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其次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 1.重点:了解其次次工业革命消灭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消灭、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难点:探究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
教材整理1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①19世纪70年月,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转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部门 | 成就 | 影响 | |
新兴工业 | 内燃机 | ①19世纪七八十年月,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 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 |
化学 | 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 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 |
传统部门 | 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 | |
教材整理2 垄断组织的消灭
1.条件
(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日益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2.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肯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亨利福特二世,把握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深度点拨] 垄断组织的内涵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把握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教材整理3 世界市场的进展
1.条件
(1)其次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亲密。
(2)其次次工业革命中消灭的很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世界贸易额增长: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2)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工业生产集中于欧美国家。
3.影响: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1)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侵略方式: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7“学思之窗”,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段话反映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学问网络 | 史论要旨 |
1.电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进展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2.其次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消灭集中的趋势,垄断组织消灭。 3.其次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进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
探究点一 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 料 | 解 读 |
史料一 假如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终5分钟。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赐予科学技术的进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头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进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进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进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由于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 “1914年”“《美国创新史》”说明美国之所以消灭福特“创新”,这与当时进行的其次次工业革命有关。 |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接受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集中。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 “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向郊区集中”说明白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
【史料应用】
(1)依据所学学问,说明史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大事”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5分钟大事”的最基本的动因是什么?
【提示】 国家:英国。动因:市场的需求。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工业进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缘由,简析其影响。
【提示】 缘由: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转移趋势。
【提示】 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向煤铁生产地区转移)。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转移。
【史论拓展】 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1.特点
(1)其次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主要的创造者是工匠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其次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美国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头,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3)其次次工业革命开头时一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如德国、日本,在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4)其次次工业革命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更大程度上转变了社会经济的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2.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应重视训练,重视人才的培育。
探究点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史 料 | 解 读 |
史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进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力量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 “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力量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表明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史料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靠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 “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相互依靠程度都加强了”表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进展,转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
【提示】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