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摘要:
21世纪初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减轻消费需求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制约,有利于加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意义和作用,是一个已经引起多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在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已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拟进一步分析汽车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前言:
汽车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强,基本原因在于其中间投入比重很大,同时产业链条延伸很宽很长。汽车产业对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而且间接带动作用远大于直接带动作用。
 一、汽车工业对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1.中间投入比重大是汽车工业带动作用强的基本原因
  汽车工业不仅投资量大和规模经济要求高,与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联系密切,而且更重要的是中间投入和价值转移的比重很大,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很多产业部门,也对整个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作为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若干发达国家的有关数据表明,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远远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见表 1)。美国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不足30%,德国和法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也只有30%左右,而这些国家中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值率一般为40%-50%。也就是说,即使在工业技术水平和增加值率高的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中也有70%左右的产值是在消耗其他部门产品的过程中转移过来的。这就是汽车工业对其他产业尤其是工业带动作用强的基本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相对更低,1995年为21.5%1997年为22.3%。中间投入的比重更高,使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相关工业部门具有更大的带动作用。
  2.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投入对主要相关工业投入的总体拉动作用约为一倍
  汽车工业需求较大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非电子机械、电子机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有金属、纺织、服装、制革、玻璃制品、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其中
需求比重最大的是前6类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对以上工业部门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拉动作用。
 若干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与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差别比较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在美、德、日、法等发达国家中,汽车工业预投入与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之比大概为1:1(只有日本在某些年份有例外),法国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与汽车工业预投入之比还达到1.5倍左右(见表2)。也就是说,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
  3.中国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
  根据有关方面利用模型进行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对上游产业产生很大的直接需求和完全需求。在中国的统计口径中,这些上游产业主要是林业、黑金属采选业、有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金属冶炼加工业、有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电
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其中汽车工业直接需求最大的主要是机械制造业、黑金属冶炼加工业和橡胶制品业三个行业,完全需求最大的,除了这几个行业之外,还有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1997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年,汽车工业对以上主要上游产业的直接需求为785.6亿元,完全需求达2 953.1亿元(均为1992年不变价格)。
  1990-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所产生的完全需求大概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92%-94%,而完全需求所带来的增加值与汽车工业增加值之比,1997年高达2.26倍。也就是说,汽车工业仅仅对主要上游产业产生的完全需求,就接近于汽车工业的总产值,而这些完全需求所带来的增加值,则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
二、汽车工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这也许就是汽车工业发展对服务业的基本带动作用。汽车产业对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很大,基本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的延伸范围很宽、延伸半径很长。
  根据以上表明,在几个汽车业发达的发达国家中,汽车工业的预投入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预投入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后者占前者的比重约为30%-80%。也就是说,汽车工业的一定
投入,可以导致主要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这里的主要相关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实业和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应当指出,这些服务业主要涉及与汽车工业直接相关的服务业,如果将间接相关的很多服务业部门包括进来,那么汽车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要大得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公路建设、运输业、汽车维修、加油站、汽车保险业等服务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法律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汽车工业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中国还远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三、汽车产业对扩大就业的带动作用
  1.汽车产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直接就业,而且带动了很高比例的间接就业
  广义的汽车产业,包括了汽车制造业和与汽车直接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由于生产规模大,涉及范围宽,汽车产业既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又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作为主要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几个发达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与直接就业之比,1994年美国达到1.01,日本为0.71,德国为0.
66,法国较低,也有0.43(见表5)。这表明汽车产业对于扩大就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服务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呈上升趋势。
   作为汽车生产国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韩国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1980年为0.63%,到1992年上升到1.46%,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由0.25%上升到0.49%。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国家汽车产业的间接就业数据,由于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计算的,可能只涉及到与汽车业密切相关的部门,而没有包括全部的间接就业数据。比如,道路建设、政府机关、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就可能多数没有统计进来。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计算,如果将那些工作岗位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人员也算在内,那么汽车产业带动就业的效果要大得多。按这个口径计算,199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为67万人,配套工业行业的间接就业为98万人,与汽车销售和使用有关的间接就业为335万人,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为直接就业的6.5倍。显然,如果表5中各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就业人数都按这种方式计算,那么汽车产业直接就业对间接就业的带动作用将达到5-10倍之多。
  2.中国汽车产业对于扩大就业特别是带动间接就业具有更大的作用
  中国由于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突出,加上劳动生产率低,第三产业不发达,
汽车产业对于多方面扩大就业途径,带动间接就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的增长,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作用。
  根据有关投入产出分析提供的资料,1997年,与汽车工业相关的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就业人数为273万人,与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数之比为1.5倍;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主要服务业的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 726.5万人,与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数之比高达9.52倍因此,汽车产业间接就业高达1 999.5万人,与直接就业之比达到11.02倍之多(见表6)。显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具有明显更大的就业带动功能。汽车有关的服务业包括汽车修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销售、管理部门、研究咨询、以及其他汽车使用部门,其中汽车修理业、运输业和其他使用部门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分别高达219.9万人、422.4万人和1 047.5万人。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扩大服务业的就业具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