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西⽅经济学第⼆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
第⼀篇概论
⼀、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少有以下⼏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由放任的新⾃由主义与主张国家⼲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
不会完全相同。
2. 有⼈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国的经济运⾏,只是研究⽅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法⽽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我这个⼈,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都是个体。
4. “经济⼈”都是利⼰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助⼈为乐,舍⼰救⼈?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个⽅⾯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是对⼈性的⼀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具体⼈多种多样,不⼀定都是利⼰的,但撇开⾮本质属性,“经济⼈”假定抽象⼈的本质属性是利⼰的。
(2)“经济⼈”追求的不仅仅是个⼈的利益,也包括个⼈的安乐。也就是
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为我,我为⼈⼈”,对某些⼈来说,助⼈为乐,舍⼰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也可以利⼰。
(3)“经济⼈”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这⼀假说的原型是18世纪参与市场活动的平民,他们没有任何特权,只能追求个⼈利益,“物竞天择,适者⽣存”。从道德规范上说,西⽅既有利⼰主义,也有利他主义。
5. 按照市场供求原理,商店⾥的商品理应天天卖光,为什么每天打烊时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
[答] 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从理论上说,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但现实市场竞争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市场难以“出清”。
(2)从实践上说,⼀般商店都必须保持必要的存货周转量,以便每天⼀开业就有商品供给。
6. 根据需求法则,⼀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为什么这些年来绝⼤多数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时上升?
[答]需求法则是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是⼀种短期内的静态分析。从长期来看,其他条件不可能不变,需求量就未必始终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需要进⾏长期动态分析。
改⾰开放以来,⼈民⽣活⽔平从温饱进⼊⼩康,收⼊、偏好等其他条件都有很⼤变化。随着收⼊⽇益增加,需求曲线不断右移,导致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同时上升。
7. 在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都⼗分拥挤,有⼈主张通过提⾼票价缓和供求予盾,有⼈不以为然,你看呢?
[答] 由于公共交通是⼤众⼯作和⽣活的基本需要,即使提⾼票价也不能减少多少乘客,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因此,增加公共汽车、地铁的线路和班次,改⾰公共交通的管理体制,提⾼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是缓解供求⽭盾更加合理⽽可⾏的办法。
8. 试论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
[答] 关于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前我国经济学界正在讨论,尚未形成共识。⼤家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本篇的供求原理,各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见教材第⼆章第⼆节。)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
A. ⼈与物的关系
B. ⼈与⼈的关系
C. 物与物的关系
D. 以上关系都研究
[答] D 。经济学既研究⼈与⼈的关系(如市场竞争),⼜研究⼈与物的关系
(如供求函数),也研究物与物的关系(如⽣产函数)。
2. 若市场需求减少⼤于市场供给减少,则市场价格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不确定
[答] B 。市场需求减少⼤于市场供给减少,意味着需求曲线左移的幅度⼤
于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市场价格必定下降。见图⽰。
3. 某农户今年扩⼤播种⾯积并取得丰收,即可预期他的收⼊必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答] D 。由于传统种植业靠天吃饭,⼀户丰收往往户户丰收,市场供给增
加,市场价格下降,“⾕贱伤农”。但是,本题并未明确是否普遍丰收,使得市
场供给增加,也未明确市场需求有⽆变动,因⽽仅仅⼀户丰收,不能确定市场
价格如何变动,也不能确定其预期收⼊如何变动。
4. 若市场成交数量增加⽽市场价格并⽆变化,则下列哪⼀条件是必要的
A.
供求曲线均为线性
P
P P
O Q
B. 供求量等幅增加
C. 供求等幅增加
D. 上述条件都不必要
[答] C。从教材表1.2.7和图1.2.5可知,只有供求增加幅度相等,才会出现以下三种市场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的情况:供求曲线等幅右移;供给曲线
为⽔平线,需求曲线右移;需求曲线为⽔平线,供给曲线右移。这时,供求曲
线可为线性,也可为⾮线性,线性并⾮必要条件。当市场价格不变时,⽆所谓
供求量的变动,供求量等幅变动也⾮必要条件。
5. 某鱼贩以每千克2元的成本从⽔库运来鲜鱼500千克到早市销售。若他⾯临的需求曲线为Q = 1 000 -100P,为求利润最⼤,他应销出
A. 500千克
B. 400千克
C. 两者都正确
D. 两者都不正确
[答] A。由于鲜鱼业已购⼊,且不易保存,鱼贩的市场供给是⼀个确定值500千克,总成本1 000元。当市场供给为500千克时,根据市场需求函数Q=1 000-100P可知,市场价格P=5元,总收益为2 500元,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 500-1 000=1 500元。这是最⼤利润。
如果选择B,只销售400千克,市场价格虽然可以提⾼到6元,但总收益
仅2 400元,⽽购⼊500千克的总成本1 000元已经⽀出,总利润只有1 400元,⽐销售500千元的总利润少100元。
[讨论] 以上选择是以价格既定、⽆法保鲜为前提的。如果鱼贩以6元的价格销售出400千克以后,再以贱价处理剩下的100千克,或冰冻到次⽇再卖,
只要价格⾼于1元,总收益就会增加100元以上,总利润将⼤于1 500元。
三、计算题
根据本篇第⼆章第⼀节所列某市鸡蛋市场供求⽅程式
Q d=77-7P
Q s=77-7P
分别计算下列条件下的均衡变动:
第一汽车1. 如果由于⼏年来家庭收⼊增加,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家庭A,B,C对鸡蛋的需求量依次增加6千克、4千克、3千克,问市场需求⽅程
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动?
2. 如果由于不断改进技术,鸡蛋⽣产成本下降,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
养鸡场A ,B ,C 对鸡蛋的供给量依次增加2吨、5吨、6吨,问市场供给⽅程
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动?
3. 如果政府从保证⼈民⽣活基本需要出发,规定鸡蛋市场价格上限为每千
克6元,问鸡蛋市场将发⽣短缺还是过剩,其数量为多少?
[答] 1. 鸡蛋市场原有市场供求⽅程式为
Q d =77-7P
Q s =-14+6P
若家庭A ,B ,C 收⼊增加,个别需求曲线右移,需求⽅程式变为
q dA =26-2P
q dB =29-2P
q dC =35-3P
则市场需求⽅程式变为
Q e ' =90-7P
与原有市场供给⽅程联⽴,可解得
348
e
='='Q P 市场需求⽅程式从Q d =77-7P 变为P Q 790d -=',均衡价格从P e =7元提⾼到8e ='P 元,均衡数量从Q e =28吨增加到43e
='Q 吨。2. 若鸡场A ,B ,C 成本下降,个别供给曲线右移,供给⽅程式变为
P
Q P
Q P
Q 321SC SB SA ==+-=则市场供给⽅程式变为
16s Q P
'=-+与原有市场需求⽅程式联⽴,可解得
6
e =''P 35e
=''Q 市场供给⽅程式从Q s =14+6P 变为P Q 61S +-=',均衡价格从P e
=7元下降为6元,均衡数量从Q e =28吨增加到35吨。
3.若价格限定为6元,则以P =6代⼊原有市场供求⽅程式,可得
35
6777d =?-=Q 22
6614s =?+=Q
13
2235S d =-=-Q Q 鸡蛋市场求⼤于供,发⽣短缺,短缺数量为13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