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功能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
显著优势的生成动因
王小鹏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 要:我国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析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生成动因必然绕不开政党因素,为此要使政党归位,提出理论反映实践本真的原创性理论范式㊂考察和揭示政党领导 中国之治”的基本逻辑可以发现,政党功能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存在着客观的因果关联㊂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理论创新功能㊁利益表达功能㊁制度建构功能㊁人才培育与政治录用功能㊁组织动员功能㊁法治建设功能㊁权力监督功能等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提供指导思想㊁价值取向㊁运行原则㊁贤治基础㊁动员机制㊁法治保障㊁监督体系,进而形塑 中国之治”的独特文明形态㊁生成中国制度的全面优势㊂政党功能根本依托于党自我主体性的实践锻造,推进我国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调适自身功能㊁重塑主体功能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制度优势;中国之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21)03-0082-12
1 问题提出:研究中国制度为何要引入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指出要将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㊂探讨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动因不能忽视政党因素㊂揭示中国共产党(政党因素)与中国制度优势的关联,首先需要从宏观上解答 政党与国家是什么关系,政党在国家实际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前提性问题㊂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学包括政党理论的引入㊁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式微㊁党的建设解读学的兴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的政党研究在文明互鉴㊁政治与学术交织中推进㊂曾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相关理论研究中被弱化,致使理论研究与政党实践存在张力㊂如有些研究套用西方民主理论解读中国共产党,甚至导引中国政治研究 去政党化”㊂有些研究则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复制㊁重组党的实践话语和文件语言,削弱政党研究的学理性和科学性㊂近年来,政党研究的自主性得到不断加强,学界关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重进路展开㊂1.1 政治学视域下的政党与国家关系研究
景跃进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位置在国家中构成了公权力的组成部分,主张将政党带入国家
收稿日期:2021-02-24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交叉创新专项)项目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研究  基于政党中心主义的新视角”(2019hhf-13),项目负责人:王小鹏;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制度保障研究”(SQ2019-MY12),项目负责人:王小鹏㊂
作者简介:王小鹏(1987 ),男,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㊂
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范畴之中,将国家与社会关系二分法发展为政党㊁政府与社会关系三分法[1]㊂实际
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一直 在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 政党带入”是理论研究反映客观现实的题中应有之义㊂许多学者改进和拓展了 政党 国家”的研究范式㊂如陈明明在分析 政党 国家”含义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采取政党 国家的特殊方式,政党 国家的最大的优点是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2]㊂王绍光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共产党为国家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党国,共产党则是一个国党[3]㊂任剑涛认为, 党在国上”是国家建构的核心命题,中国共产党不仅成功捕获国家,而且成功扼制国家命运,建成世界上最富典范意义的政党国家[4]㊂ 政党 国家”的研究范式能有效论证政党在国家建构及其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但重塑后的范式能否摆脱原有范式的内在规定而获得普遍认可,这仍有待进一步考察㊂林尚立从政党与国家建设视角提出 政党主导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家,并将自身全部嵌入这个国家与社会体系之中,成为主导性力量[5]㊂杨光斌提出 政党中心主义”观,中国的国家建设路线是不同于西方社会中心主义㊁国家中心主义的政党中心主义[6]㊂将 政党因素”视为国家建构㊁国家治理的主导性因素,无疑契合中国的发展逻辑和总体情景,也较为清楚地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态㊁功能和定位㊂
1.2 党的建设框架下的政党与国家关系研究
有些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关系进行了明确阐述㊂王韶兴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刻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后指出,中国共产党将自身价值与中国现代化融为一体并发挥统领性的主导作用,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赢得了中国社会奋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性巨变[7]㊂有些学者基于 使命型政党”
观点分析了政党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如李海青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属于政党主导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的承担是分阶段㊁分步骤的[8]㊂祝灵君指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果关系,党领导国家,但不取代国家,形成了党领导国家体制[9]㊂许多研究成果则是在政党的既定话语框架内展开,对一些重大论断的重述和阐释,制约了党建研究与其他学科政党研究的 对话”能力㊂有些研究单纯从 党的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布局”  党的建设无论从实践维度还是理论维度都包括党的生成发展㊁党的领导和执政以及党的自身建设  思维框架出发,忽视政党与中国的 强关联”,陷入自语式㊁跟风式㊁碎片化的研究境地㊂毫无疑问,党建理论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这由党的性质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㊂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课题,这也说明学界在 理论层面”对于政党的整体性研究还存在空间, 理论性”不足制约着党建理论的科学性㊁革命性和说服力㊂
