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1世纪,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社会进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引起有识之士前所未有的关注。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沙尘暴、飓风等灾害不断升级,迫使人们不得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世界各国甚至把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政治议题,影响其他各国的能源战略选择。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也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贯穿于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能源发展战略中。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如何顺应时代变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成为摆在众多煤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引导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其中,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风能建设速度最快;核电装机速度将加速;生物质能难以形成产业链。
第一,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出台。
纯电动汽车排名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为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与之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明确了上网电价和分摊机制等关键环节,种种利好消息使大量企业开始投资新能源,国内太阳能产业在2006-2007年蓬勃发展。
2007年8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在2010年将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增加到10%,2020年达到15%,2050年达到30%,其总共投资需要大约为2万亿人民币。
随着国家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落实,各相关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国家逐步加大对新能源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了支持风电、垃圾发电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农村家用沼气建设和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产业化计划,共安排10多亿元资金,支持光伏发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热水器、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二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首位,热水器保有量一直以来都占据世界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突破1亿 m2,占世界总保有量63%以上。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已基本形成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真空集热管等部件生产、整机制造、工程设计安装到营销服务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的布局。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引起世界瞩目。到2008年底,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2007年,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下仍保持30%的高增长。
风力发电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 kW大关,达到 1324.22万 kW,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四。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截止2006 年底,国内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22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0.35%,约占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左右。
2006年我国乙醇总产量约35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达到6万吨,农村沼气产量突破1.7亿立方米.
第三,产业链尚不完整
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
对于风电产业,产业链上下不对接是制约风电产业化的主要因素。
风电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和下游的风电建设运营产业两部分。其中风电制造产业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产业和零部件制造产业。我国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我国风电产业产业化进程受到约束。
上游,我国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部分厂商通过与国外厂商联合开发、得到国外企业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具备了兆瓦级机组设备生产能力,但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还未能大规模应用;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薄弱,比较突出的是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制造,还不能满足国内整机制造能力的需求。下游,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纷纷开发风电项目,风电设备需求持续高涨。
光伏产业包括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等。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源头,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中国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企业技术较低,且规模比较小;我国硅锭/硅片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可以与国外生产厂商媲美,但由于多晶体硅原材料依赖进口,限制了国内硅锭/硅片生产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居世界第三;目前中国光伏电池封装产业,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生产工艺发展最成熟,生产设备国产化率最高,从业门槛最低,从事企业最多,且扩产最快,产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国产光伏组件绝大部分出口国外,特别是欧盟国家,但由于上游硅材料紧缺的原因,目前国内封装产能过剩,利润微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际竞争力相对有限,发展空间不足。2006年,中国生产的370MWp光伏电池组件中,大约仅有10MWp用于国内,其余98% 均出口。我国光伏系统应用程度比较低,2006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只有85MWp,消耗的主要份额为农村电气化。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处于整个产业链中端,此部分附加值比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却在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末端发展严重不足,成为我国太阳能产业成长的制约因素。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1.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新能源发展在技术、市场和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个别新能源分支行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薄弱,新能源发展缺乏市场保障。长期以来,中国新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第三方面,行业素质相对低下,新能源发展瓶颈突出。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外,其它
新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 ,新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没有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第四方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仰赖新能源的开发。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按美元计算,中国现在每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据中国经济网披露,中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我国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003年,中国消耗了占世界总消费量30%的煤炭,却只创造了仅占全球总量4%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20个百分点。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翻了一番,超过了13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进口石油2.18亿吨,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汽车消耗石油将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分别约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3%和67%。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第五方面,传统能源的短缺和有限性凸显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众所周知,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石油将在未来40年左右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尽。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总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三;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是美国的1/10、俄罗斯的1/7。据预测,中国能源需求缺口量到2030年大约为2.5亿吨标准煤,2050年大约为4.6亿吨标准煤。而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量约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有的说是60年);石油剩余可开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超过32年。传统能源的短缺和有限性,凸显了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 ,政府出台强制的市场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 ,没有政府的支持 ,新能源不可能迅速地发展。新能源是新技术,仍在成长发展阶段 ,需要扶持。新能源的优点是有
益于环境 ,但是市场调节作用对环境是失灵的 ,因而只有政府的支持 ,才能加快新能源的发展。
第二 ,出台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早期各国发展新能源都首先发展技术 ,其次是示范工作和降低成本。只有成本足够低,市场才能发展。近几年 ,一些想要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国家 ,通过立法 ,强制电力公司供应或购买再生电力,对未完成任务者予以惩罚。这样
,就不再需要沿袭过去的顺序而直接跳跃到创立市场的阶段。有了新能源强制市场的立法 ,就可吸引民间资本 ,提高新能源开发商的信心。
第三 ,依靠科技进步 ,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行业优化升级步伐,自创和引进核心技术相结合 ,提高元件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