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专题》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
题目:15世纪英国大混乱的原因分析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15世纪英国大混乱的政治原因分析
中,1399年理查德二世的堂兄兰开斯特的亨利在封建贵族集团和议会的支持下废黜理查德二世自立为王,史称亨利四世。这些都是封建贵族集团联合议会对抗王权、压制王权的表现,但它们只是英国以王权加强为标志的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封建贵族集团、议会与国王无数次中斗争的典型。15世纪前后英国政治上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何种原因导致英国的混乱?本文试图从封建贵族势力的强势,议会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英国15世纪政治大混乱的原因。
关键词:15世纪 英国 封建贵族 议会 王权
欧洲中世纪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中世纪政治体制的基础,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相互依存的契约关系,而在这种基础上的王权是不稳固的,王权只是封建关系中与封臣相对应的一极,它要遵守封君与封臣权利、义务的习俗,一旦它违背这种习俗,那么封建贵族集团就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反叛国王。统一民族国家的君主制必定不能建立在这种传统的封建关系之上。
15世纪英国的政治大混乱提供了重新分配权力、提高王权的契机,可以说15世纪的大混乱孕育着新的代表民族国家利益的君主体制。在大混乱的表象之下,是封建贵族集团积聚几
个世纪的实力的大爆发,是封建贵族集团对王权发起的最强的一波冲击,也是最后一波;伴随封建贵族集团对抗王权而不断变化的议会,也由于贵族斗争的需要正式接纳了骑士、市民阶层等新势力进入议会,令贵族们始料不及的是,随着封建庄院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骑士军事制度的瓦解、对王权制约因素的不断减少,他们逐渐走出王权有力挑战者的位置,让位于几个世纪以来所力争所控制但现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市民阶层、新兴资产阶级势力的议会,议会开始利用几个世纪以来所获得的权利来制约不断加强的获得新生的王权。以下就让我们就封建贵族集团势力增强、议会产生与发展来分析英国15世纪政治大混乱的政治原因,这样我们对英国早期的政治情况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封建贵族集团的发展变化及对王权的压制
英格兰的封建贵族集团产生于诺曼征服以后,而他们有意识、规范化制约国王则大约开始于约翰王于1215年与男爵们签订的《大宪章》,虽然《大宪章》只是重申了传统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以条文的形式把习俗表达出来,但它确立了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与君主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是一份“封建贵族意志与自由的正
式宣言书”,对在封建规范下国王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对封臣的权利作了全面的承认,体现了国王的让步。
《大宪章》中明确规定,除封建义务所规定的贡款赋税外,“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了本王国一致同意”,“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等开会”,讨论征款事宜;同时规定,“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国王如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虽然,约翰王并未按《大宪章》规定实施,但它无可置疑地成为封建贵族对抗王权的依据。
从观念上说,经过1215年的贵族反叛和《自由大宪章》的签订,封建贵族已不再仅仅把自己看作国王的直属封臣,而是看作对处于统治地位国王有天然发言权的国民的代言人了。此后,英格兰封建贵族集团在英格兰王权统一加强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处于国王的对立面。在之后,亨利三世为恢复因《大宪章》签订而使安茹王朝丧失的权力,与封建贵族集团进行了斗争,结果却导致了1258年《牛津条例》的产生,和1264年“西门议会”的召开。由于
亨利三世不断单独发动战争、开征新税,终于致使1258年4月联合起来的男爵们的武装反抗,迫使亨利三世答应于6月12日在牛津举行由廷臣12人和男爵12人共同组成的改革联席会议,并以全英格兰的名义迫使亨利三世接受《牛津条例》,确定每年召开三次大议事会,以“审查国务并考虑国家的共同需要及国王的需要”,同时要有“公众”(指男爵们)选举的12位优秀人物与国王指定的12位贵族一起议政。
在《牛津条例》推行过程中,以西门·蒙特福特为首的大贵族联合骑士、市民阶层不断与国王发生武装冲突,并于1264年在苏塞克斯的刘易斯打败了亨利三世,战后,蒙特福特建立了9人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并希望通过大议事会来统治英格兰。虽然后来随着蒙特福特的死亡和《牛津条例》的流产,13世纪中叶的牛津改革运动失败了,但国王应与贵族进行有效合作,并通过大议事会讨论国事的传统却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保留发展了下来。
亨利福特二世随之而来的英法百年战争,使英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与法王争夺王室在欧洲大陆的领地上,在不断发动的对外战争中,国王越来越仰仗贵族的支持,在战争中大贵族带着自己的家丁私臣随英王作战,使贵族私人武装力量变得强大。一百多年的战争使英国王权变得支离破碎,同时久经沙场的贵族武装变得更加强大,封建贵族割据现象更加严重。封建贵族
集团的私臣家丁通过分期领取报酬和订立终身契约而成为为贵族终身服役的职业兵,他们身穿家族制服,视主人为庇护主,由主人供养,是与主人荣辱与共的随从。
紧随百年战争而来的30年玫瑰战争正是这种贵族势力膨胀的产物,是一场贵族屠宰场式的战争,几百年积聚起来的贵族势力,像灿烂的流星划过天际,在30年战争中出尽风头、叱咤一时。但30年战争中贵族集团大火并,最终消灭了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形成的最大障碍,层层分封的正统封建制、封建骑士军事制度也走到尽头,职业家臣队伍壮大起来,为以后王权加强提供了有力的军事工具。封建贵族集团的势力发展到极致,然后跌入深渊,代表民族国家统一的王权则继续前进,王权在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庄园制经济解体的环境下,改进自身适应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经济变化,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走进一个新的高峰。
