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论文
题目:经典大众甲壳虫的辉煌史
系    名   机械系       
专    业   工业设计       
年    级   08级         
姓    名   许  驰         
学    号   6008201153     
2010年 12月 16日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众经典甲壳虫的设计过程和历史分析,研究其成为国民车、大众之车、世纪之车的辉煌原因,发掘经典设计的根源
关键词:大众经典甲壳虫;波尔舍;大众之车;国民车
一、 “大众之车”
谈论知名的汽车品牌,我们一般会先想到奔驰、法拉利、劳斯莱斯等等,他们物以稀为贵,真正又有它们的人却不多。这种汽车史贵族的玩具和富人的摆设的理念在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特为明显,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厂家开始发展平民百姓的汽车,但被一次次的世界大战打断,战后百废待兴,有钱人纷纷破产,贵族也大都一贫如洗,历史终于打翻了汽车的发展。
在一项评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世纪之车”的国际投票中,甲壳虫排名第四,仅次于福特T型车迷你雪铁龙DS。雪铁龙的DS可能不太熟悉,而剩下的可是路人皆知。它们在人民心中的烙印绝对比当今那些繁华的都印象深刻。福特T型车因为流水线成为了国民车,在当时称霸世界、不可超越,一共生产了15007033辆,不过三十年,长寿的甲壳虫就打破了它成为了真正的奇迹。
二、 波尔舍的超前思想
甲壳虫的的诞生可谓艰辛,一波又一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伟大的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就认为,发展经济小型车比豪华大型车还要重要,汽车不应是王公富贵的专利,而应成为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汽车可以拥有豪华昂贵与经济廉价之差别,但不应该差别到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的程度。当波尔舍看到这种“有与没有”的差别愈来愈大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物美价廉,适合贫民百姓购买力的车辆。
波尔舍最初与他的好友,塔特拉汽车公司首席设计师汉斯·列德文卡博士,共同探讨小型车的设想,并一致认为这类小型车必须采用风冷式发动机,这样可以省去笨重的水箱;发动机应后置,可以省去笨重的传动轴。这些特点,都在日后的甲壳虫车上得到体现,而且在波尔舍与大众分开后创立的保时捷车型中,大名鼎鼎的保时捷911、356都证明了,直到科技的发展,发动机缩小,安全等因素新甲壳虫采用了前置。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汽车史没有的,但这两位天才的基本构思却导致了一系列近乎完美的汽车诞生,这就是思想交融的火花。
1930年费迪南德·波尔舍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品均6人拥有一
辆汽车,而欧洲每200人才拥有一辆。所以波尔舍的构思就是要制造一辆结构简单,加个便宜的小型车。但绝对要坚固耐用,这样才真正符合经济原则。按照之前的想法,后置风冷发动机结构,又大量采用轻铝合金,以减轻重量。此外,当时欧洲道路十分紊乱,必须十分坚固,否则对车主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当然,这种廉价经济小型车绝对不意味着质量低下,从现代的角度来讲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这种使用1升排量以下的小发动机的车型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很难达到波尔舍设定的最低要求——时速不低于100公里。所以车身造型要绝对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才能减小风阻提高车速,综合种种技术要求,波尔舍开始推出他的“第12号计划”。它实际便是日后甲壳虫的楚雄,然而由于资金原因波尔舍的计划很难进展。
三、 经典甲壳虫的研发——高标准、高要求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这个矮小的前奥地利人非常清楚汽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也知道轿车对人民大众的巨大诱惑力。希特勒在竞选纲领中就有一条: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
政府定义了“国民车”生产明确的五项要求:
1. 售价不得超过1000马克(合250美元,明显是要向福特T型车挑战,二依照但是德国的汽车工业水平,制造一辆小型车至少也要200马克。)
大众 保时捷2. 为了使用正在兴建的告诉公路,最高时速至少要能达到100公里/小时。
3. 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