1.3 国家治理理论中政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议题㊂国家治理现代化涵盖丰富内容,为推动政党的跨学科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可能,政治学视域下的政党研究与党的建设学科下的党建理论在此基础上达到某种程度的 汇合”㊂如有学者在国家治理中引入政党中心主义,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基于法治的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㊁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新模式[10]㊂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引
领作用㊂也有学者探讨了治党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与治党现代化有机统一㊂
综合观之,三重进路的研究较为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关系,虽有差异,但可发现基本共识,即中国的国家建构㊁国家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这使得政党在理论研究中得到了进
一步重视㊂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政党理论始于19世纪的欧洲,虽历经演进但总体上未超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范畴㊁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21世纪最具独创性㊁最具生命力的政党实践形态和研究样本却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重新塑造着政党的面相㊁价值与功能㊂是以西方政党理论为圭臬来对照甚至规范中国共产党呢?还是跳出西式民主理论的窠臼,基于中国客观情境研究中国共产党呢?毫无疑问,后者才是中国学者的使命和任务㊂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㊂”[11]57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唯一领导党;政党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基本事实㊁最独特优势和最根本特征;政党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本源性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理应是中国政治最大的 现世学”㊂
政党研究要反映实践,放置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宏阔空间,植根于中国政党实践的深厚沃土㊂为此,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政党领导 中国之治”的研究范式,意在将研究视角转到 政党本身”,揭示政党领导以政党功能为导引作用于国家的完整链条,探索政党功能对于中国制度优势的影响㊂在现代国家中,政党发挥功能影响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不同政治模式和政治体制㊁不同的政党类型,政党功能及其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㊂本文所言的政党功能特指中国共产党在立足中国实际㊁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所体现出的实际作用和客观效能㊂政党功能是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的统一,引入政党功能意在规避从政党本质论出发的抽象思辨㊁驱散从国家本体论出发的思想迷雾,突出政党与国家产生关联的现实作用机制㊁关键环节,进而揭示中国制度优势得以生成的内在奥秘㊂
2 领导与形塑:政党功能与中国制度优势的因果关联
政党领导 中国之治”理论范式内含 发生学”意义上政党与中国制度的 过程性结构”以及 共时性”维度政党与中国制度的 现状性结构”㊂政党领导离不开政党功能,党通过发挥理论创新功能㊁利益表达功能㊁制度建构功能㊁人才培育与政治录用功能㊁组织动员功能㊁法治建设功能㊁权力监督功能等,分别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㊁价值取向㊁运行原则㊁贤治基础㊁动员机制㊁法治保障㊁监督体系等,生成中国制度的 治理之道” 治理之本” 治理之轴” 治理之基” 治理之力” 治理之器” 治理之需”,七大功能有机统一㊁互相作用,进而从整体上形塑 中国之治”的独特文明形态和运行逻辑,全面生成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㊂
2.1 理论创新功能:为国家制度提供目标体系和指导思想
任何国家制度背后都有理论体系做支撑,理论体系是国家制度的内核和灵魂,国家制度运行围绕着特定理论逻辑而展开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作为唯一领导者和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自身指导思想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为国家制度提供了根本目标引导和思想体系,回答了 制度的导向”问题㊂
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的实践㊁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㊁理论体系㊁制度都源于这一理想信念㊂中国共产党将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具体问题统一起来,基于实践制定出中国发展的宏
阔目标图景,为国家制度发展提供方向㊁使命和目标,为国家制度奠定了根本的价值观秩序和正
当性论证,导引中国实现贯通式㊁接力式㊁跃升式发展㊂就制度方向而言,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
义贯穿于党生存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共产主义最高纲领与阶段性纲领相结合,以最高纲领来
统领阶段性纲领,以阶段性纲领不断趋近最高纲领,始终使国家制度发展处在共产主义路上㊂
从中国革命 上下篇”的承接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探索,再到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和发展,国家制度建设始终在共产主义牵引下持续推进㊂就长期目标而言,中国共产党提出国
家发展现代化议题并规划战略步骤,早在1964年,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两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 三步走”战略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提出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步走”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㊁前后延续的步骤㊂现代
化议题包含国家制度建设及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支撑㊂就中期目标而言,
长期战略目标依托于党的 五年规划”这一中期目标, 五年规划”将目标预设不断转化为现实,
每5年一个台阶以逐步趋近现代化目标㊂同时,中国共产党围绕某一重大领域如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领域㊁改革开放领域等做出顶层设计,形成该领域的总体部署和推进路线㊂就短期目标而
言,党领导制定年度规划,如分析经济形势㊁确定下一年经济总基调和发展规划㊂总之,中国共
产党制定出总体目标体系,以政党总体意志和使命任务来统领国家制度建设与运行,从而规定
了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㊂
中国共产党将自身意识形态构建在科学真理基础之上,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并将
