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想象作文写作范文5篇
篇一:江湖的故事
  我是个笨蛋,师兄总这么说我。而我总会好奇地问:笨蛋是什么?可以吃吗?师兄就不回答了。
  一开始老师还批评师兄不要这样说,但经过三年的时光后,老师也开始摸着我的头说,乖孩子,你以后还是不要行走江湖了,乖乖待在门派里看门吧。
  我很郁闷,每个人都把我当不懂事的小孩来照顾。一开始只有比我年龄大的人,可随后师父又收了些弟子,随后,师弟们也会说:师兄,这事你就别干了,还是让我来吧。
  于是我正在做的事就得让给他们。
  更过分的是,去年新来的小师妹,本来一开始还会甜甜地叫我师兄,但过了没半个月,不知受了谁的挑唆,以前那种尊敬的口气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光也带有了同情,再往后就只会叫我“阿秋”了。
  师父说,我嘛,学他那些琴棋书画估计是不行了,我没那个天分。听到这里我很不高兴。不过师父又马上补充道,我专心练武的话还是可以的,行行出状元嘛。
  什么状元嘛。师父明显是看不起我。
  不过还好,虽然师父不准我外出,别人还可以进来嘛。所以我就认识了一个来我们派玩的无量剑派弟子。
  “江湖上有没有教人怎么成为一代大侠的书?”
  无量剑派弟子思索良久,说道:“嗯……,《名门侠少速成秘籍》?”
凯迪拉克的故事  “逍遥派是名门吗?”我不确定地问。
  “噢,似乎不大有名呢,我们派是住这附近的山上才知道你们。那,换一个……,《面对江湖女侠时的必胜300招》?”
  “这和女侠有什么关系啊,”我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女的。”
  “啊,对不起,我都忘了阿秋你……”无量剑派弟子忧郁地看了我一眼。
  这口气听起来让人怎么感觉挺想生气的……。
  最后,无量剑派弟子终于回家帮我拿来了一套图画书《扫地老爷爷讲故事》,上面写着0~3岁儿童适用,少林出版社出版。
  我翻开书,那上面第一页就讲了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华山派,里面有个不听话的坏孩子令狐冲。后来老前辈风清扬对他说:“加油噢。”他从此奋发向上,最后成为了一代大侠。
  这故事真好看。我继续看下去。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天资笨拙的孩子叫郭靖,本来学习很困难。可后来好老师马钰对他说:“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于是,他之后成为了著名的“北侠”。
  这个故事和我有点像,我觉得我渐渐开窍了。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杨过的没人疼小孩,由于在论语上看到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此向很多名人学习武功,最后创出了最强武功“黯然销魂掌”。
  “我明白了!我明白啦!”我高兴地跳起来。“原来简单的一句话就会有巨大的力量!”
  然后我做出了我一辈子以来最重大的一个决定:我要运用语言的力量,好好帮助江湖中人。
  心动不如行动,我连忙来到师父的房间,对正坐在床上闭目养神的师父说:“师父,你要加油噢!”
  师父两眼翻白,七窍流血倒下了。师兄闻声冲进来,扶起师父,冲我悲愤地叫道:“小丁,你居然在师父练功的紧要关头来捣乱,害的师父走火入魔!”
  他们都不理解我,我伤心地去小师妹。
  “小师妹,老师说你做得不错……”话还没说完,正在洗澡的小师妹就一板凳砸我鼻梁上,同时大叫:“狼!”
  呜呜,难道我有什么地方作错了?我又想起图画书中的最后一句话,对了!我便出去看看,让其他人来当我的老师吧!
  就这样我在江湖上闯荡了好些年,令我奇怪的是,每个地方的人,似乎都不理解我。不是对我的话不屑一顾,就是拿出兵器来对我喊打喊杀。
  我怀念过去的平静生活,便回到了逍遥派,但这里却一个人也没有。我只好去以前认识的那位无量剑派弟子。
  他听了我的叙述,耸耸肩说道:“拜托,别天真了。你以为一句简单的话真的有用?其实重点是,说话的人的身份啊。江湖从来都不是靠嘴皮过日子的。谁的拳头硬,谁就有说话的权力。你一介无名小卒能有多大份量?”
  啊?
  我想我真的,终于,明白了。
  所以,几十年后,江湖上的正派叫我星宿老怪,邪派叫我星宿老仙,风评是道德败坏,欺师灭祖。这就是我的故事,我讲完了。另外,笨蛋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到最后都没明白。
篇二:永远的倾城之恋
  老的东西仿佛更有一股力量,能把人从现实拉回过去,把那些早已深深长埋的历史一下都翻出来。于是,我们只能乖乖听话,像观看录影带般在脑海中重现许多陈年往事,人物、环境、声音、气味,都是那样逼真。宛如流水,细细长流。
  于是,不由得想起《胭脂扣》来了。
  不算太老的电影,但所说的却是年代甚远的、发生在香港古老的——二、三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半橘红半昏暗的灯光,透着丝丝缕缕水似的柔情。一袭裁减得体的旗袍,勾勒出纤细身段。耀眼的镶玉嵌金烟袋,风流绨傥貌胜潘安。伊人芳华绝世,翩翩公子多情。道是不要那世上浮华千千万,只欲作鸳鸯共此时。却终是因阴差阳错,香消玉陨长辞,人鬼殊途两相离。只得那个吱吱作响的留声机。花红柳绿,二胡拉起,戏子便咿咿呀呀地唱,歌声与烟雾缠绕,袅袅地传来,又袅袅地消失不见。
  单从电影的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部片子显然是达到了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无论是片段、人物、调明暗、情节,都若隐若现地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潮流和或多或少的社会内涵。最是那一曲《胭脂扣》,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距我们不算远,说是老,自是不够资格。但是时空的交错,使得我们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时,联想特别丰富,感
觉却像《夜上海》般古老。
  便又想到了旧上海。
  提起旧上海,不得不提40年代的繁华夜生活。每届华灯初上的大上海,霓虹闪烁,处处笙歌。侉纨少爷儿们,富家小、太太们。还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歌女以及她们的歌女生涯……便只有“纸醉金迷”,“,隔江犹唱后庭花”才可略点一二。可是那个年代,却亦有一份值得保留的东西,便是歌曲。这些歌曲的美,美在它的唱者和伴奏的乐队。当时的流行乐队成员都是白俄,他们都是沙皇的皇亲国戚,在红潮淹没下四处流亡。有的拉起弦琴,成为上海人口里的洋琴鬼,昔日的闲情逸志,不得不拿来作卖艺的伎俩,想必,这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罢?难怪这些流行歌曲如此好听,原来背景音乐里都有这么一点儿贵族血液在其中荡漾。戏园子的规矩,在那时候已经很少了,早先一些时间,远远的看,人多的地方,也只有戏园。没有洋鬼子,照七照八的大灯,也要少得很。卖吃食的、赶场子的、地痞流氓、车夫、全在一块儿看。那些老爷们,坐得最近,却看得不甚欢心。每每个戏园子都有一个挑大梁,都叫“小盖天”。依前的例子,小盖天是会在戏的高潮处露面的,挑最细的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