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鸡蛋的密度一直在变大
B.70天受到的浮力最小
C.从第29天到58天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变大
D.58天受到的浮力与第70天受到的浮力相等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小华同学总结了透镜的一些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上
C近视眼戴凹透镜矫正    D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弱
4.如图所示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5.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6.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    D等于26
9.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鸣笛产
生的噪声污染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城区内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上述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厦门汽车网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二、填空题
11.寒冬,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常爆裂的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结冰时,______减小,_______增大所导致的。
12.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_______像(选填)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2)冬天,小明的父亲开车行驶在路上,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内侧出现了一层白雾”,为了 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_____ (填)风。从而加快水的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
3)我们经常会发现城市的几乎每个交通路口都安装有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凸透镜”或“凹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相似,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成像会越来越小是因为车辆行驶离摄像头越来越_______ (选填.
4)汽车发动机是用水作冷却剂的,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的性质。
13.无锡夜晚当运河边上的灯光开亮时,运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河水深为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
14.由于气候较冷,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15.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______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秒。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7.8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三、计算题
17.有一块岩石体积为40m3,为了测定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70g,用量筒装入70ml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液面升高到95ml,求:
1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1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四、实验题
19.小明和小红在物理实验宣准备测最一石块的密度,他们各自选用器材并设计测量方案进行测量。
1)小明选用天平和烧杯测量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是:
①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石块的质量m1_____g
②然后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标记,接取出石块,测得绕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350g
③最后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375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g/cm3,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这会导致出的石块密度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红选用弹簧测力计和瓶子测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为G1
③用一瓶子装满水,随后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子总重力为G2
③打开瓶盖,将石块放入瓶中,水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外壁的水,再次测量瓶子的总重力为G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
小红实验完成后才发现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对石块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5cm
A
倒立缩小
很小
B
倒立缩小
较小
C
倒立放大
较大
D
倒立放大
很大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10cm
E
倒立缩小
很小
F
倒立缩小
较小
G
倒立放大
较大
H
倒立放大
很大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BE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甲中反射角是______.
2)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_____(偏离/靠拢)法线.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______(不存在/仍存在)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2.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______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______?原因是什么? ______
2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运动”或“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