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体语言中“xx哥”类词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称谓名词,这类称谓是人们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认知概括的成果,其构造方式主要是转喻。转喻主要通过突显人物的言语、品质、财产、体态语、形象特征、物品、服饰、行为、职业、场所和性剐规范等具有个男性、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事物或特征实现的,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类型。这类认知称谓名词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值得进一步探究。关键词:“xx哥”;认知称谓名词;转喻;构造理据
宝马车祸中图分类号:h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6—0158—04
引言
在互联网、无线通信、直播卫星和4g通讯技术构成的众多媒体复合交融传播而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中,与社会共变的语言面貌尤其是词汇日新月异,异彩纷呈:“xx哥”就是其中一朵十分引人注目的奇葩。学界已有多方面的探讨,如:从其使用语域、词语意义、结构组合探讨其形成与发展,考察其语义泛化及其衍生机制,用模因论进行分析,根据关联理论分析其在
媒体语言运用中的结构特征、衍生方式、词语模机制、语义特征及推理。值得注意的是,对“xx哥”这种语言现象,有的称之为“网络流行语”,有的则泛称为“词语”,从对象考察的角度看,未免过于宽泛。也就是说,未能弄清楚这类词语的性质,也就不能正确为其定名。因此,“xx哥”类词语属于哪一类名词?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不是具有特殊的构造方式?其构造理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做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xx哥”类词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称谓名词
我们认为,“xx哥”类词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称谓名词。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广义上说,凡表示人的名称都可以看作是称谓名词。”由此可知,“xx哥”类词语属于称谓名词。解正明“采用‘三分法’,把称谓名词按照不同的语域分为亲属称谓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和认知称谓名词”,这样就使汉语称谓名词的分类具有完整的系统性。这种分法不同于传统的“二分法”,即将汉语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两种,我们赞成并运用之。所谓认知称谓名词,是经过明显的隐喻或转喻思维过程形成的。很显然,“xx哥”类称谓是采用转喻或隐喻的方式构成的,因此属于认知称谓名词。认知称谓名词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示人的名称,以
揭示某类人的共同性特征,如”白马王子”是少女们倾慕的理想的“帅哥”,“白衣天使”是护士的美称,“河东狮”用于称谓妒忌而又厉害的悍妇,“冒失鬼”用来称说言行举止莽撞的人,“沉屁股”则是指称惯于久坐的访客等等。而“xx哥”之类的认知称谓名词一般不是揭示某类人的共同特征,而是揭示个别人的独特性即与众不同之处或独有行为、独具个性的。如“犀利哥”、“公鸡哥”、“遛鸡哥”、“街净哥”等,一般不具有复现性。当然,也有反映一类人会出现的某类特征,但这类特征往往是在特定场合才能出现的,如“会睡哥”、“淡定哥”等。因此还是具有个别性和独特性。不适用于一般的交际情形。
我们知道,称谓名词是用于称呼的。“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可分为亲属称呼语和非亲属称呼语;而亲属称呼语又可分为熟人间的称呼语和非熟人及其他社会关系的称呼语。后者是指不熟悉的人甚至陌生人间为了各种言语交际而使用的称呼语,其中最常用的是通用称呼语。”从使用情况看,“xx哥”类称谓应该属于通用称呼语,即社会称谓语之一种。因为它是在不熟悉甚至陌生人之间使用的。然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通用称呼语。一般情况下,通用称呼语是在各种言语交际语境下为了建立或确立交际双方的关系而使用的,具有“或者为了说服对方,或者为了征求对方的意见,或者为了拉近与对方的人际距离,或者有求于对方,或者为了告诉(传递给)对方某种信息,或为了尊重对方,或者为
了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目的。“xx哥”类称呼语不具有这样的目的性,只是为了标志特有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而由网民或平民创设的,这类称呼语揭示了其独有的特征,甚至还具有时效性,例如“犀利哥”、“浓烟哥”等,基本上缺乏类推使用的可能性,因而难以像其他通用的社会称呼语那样可以泛称其他人。这是因为”xx哥”类称谓词语的构造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之处。其构造方式是由其认知特点决定的,下文将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xx哥”类认知称谓名词的构造方式与类型
“xx哥”类称谓是人们认知的成果,其构造方式主要是转喻和隐喻。王寅认为,转喻是指同一个icm(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临近关系(contiguity;contiguous)。转喻一般是发生在同一个概念域或事件域之中的,人们可用这个概念域或事件域中的组成要素互代,或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互代。“xx哥”类认知称谓词语指称两类人物:一类是新闻人物,其焦点在新闻人物本身,而另一类是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这类人物在新闻事件中产生并成为焦点。对这些人物的指称主要是由转喻方式构成的,极少数是用隐喻方式构成的。其转喻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言语转喻,即选取新闻人物话语中的具有突显作用的词语加上“哥”来转指该人物。例如:低碳哥:指自嘲“自己无房无车无老婆”而“被低碳”的男子。
(二)人的品质转喻,即用人物的品质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信义哥:指为了抢在大雪封路前赶回家为农民工发工钱,在河南境内遭遇车祸身亡而体现重信义品质的武汉建筑商。
(三)财产转喻,即用人物所拥有的财产加上“哥”转指该人物。房产哥:指自称名下拥有上海豪宅数十套,并在狙房网论坛开贴炮轰房奴和买不起房的网友为loser的男子。
(四)体态语转喻,即用人物所表现出的体态语如表情、眼神、动作等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笑脸哥:指连续15年坐在观众席看春晚,并且因“其健壮的身材、露出8颗牙的标准笑容、双手胸前鼓掌的动作十分抢镜”的男子。
(五)形象特征转喻,即用人物某个具体形象加上“哥”来转指该人物。例如:犀利哥:指具有“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形象的乞丐。
(六)物品转喻,即用人物所拿或所拥有的物品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雨伞哥:指自
掏腰包为乘客提供雨伞的公交司机。
(七)服饰转喻,即用人物所穿着的具体服饰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面罩哥:指头戴面罩骚扰闹事的足球流氓。
(八)行为转喻,即用相关人物的行为加上“哥”来转指该人物。具体还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形:
1.着眼于一般抽象行为。所谓一般抽象特征,是指一种类的特征,从众多具体的特征中抽象出共性特征。例如:会过哥:指具有极品的“会过”手段的男子。
2.着眼于具体行为,即用人物的具体行为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刹车哥:指一位在突发脑溢血的危急时刻,凭借顽强意志,在闹市中紧急刹住了即将失控的公交车的司机。
3.着眼于行为工具,即用新闻事件中人物所使用或涉及的工具加上“哥”转指该人物。例如:公鸡哥:指骑着电动三轮车头戴一顶浅红、有些破烂的帽子,上面顶一只大公鸡招摇过市的男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