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区:陈痛期过后
作者:丁玲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21
        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集效应还没有
完全显现。
       
        | CEI记者 丁玲(发自四川成都)
       
        2009年,成都市正式实施一区一主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定位所辖区县的产业。李桦所在的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主业被定为汽车产业。政策一公布,经开区首当其冲,两个已经定下来的项目被调到其他区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时任成都市龙泉驿区副区长李桦摇头说道,甚是无奈。
        “光喝酒就喝了十几、二十回了。成都汽车同时兼任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李桦心里也多少有一些不痛快。
        然而两年后,成都经开区的发展令人瞠目。成都经开区形成了十车七机整车整机项目格局。由此,成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零散到集、从低端到
高端的转变,正一步步向精细化完善汽车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的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地的目标迈进。
        不过,众所周知,成都以休闲都市闻名。飞机飞在成都的上空,都能听到麻将声这句流传在当地人中的玩笑话,似乎是对成都最好的注解。而如今,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成都工业正逐步被认可。
       
        改头换面的阵痛
        与众多城市经济开发区一样,成都经开区也曾经历了散、乱、差,主业不突出、效益不高的发展阶段。
        “在一区一主业实施之前,成都市区县主要产业定位不明确,导致招商引资没有明确的定位,不管什么项目,拿到项目就已不易,抓到项目装进去就成,很少考虑产业集、规模效应。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何礼直言不讳地说。
        更甚的是,园区定位的模糊使得园区招商工作产生了无序竞争、浪费资源的问题。为了同一个项目,五六个区县去争抢,为了得到项目,各区县使出浑身解数,这样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成都。这导致园区产业集中度很低,就像一堆土豆虽然装在同一个袋子里,但彼此仍是隔离的。何礼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