调理解记忆,绝对否定机械记忆,也不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作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综合运用。
对使用字母代词的新想法
(王维先生)记忆数字的“字母代词法”,用汉语拼音字母代替数字,又借助于拼音改换成字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代用词。通过学习,笔者有下面两个新的想法,将它们写出来,敬请老师们及各位朋友指教。    .
    一、《速效记忆法》 “汉语拼音字母代替数字表”中,数字“4”行备注栏中“含y字头全部韵
母"应改为“含i字头全部韵母”;数字“5"行备注栏中“含w、字头全部韵母”应改为“含u、ü字头全部韵母”。其理由如下:
      《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的规定中指出:i字头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果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同时还规定:ü字头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也要用y开头。跟i字头韵母不同的是,不论ü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ü前面加y,ü上两点要省去。
        基于上述对i、ü字头韵母在拼写中的规定,假如给出一个音节yue,按“汉语拼音字母代替数字表”中的规定,yue这个音节代替的数字应该是几呢?可以是4,也可以是5。因为它以y字母为头,而含y字头全韵母代替数字4。同时,yue实际上是üe单独拼音时的拼写形式,üe属于ü字头韵母,代替数字5。这样,同一个音节代替两个数字,不就出现“三角恋爱”了吗?笔者认为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将表中“4”行备注栏里“含y字头全部韵母”改为“含i字头全部韵母”。
      对于表中“5”行备注栏里“含w、ü字头全部韵母",应改为“含u、ü字头全部韵母”。因为“w字头韵母”实际上是u字头韵母单独拼音时的拼写形式。
      另外,笔者认为“含y字头韵母"和“含w字头韵母”的提法欠妥。因为y、w的使用是在音节
中,不是在韵母中。
      二、关于字母“r”的运用。笔者认为,用r代替数字“6”是最合适不过了。理由是:按表来看,只有“5”、“6”行代用词较少,而“5”行的韵母部分又比“6”行的韵母部分多一些。鉴于这些情况,让r加入“6”行中的声母部分,可为“6”行增添很多代用词。固然,这样打破了每个数字有两个代用声母的规律,可是,“变废为宝”不是一件大喜事吗?
       
    对使用“字母代词”的新想法(补充)
     
    其实,字母代词可以用两个双音节汉字代替一个四位数字,如4984,可用“房子”代替。这就更加简洁,并且记忆的容量也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