二、议会起源与发展及对王权的制约
英国王权与议会发展是“互逆和共生的”,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物,王权愈加强,受封建贵族集团控制的议会的反抗愈激烈,双方迅速把各自权力推进到英格兰政治中新生的领域。议会也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发生着变化,市民阶层、新经济势力代表逐渐成为一支强
大的制约力量。议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王权的巩固、封建贵族集团势力增强与衰落而进行的。
1399年理查德二世被推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议会的支持。英国议会可以说是起源于诺曼征服以来的由贵族组成的“大委员会”,是原始的军事民主。诺曼底诸王在继承盎格鲁——撒克逊人国家体制的基础上把诺曼底传统的管理方式也移植到英格兰,其中,最重要的即是“王堂”(御前会议)制度,起初它是诺曼底国王召集的封建领主大会,讨论王国内外的军政大事。渐渐的它成了一种为了使封建主能够在政法问题上,尤其是征税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设置。这一时期,国王与封建贵族集团都恪守着自己作为订立封建契约关系双方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王权未有逾越自己的权利范围,御前会议在很大意义上是拥有最高司法权的机构,而不是后来拥有征税权、立法权、议政权的对抗王权的机构。
1199年继位的约翰王为了收复安茹王朝的失地和扩军备战,进行无休止的财政压榨,一方面,掠夺教会的财产,另一方面,随意寻借口征收“兵役免除税”,对市民阶层开征新税,
如动产税等,这些都无视了封建贵族集团的权利、无视法律的行为导致了1215年的贵族反叛,并联合市民阶层促成了《大宪章》的形成。其中规定:国王征税必须要得到本王国一致同意,召集“大委员会”讨论,封建贵族集团可以通过“大委员会”来制约王权,而以前的“大委员会”充其量是个咨询机构,是封君、封臣关系和谐、意见一致的表现,还不具有反抗意识,还没走向王权的对立面。
通过13世纪牛津改革运动,由贵族集团组成的“大议事会”拥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其内部成员还有了“公众选举”性。这种定期召开的规范的有选举代表的大议事会成为牵制王权的有力工具。在英国封建君主制发展的高峰爱德华一世时代,也是议会发展成形的时代。这说明王权的加强在某种程度上是要依靠议会的支持的。在一个个人政治能力强、英明远见的君主在位时,国王能够很好得与议会周旋、利用议会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但一旦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当政,那么王权就很可能处于议会的控制之下。
由于爱德华一世常年征战,需要贵族在军事、财政上给与支持,经常性的召开议会征收新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体制中正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御前会议”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经过《大宪章》、《牛津条例》等改革,到13世纪末时已成为称为“Parliament”的会
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国王对税收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13世纪末14世纪初,国王岁入得自税收的比例不断增加,在12世纪时,英格兰诸王收入的1/2来自司法、大领主的捐助和封建赋税,以及教会职位空缺时国王代征的收入,只有13%来自以丹麦金为主的对一般公民的征税,亨利一世的收入85%来自领地、封建领主和司法活动。而爱德华一世进行国务活动和维持控制活动的绝大多数收入则来自于税收,这税收不仅仅是与分封土地相关的封建赋税,而且是一种全民税,主要由全英格兰的自由民而不仅是各类封臣来承担。这样国王愈是依赖税收愈是要通过政治途径来获得同意,愈是受制于议会,议会中已经有市民阶层、新经济势力的正式代表,反对国王的封建贵族集团也开始正式并经常性地寻求骑士和市民阶层的支持,一种新的牵制王权的力量进入了议会。封建贵族集团控制的议会对王权的压制在爱德华二世在位期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终以议会的名义废黜了爱德华二世。
三、三种势力的冲突造成了英国的混乱并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开始
在百年战争中国王需要拥有兵马的大贵族的支持、需要征收、增加税收来支付战争,这就一方面增加了贵族的势力,另一方面因为要向全体英格兰自由民征税,而提高了平民力量,
使议会两院初现端倪,并随着国王对税收的时渐依赖而发展壮大。到爱德华三世时,根据上、下两院的请愿书制定法规已成为一种正常的立法方式。百年战争失败后,英国统治者在一段时间内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英国人专注于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15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玫瑰战争”,封建贵族实力丧失殆尽,无力与王权抗争,英国由此完成政治统一。15世纪末,英国发展成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转变为君主专制。
总的来说,13、14世纪英国封建贵族集团势力的上升、议会的产生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是并行不悖的,15世纪政治大混乱正是这三种势力(即使当时议会仍然是受封建贵族集团控制的)冲突的表现。不过这场混乱也并非全无好处,在混乱之后出现的是英国民族国家的开始和君主制大治的政治局面。
参考文献:
[1]谷延方 黄秋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英国王室史纲 从诺曼征服到维多利亚时代》.[M]2004.07
[2] 沈汉 刘新成. 南京大学出版社 .《英国议会政治史》. [M].1991.05
[3] 阎照祥.人民出版社 .《英国贵族史》.[M].200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