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动力学
    7.概述
悬架系统是指车身与车轴之间连接的所有组合体零件的总称。一般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组成,有些还装有横向稳定杆、缓冲块等。
    悬架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1. 缓和路面不平的冲击,使汽车行驶平顺、乘坐舒适;
    2. 车轮跳动时使车轮定位参数变化小,保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3. 使车轮与地面有良好附着性,较小车轮动载变化,以保证良好的安全性。汽车动力系统
    悬架按控制力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两大类。被动悬架即常规悬架,按导向机构型式又可分为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复合式悬架(半刚性悬架)三种[3]。主动悬架可分为全主动式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阻尼式悬架几种。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各种被动悬架的特点,主动悬架将在本章第4节中详细介绍。
    非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根刚性轴连接起来,并通过悬架与车身(或车架)相连。其典型代表是纵置板簧式悬架。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其缺点是非簧载质量大,所需空间大,而且容易产生陀螺效应,引起前轮摆振。
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不连在一根车轴上,单独通过悬架与车身(或车架)相连,每个车轮能独立上下运动。独立悬架有双横臂式、麦克弗逊式、纵臂式、斜臂式等几种。其优点是非簧载质量小,不易产生陀螺效应,发动机、行李箱布置空间大,而且越野性好;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7-1  复合式悬架示图
复合式悬架由焊在一根横梁上的2根纵向摆臂组成(见图9-1)。这根横梁承受所有的垂直力和侧向力产生的力矩,并且必须可扭转,同时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9]。其优点是整个车轴便于拆装,行李箱空间大,车轮上下跳动时,前束、轮距几乎不产生变化等;其缺点是侧倾中心低,易产生过多转向(利用轨迹校正轴承加以克服)
    根据汽车整车性能对悬架的要求,通常用以下三个参数来评价悬架的优劣,即:
    车身垂直加速度(舒适性)
    车轮相对动载(安全性)
    弹簧行程(弹簧寿命)
在设计时,这三个量应尽可能小,但在客观上存在矛盾,特别是对常规的被动悬架而言。
    9-2示出了车身加速度车轮相对动载和弹簧行程()与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图中曲线走向表示,只是弹簧行程()曲线是随阻尼比单调变化,阻尼比愈大,所要求的弹簧行程愈小,相反,对于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而言,可到一个最佳阻尼比值。然而对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的最佳阻尼比值也是不同的,前者为0.18,后者为0.4以上,故设计人员只能从中采取拆衷方案。
v=25m/s
7-2()与阻尼比关系
要比较好的解决上述矛盾,采用主动式悬架是理想的途径,所以下面讨论用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主动式悬架的动力学问题。
 
7.线性控制概论
在本节中将简要介绍一下线性控制理论知识,以作为后续几节的基础。
我们知道,经典控制理论常用传递函数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7-1)
    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它要求初始条件必须为零;并只能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只能展现给定输入的系统输出,而不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有关的信息、状态,有时系统输出是稳定的,但其内部的某些参数可能有超出额定值的趋势。由此可见,我们需要一种描述系统的更一般的数学表达式,与输出一道给出沿信号流的一些确
定点上系统变量的状态信息。上述想法导致了状态变量法的产生,它是一种直接的时域法,并为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最优化打下基础。
    下面介绍状态变量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状态  系统的状态就是指系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况。
    状态变量  系统的状态变量是指足以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一个用n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有几个独立变量:。当这n个独立变量的时间响应都求得时,则系统的运动状态也就完全被揭示。因此,系统的状态变量就是几阶系统的几个独立变量。而对于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是这些变量要相互独立,而且其个数等于微分方程的阶数。由于微分方程的阶数唯一取决于一般物理系统(如弹簧-质量-阻尼系统)中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所以状态变量的个数就应等于系统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