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 微电影一词的产生,不可否认是源于微博、的兴起,类似微小说、微情书等。从《老男孩》到《七喜系列视频》到《看球记》,我们看出,无论哪一类微电影的成功都是需要依赖原创优秀的故事、成熟创新的拍摄手法、话题营造、商业支持和渠道宣传的。说是微电影,但微投资不微利润、微成本不微技术、微片长不微深度。
[关键词] 微电影;分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11
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1]
虽然至今没有一个让业内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微电影” 以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成为凯迪拉克的故事2011年以来最火的视频形式。
微电影的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八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 推出八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而当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则可以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2010年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2011年,随着腾讯“9分钟”微电影计划、奇艺“城市映像”微电影计划、盛大“选美”微电影计划纷纷启动上线,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大举进军微电影领域,掀起新一波的微电影热潮,微电影显然已成为网络时代新宠和新的掘金热点。纵观微电影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