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思考汽车之家自驾游论坛
作者:何立高
来源:《三峡论坛》2019年第05期
        摘 要: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一条生态文化河流,把乌江生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共谋区域发展是新时代的需要。建设乌江生态文化旅游廊道,要提升其交通、文化、产业等诸多内涵,同时构建其安全格局,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推动区域社會发展。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从发源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到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全长1037千米,是中国25条生态旅游廊道规划建设河流之一。在贵州省境内流经毕节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及铜仁市。特别是在铜仁市内沿河段、德江段、思南段和石阡段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加上这段黄金水道,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乌江两岸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乌江文化,如船舶文化、码头文化、商业文化、航运文化及民族民间文化等等。本文所言铜仁市范围内航段,全长约247千米,均为四五级航道,占全省高等级航道三分之一,流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其中石阡境内43.8
千米,航道等级四级;思南境内航道69千米,航道等级四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德江境内通航49千米,航道等级五级,通航能力800吨级;沿河境内通航里程为132千米,航道等级为四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1]。该河段自古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涪岸”川盐运输的主要通道及集散地[2]。又是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各民族聚居地。生态文化、乌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富集,禀赋及佳。加之大娄山脉版块与武陵山山脉板块数亿年来长期碰撞挤压形成乌江河段“V”型峡谷景观,两岸有刀削绝壁,奇峰对峙、怪石突兀、古树虬枝,江面时宽时窄,滩险密布。而在彭水、沙沱、思林三大电站修建之后,乌江急流险滩变成两岸青山,一江秀水,加上区域内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红文化灿烂多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别具一格[3]。因此,把乌江铜仁段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廊道,融入长江经济带,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