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媒体能动性
关键词:窦唯事件媒体能动性传媒立场传媒圈
窦唯事件,在当年媒体十大事件中被学者陈力丹列为第三。他这样描述窦唯事件:‚北京媒体报道中有意无意地把窦唯描绘成一个‘孤独、落寞、精神有问题的纵火犯’;5月19日,喧嚣了近十天的‘窦唯事件’告一段落。‛喧嚣中,以《北京娱乐信报》和《信息时报》的报道和评论最为突出。本文对‚窦唯事件‛动态的把握,以新浪网和搜狐网的动态追踪为准,在相关评论的选择上,分为媒体的评论、专家学者评论和网友的评论,力求展示多方面的看法。
笔者以‚窦唯事件‛为关键词百度了76个网页,最后选定的核心文本为新浪网的《窦唯大闹新京报》专题、53篇报纸评论(包括业界评论)、40篇博客和111篇事态追踪、12篇学界论文。网友评论来源为新浪网、搜狐网、天涯网、猫扑网,以被转载次数为准。
样本整体分析
窦唯事件及关注。窦唯事件,指X X年5月10日窦唯
在新京报的烧车事件。当天10时窦唯因对新京报涉及自己的报道不满,前往新京报理论。18时窦唯将汽油泼在了新京报社门前的一辆轿车上,将车点燃。火很快被扑灭,警方接报警后,将窦唯带走问话。23时许北京警方认定窦唯涉嫌放火。事件从一开始就吸引了眼球,掀起报道狂潮,新浪网、搜狐网等大型门户网站进行动态追踪报道,其中新浪网的专题为‚窦唯大闹新京报‛。
另外有《北京娱乐信报》11篇的连续报道,《窦唯闯报社烧车砸电脑好友称其曾遭编辑威胁》、《高原抱怨没感觉到窦唯爱护称再也不会听摇滚》、《窦唯大谈阴谋论称108万抚养费一定给高原》。有40家报纸进行了相关报道,影响较大的有《南方周末》的《那扇‚窦唯门‛》(XX年5月18日);《信息时报》有6篇;《北京晨报》有8篇。
传媒的叙事、议论和讨论等都得以影响和形塑社会成员、读者对于这些议题和事件的基本观点。在窦唯形象塑造中,形塑意见的作用主要通过传媒报道的新闻叙事来实现。与通过情感化的方式来让读者获得‚热认知‛相比,言论更类似于激发读者的理性认知成分,通过理性分析来传达意见,形塑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看法。
评论部分。媒体评论:资深媒体人长平的评论《关于‚窦唯事件‛的思考》(《南方传媒研究(第三辑)》)。篇幅较长,转载率高。其中,窦唯成众矢之的的文章有40篇,
约占80%。《窦唯怒骂李亚鹏太虚伪称其只会做表面功夫》(《华商晨报》);《窦唯屋漏偏逢连阴
雨生母因遗产纠纷被告上法庭》等。
新闻学界的评论:对窦唯事件的学者研究有文章12篇,其中着重探讨娱乐记者和明星博弈的有8篇,另有4篇涉及隐私权,如《新闻媒体在隐私侵权中的抗辩权》(杨莉)。
博客和BBS观点述评:集中在对窦唯的情感表达上,有同情的(占58%),为其喊屈的(30%),愤懑的(11%),还有主张听法律的(1%),如《同情代替不了法律!》:‚在言论自由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表达对窦唯火烧汽车的行为作出自己的评判,哪怕一些评判明显地带有主观的感情彩。但是,用暴力威胁一个媒体,在任何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都是不允许的!不管媒体的报道是否如同自己表白的那样——在主体事实上是准确的,用词上是严谨的,用意是善良的。‛
媒体圈
在探讨媒体能动性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媒体圈‛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媒体有其圈子文化。在笔者看来,在窦唯事件中,体现了三个圈子的博弈:媒体圈、艺术圈和社会表达圈(由网民等组成)。圈子是一种永恒的生存生态。由于圈子组建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因此价值观不同或
相反的人,如果进入了圈子的势力范围,就会受到排斥乃至攻击;由于圈子有严格的势力界限,因此即使持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处于圈子的势力范围之中,却不入圈子之流,也必受排斥。无论何种圈子,
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斥外性,这种斥外,一方面是对圈子利益的本能维护;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圈子对自身纯净度的维护。
圈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一般来说,圈子是由那些来往比较密切,感情上比较贴近,没有利害冲突,且地位相差不是非常悬殊的人构成。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圈子,比如亲戚圈子、朋友圈子、同学圈子、战友圈子、老乡圈子等。在网络上,圈子文化更是异常发达,内容更多,范围广大,组织随意,推陈出新。关注窦唯事件的网友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圈子。首先看看窦唯所在的艺术圈:
艺术圈。圈子的魔力在于:一进入圈子,就不约而同地产生默契。外面争的是面红耳赤,圈子里的人是三项政策:不知、不管和不回应。在此次争论中就表现出来,媒体呈现的艺术圈被采访的18个人对窦唯都是正面评价。艺术圈的刘欢、张亚东、何勇、张楚等公开挺窦唯。如崔健认为‚事实上,窦唯并没有对任何人、任何机构造成实际威胁和损害。对于他的过激行为,如果能给予全面考察,就不难看出他是在以行动抗议个别媒体对艺术家的不尊
重‛;许巍说‚我很难过。作为朋友,我总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我能为他做的就是为他祈祷‛;曾志伟(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认为‚媒体让他混不下去没饭可吃,窦唯作为男人当然要拿起男子汉的气概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等。
大众网站社会表达圈。社会表达圈主要是网友的评论。网友充满情感的评论表达,如XX年5月12日网友束的表达:‚窦唯是一好人,搞艺术的人不会太坏。‛网友转载率较高的《新京报对‚窦唯火烧报社‛事件处理欠妥》说:窦唯因不满《新京报》的几篇报道,一怒之下,携汽油火烧一编辑汽车,砸烂电脑。姑不论双方孰是孰非,但就对‚窦唯放火‛一事的处理,新京报有失气度。该文作者分析道,‚此起冲突中的一方是《新京报》,一个比较特殊的新闻主角。……因为你既是采访者,又是被采访者,这其中自然存在利益纠葛……新京报自己报道自己的做法有失厚道,也无法让读者相信自己的报道是否是客观报道,即使你进行了客观报道‛。
有网友指出:报道中没有评论,还不错,没有上导读,说明其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但对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却缺乏交代,只描写了这一突发事件,让人摸不着头脑。
网友铁巴说《新京报》的声明明显在歪曲视听、邀功请赏,争取舆论同情。搜狐社区的网友说:‚媒体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一个把新闻当商品生产出售并以此赚钱的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