4. 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且坚固耐用、维修经济。
5. 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起动。”
这项政府的“国民车”计划的重任非波尔舍莫属了,而这五项要求对于他们之前研究的“第12号计划”还有很大的挑战。当时的波尔舍也看到了福特T型车、雷诺、雪铁龙的经济型轿车,但对他们的性能却不太满意。于是他和儿子费力·波尔舍、机械工程师拉比以及发动机专家卡莱等共同组成技术小组。他们认为经济型轿车并不意味着质量低下,而应该同其他轿车一样舒适、美观。未来的成果应该是一辆结构简单,但绝对坚固耐用的小型车。因而也个个打破传统的构思创新在当时被他们一个个运用其中。
由于他先前的思想和准备,1936年,他们经过28个月的努力,客服了各种技术难关,交付了三两样车。最终波尔舍的样车在运输部的测试下显示,生产符合“国民车”的可能性极大。在奔驰的协助下,又制作了30辆改良样车,由于手工打造,整车成本2765马克,这让波尔舍信心大增。政府投入200名试车人员,对30两样车总共进行了200万公里,平均每辆近7万公里的测试,至今世界上仍无一个车型打破这个记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发动机的冷却问题难以解决,最后只能牺牲后窗,在倾斜的车背上开满了通风孔,以使掠过车顶的气流尽可能多的进入发动机室。
四、经典甲壳虫的正式诞生
直到后来,经过反复试验,波尔舍才研制出一步超强风扇,可以在发动机室内抽取所需的空气,是后背风孔减少,后窗才得以重见天日。这边是再次改性的“38系列”,此后半个世纪的批量生产,就是以这次改型为依据的。由于该车外形酷似甲壳虫,故取名“甲壳虫”车。当时的设计并没有十分定义的仿生一说,所以,特别是对严谨的德国人来说,甲壳虫外形这些都是而后定义的。
“国民车”的需求量之大,使任何一个厂家都感到畏惧。于是政府决定动用国库,建设一个举
世第一的大厂,用来生产“国民车”。他们选择了三河的交汇处,水陆便捷的沃尔夫斯堡——当今的大众汽车制造厂。
1938年5月26日,大众长破土动工,也就是当今的。同时由路德车厂制造的44辆标准型“国民车”与世人正式见面。1940年9月,一份测试报告指出,“甲壳虫”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102公里/小时,油耗为6.25升/百公里,风阻系数值为0.47,定价990马克。
刚生产的甲壳虫产量不高,供不应求,德国举国上下陷入狂喜。二战的爆发使普通大众的有车梦想彻底破灭,到战争爆发,总共早出了630两“国民车”。二战中的“国民车”被改修改成军用车,为战争效力。
五、疯狂甲壳虫的重生于不败
    大众甲壳虫在战后得到迅速发展,这与一个先前十分憎恨它的人十分相关。欧宝公司的前总经理海因茨·诺登霍夫(Heinz Nordhoff),当他了解了甲壳虫后发现老波尔舍的设计天衣无缝,而且是缔造出最适合战后欧洲的汽车。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订单潮水般涌来。甲壳虫也因此走上了“高速路”飞速“繁衍”。经过不断的车主反馈改进和而后意大利设计师的细节造型改型,大众公司已经不满足在欧洲的成功,进而登陆美国。
底特律的老爷们对大众的车根本看不上眼,在那些尾巴高翘的凯迪拉克和满是镀铬的雪佛兰面前,亨利·福特二世叫嚣甲壳虫是对车主人格的侮辱。1958年,美国汽车陷入大衰退,但代理商中只有大众的销量在增长。原来,甲壳虫文化已经深入美国人心,它虽然有点丑陋,简单,但是他们发现甲壳虫是那么的亲切、朴实。经过十年的发展,大众在巴西和墨西哥设厂生产,那里的人们生活水平低,也适合甲壳虫的发展。这是我不得想起,在欧洲被认为大众最失败的大众桑塔纳轿车在中国的辉煌发展,好车要有好的时机。
1972年,甲壳虫总产量超过1500万辆,跃居世界首位。直到2003年 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标志着这款拥有70年生产历史、全球总销量共21,529,464辆第一代甲壳虫,传奇之车终于走下历史舞台。好的产品,在对的地方、对的时机,甲壳虫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六、结论——甲壳虫名副其实
正如所有测试过它的人所说,老波尔舍的甲壳虫设计低成本、低重量、低油耗、惊人的通过力,小排量的急速。它适合了战后人们一贫如洗,适合了当时战后艰难的道路条件,适合了美国人民对繁华的装饰厌倦,追求纯朴、简洁。正当它在欧洲要要过时,墨西哥和巴
西又接受了它,使得一款甲壳虫几乎可以跨越世纪,成为经典。
似乎甲壳虫的丑成就了甲壳虫的特殊记忆,可是它的文化是真正的与众不同,德国人的简洁与严谨确保了它经久不衰。那种纯洁的理念似乎在当今又被人们翻阅着,新款甲壳虫、新款菲亚特500、新款的迷你库珀。没有过多的感知觉压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净,这或许是一种内心的需求,如同清泉注入泥潭,让我们到知己。
参考文献:
[M]吕植中 刘煊 《飞轮载世界—汽车科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M]曾壮 《车迷百科知识》新时代出版社,2004年
[EB/OL] 《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众甲壳虫搜索词条.
/zh-cn/Wikipedia:%E9%A6%96%E9%A1%B5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