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百万辆,整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整体技术在过去几年里也得到极大提升。这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政策扶持是分不开的,通过走访调研,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3万公里的运营指标过于苛刻、政策实施不稳定、企业难以预期政策的变动及资金短缺现象较为普遍等。我们认为,应以创新性思维解决3万公里事后补贴问题,产业政策要注重延续性及变动时的可预见性,延长补贴期限,加大金融支持,注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零部件厂商的系统政策扶持,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需进行适度保护,消费者层面采用各种政策积极引导,进一步鼓励技术层面的研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问题,政策建议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从政府到民间都获得极大关注,有必要回顾其发展历程和相关产业政策,并根据调研情况对当前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数量上看,2014年以前,新能源汽车产量非常小,不到两万辆,增长也比较缓慢,到了2014年产量为7.8万辆,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跃升至34万辆,2016年攀升至51.7万辆①。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百万辆,居世界第一。
从整个产业链上来看,国内链条更加完备,上游锂、镍和稀土等资源,中游动力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下游整车产品,以及充电桩、维修保养等配套设施四部分均初具规模。拿整车来说,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近12000个部件,而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
从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得到极大提升,从整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装备制造,到上下游材料,系统集成技术,产品轻量化技术,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效率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技术进步。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回顾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政策扶持是分不开的。
(一)国家层面相关的政策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国家层面已出台的各类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117项,涉及宏观政策、补贴、安全管理、充电配套设施、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国家政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开展范围扩大到全国,而之前2013—2015年的推广仅对示范城市给予补贴;二是相比前两轮的政策更加严格,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技术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补贴更加规范,综合考虑因原材料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下降,逐步减少补贴②。
(二)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北京、上海、崇明、深圳、天津、西安、吉林、长春、贵阳等56个省市出台专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实施细则,或者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中对补贴有所提及。国家层面最新规定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大多城市采用简单的车辆购置补贴,还有一些城市针对交强险保险费、牌照费等的优惠政策,充当着变相补贴身份。除了补贴及变相补贴,在地方省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指导意见)中,大多数都提及了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综上,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从国家到地方,涉及宏观政策、补贴、安全、配套设施等多方面,正是这一些政策的大力推行,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步前进。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深圳等地新能源汽车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走访调研,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3万公里的运营指标过于苛刻
《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要求申请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的企业需提交2016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清算报告及产品销售、运营情况,同时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杜绝“谋补”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客观来说,给整个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客车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从新能源客车的几个主要使用场景:校车、公交、座位客车、长途卧铺客车来看,最快也要1—2年能够达到3万公里要求,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有的企业为了早日达到历程拿到补贴,甚至不惜选择空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政策实施不稳定,企业难以预期政策的变动
根据调研的企业及行业协会反馈来看,2016年的政策令部分企业有一些措手不及。具体来说,3月公布前三批推荐目录重审,第四批推荐目录重报,前三批推荐目录中没有专用车,只有乘用车和公交大巴车,前三批推荐目录何时重审通过的没有公示,但最终政府对前三批推荐目录的销售及补贴的发放又认同了。第四批推荐目录于2016年12月2日公布,留给相关车企上牌的时间,仅不到一个月。第五批推荐目录更是距元旦小长假仅2.5天才公布。部分企业反映列入名单的车型,甚至没有时间准备相关资料上牌。而前五批推荐目录,又在2017年1月8号全部废止重审,距第五批推荐目录公布仅五个工作日,第五批推荐目录就寿终正寝,政策出台不够严谨。
(三)资金短缺现象较为普遍
避免过度依赖补贴导致落后产能过剩等问题,补贴逐步减少甚至退出从长远来看是好事。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先扣除“国补”和“地补”后销售的模式使得所有的资金压力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及其供
应商身上,而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金融配套不完备,国有五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二次流转相对传统车比较困难,不愿提供按揭服务;民间的融资租赁业务年利率12%以上,相关企业又无法承受如此之高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国补地补”需两到三年才能拿到,这笔应收政府补贴没有凭证无法办理质押或保单业务,没有中央或地方政府平台愿意为应收政府补贴提供担保服务。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2017年起都面临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体量规模越大,资金压力越大,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
(四)其他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个新事物,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几个问题,突出表现在:充电慢、电池老化等技术瓶颈;消费者习惯难以迅速改变,相对于传统车,新能源汽车总量仍然偏小;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四、政策建议
(一)创新性思维解决3万公里事后补贴问题
将里程数和补贴挂钩思路很好,确实能够解决骗补现象,但有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感觉。调研后认为,一是可以分段按比例发放补贴,比如将3万公里行驶里程分成三段,每完成一段发放一次补贴;或
者按照时间来发放,一年发两次等,帮忙企业尽快回笼资金。二是可以考虑对新能源商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电动环卫车)等给予相应的配套金融政策支持。比如成立新能源汽车扶持基金、优惠贷款等予以缓解新能源客车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产业政策要注重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企业对于产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建议政策实施过程中尽量保持稳定性,当政策调整时,应有合适的渠道使得企业可预期,以尽量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波动和影响。
(三)延长补贴期限,加大金融支持
当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规定至2020年,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
于起步加速阶段,建议国家在财税政策方面,延至2025年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
优惠政策。
此外针对上述调研发现的缺乏金融支持问题,建议创新金融模式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政府或行业协会与银行对接,成立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信贷部门,开放对新能源汽车整车按揭服务;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企业给予其提供应收政府补贴款凭证或提供担保便于其融资;创新担保方式,可以灵活采取专利权质押和土地抵押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汽车补贴(四)注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零部件厂商的系统政策扶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了整车,更重要的是关键零部件的创新研发,这就要求补贴的上下游配套、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动。针对关键零部件,可以出台类似深圳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进一步刺激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
(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需进行适度保护
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应当利用此契机,给予国内企业适当保护,以便给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窗期来发展壮大。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通过近几年国家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环境,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应该稳步走,“先自强,后开放”,最终赢得国际竞争的道路。另外,建议动态跟踪研究评估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度,以避免重蹈传统油车过度过长保护的覆辙。
(六)消费者层面,采用各种政策积极引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