党的理论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引导国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㊂换言之,中国制度由 深嵌的马克
思主义”理念所主导,是政党指导思想的现实承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党的理论
逻辑下推进㊂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
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㊂”[12]22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贯穿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㊁方法和立场,国家制度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规定下具有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㊂另一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过程中呈现出中国特㊂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批判的㊁创新的,共
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指导下自觉推动制度创新㊂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规律[13]㊂持续性的理论创新为国家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引导,使制度在适应性㊁合理性㊁革命性㊁开放性多重发展中保持强劲生命力㊂
2.2 利益表达功能:为国家制度奠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将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构
建独特的价值系统和话语体系,通过利益表达功能将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植入国家制度体系
之中,回答了 谁的制度”这一本质命题㊂
中国共产党将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确立为国家制度的价值内核㊂萨托利指出,政党首先
且最主要的是表达的手段:它们是工具,是代理机构,通过表达人民的要求而代表他们[14]56㊂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整体性政党,这与作为部分的政党(政党竞争体制下复数意义上的政党)有着根本区别㊂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根本宗旨,从价值根基上规定了共产党人的 现世”信仰㊁生存哲学和行为指向㊂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㊂”[15]432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价值依归辩证统一,确证人民为具体历史场景的真正主体,使共产主义始终关照
现实㊁依托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关照个体和集体,同构个人发展与集体进步,既超越了极端个人主义㊁自由主义,又防止集体主义吞没个人权益;强调以 现实的人”为中心,关注 当下人”生存境遇,提升 当下人”生存厚度,追求 当下人”的意义世界,并站在未来发展的类视角来推动人的持续性解放和发展㊂中国共产党将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面融入国家制度之中,成为制度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标准,构建起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小鹏
制度形态,在理念维度和治理实践上超越了 以资本为中心”的西式民主制度㊂
人民理念在政治层面的现实表达就是人民当家作主㊂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实质上是人民政权㊂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就指出,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 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 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16]135㊂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归属主体和赋予者㊂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才能成为真实㊁广泛㊁可持续性的民主㊂首先,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唤起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主体力量,进而有机聚合起其他革命阶级或阶层,形成人民的整体性力量,使得概念形态的人民真正成为现实形态的人民,为实质民主奠定了坚实基础㊂其次,人民民主赋予大多数人民主,民主形式除了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等,这使得民主达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㊂再次,党从中国客观实际㊁民主发展条件来推动人民民主,促使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生长㊂同时,党将众路线引入国家之中,成为激发国家制度活力㊁保障权为民所用的有效机制㊂
2.3 制度建构功能:为国家制度确立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
就国家制度生成路径而言,中国呈现出 先有政党,后有国家”的逻辑时序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制度的设计者㊁构筑者和牵引者,发挥着制度建构功能,这一功能是在既定国家制度框架内产生并运行的政党所不可比的㊂党领导中国人民构建起国家制度的整体形态和基本结构,回答了 制度如何构建”的问题㊂
以中国共产党为典型范本,可以从民主与集中双重维度对政党进行类型学的界定,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强民主强集中型政党㊂民主集中制将民主与集中这两个带有矛盾性的东西统一起来,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㊂党在制度构建中将民主集中制植入并转化到国家政权领域,使其成为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与运行原则㊂我们常说的 党和国家”之间,存在一个内在的组织逻辑关系,存在一个连接党和国家的桥梁,那就是民主集中制[17]㊂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㊂依照党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㊂作为中国政治和宪法结构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掌握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18]21㊂就权力横向结构而言,党的领导拥有排他性㊁全面性㊁彻底性,党领导立法权㊁行政权㊁司法权㊁监督权㊁军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种政党领导下权力合理分工㊁有机协同的权力格局完全异于西方分权制衡模式㊂就权力纵向归属而言,党以组织为依托㊁以法治为依据将领导权全面融入国家权力关系之中,党中央是权力主体,具有至高权威,地方权力源于中央㊁权威由中央赋予;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决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首要任务在于落实党中央意志和指令,中央与
地方形成决策 执行关系;地方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地方之间可以良性竞争㊂就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