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2023年中考模拟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kè(    )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做事;昂首阔步,按既定的方向走路。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sòng(    )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括号中汉字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 yò  jù          B.恪 yòu 
C.格 yò          D.恪 yòu 
2.文中□处填写的标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B.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C.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D.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3.下面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复句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B.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汪曾祺《昆明的雨》)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下面能体现本文中“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含义的一项是(    )(2分)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5.古诗文默写。(7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在《登飞来峰》中,表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4)人们常用《出师表》中“□□□□□□□,□□□□□□□。”一句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月入    户:窗户    B.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
C.上下    一:全,都    D.余强饮三大    白:酒杯
7.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请完成下面对写景文字的批注。(2分)
文章
原文
批注
秋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修辞,无一字写月,却点染出一个   (1) 的美好境地。
冬雪
    (2)  
量词一个小似一个,暗示小船在夜中徐徐行进,展现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无斧凿之痕,是炼字典范。
8.学完这两课后,老师写了两幅对联致敬苏轼和张岱,你会选择哪一幅送给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3分)
甲联: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乐观豁达活
乙联:清高孤傲,赏雪景寄情山水卓然不,思故国追忆人生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注】①《军政》:与《军志》同为最早的古代兵书,推断为西周末期之作,已佚。②鼓:古代用于指挥作战、传递信号的工具。③归:衰竭。④邀:截击。⑤“陈”:古通“阵”,军队。吉林汽车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人 既 专 一 则 勇 者 不 得 独 进 怯 者 不 得 独 退 此 用 众 之 法 也
10.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遗失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B.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抑制;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贫穷潦倒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C.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D.对正在撤退的军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贫穷潦倒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11.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争取先机之力以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核心思想是趋利避害。思考作者由此提出了哪些作战原则?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原来你是这样的落叶
①古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有“秸秆还田促生长”,落叶是否也会像凋落的生物残体一样,变成供应土壤肥力的“大功臣”?它们除了供应土壤肥力,还会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贡献呢?
落叶为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食物”
②叶落归根,是植被生态系统的常态,片片落叶为土壤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食物”。
③当落叶进入土壤,首先会被植食性动物如蝼蛄、线虫、螨虫等食用,落叶中的一些大分
子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会被分解,最后连同土壤矿质颗粒黏合在一起作为粪便排至蚯蚓体外。这些粪便具有通气、保肥、保水的结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形成肥沃土壤的最佳团粒结构。
④同时,落叶还会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落叶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新鲜养分,可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封克介绍道,在繁殖过程中,为了从落叶中获取足够养分,微生物会分泌一些特殊的酶类,易被分解的有机物会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二氧化碳、水、能量和可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元素。“它们使落叶中不能为微生物或植物直接吸收的复杂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易被吸收的小分子养分。这些小分子养分可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因此,微生物在这过程中起着将‘难有效养分’转化成‘易有效养分’的作用。”
⑤“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和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可通过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通过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来增加土壤肥力。”封克指出,这些过程都为来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小落叶也能抵抗全球变暖
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地球的生态环境、物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大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重要源头。为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⑦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方面可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而储存在土层中,通过减少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土壤中大量有机碳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为绿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绿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进一步改善了空气质量。
⑧“只有当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充分,土壤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潘根兴说,土壤的储碳、储水和储存养分的功能发达了,生态系统就稳定了,就能起到调节气候、供应养分和维持生命代谢的巨大作用。
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落叶落于土壤,经过有机物分解再回到大气中,参与碳循环和水循环,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为碳水化合物,再成为生命的部分。如此循环再生,让地球上的植被得以长青。
12.以下选项中,使用了第③段中说明方法的语句是(    )(2分)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B.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被压扁的沙子》)
C.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梦回繁华》)
13.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落叶为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的。(2分)
14.第⑥段中“只有当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充分,土壤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这句话能否删去“只有……才……”这对关联词语?请说明原因。(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我是怎么从牙医成为作家的 余华
①多年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八个小时。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同时也将以往拔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副担子游走四方。
②我是他们的继承者。虽然我在属于国家的医院里工作,但是我的前辈们都是从油布雨伞下走进医院的楼房,没有一个来自医学院。我所在的医院以拔牙为主,只有二十来人,因牙疼难忍前来治病的人都把我们的医院叫成“牙齿店”,很少有人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与牙科医生这个现在已经知识分子化的职业相比,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名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