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港口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保税区的作用、提高对策。
关键词: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物流建设;信息系统建设
1、天津港简介
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入海口处,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天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天津港所依托的天津市城市载体功能强大,现代交通体系比较完善,金融、贸易、保险、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依托。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距离日本、韩国的海上运距最短,距中亚、西亚的陆地距离最短,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临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天津港的国际交往广泛,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集装箱航班400余班。根据市场的需求,天津港已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重点的货源结构,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港,中国北方的集装箱干线港,并已跻身全国油品大港行列。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天津港的港口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国港口中位居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连续装卸船设备,港区采用的10公里长皮带长廊煤炭输送技术创世界之最。建立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及电子口岸,可为客户提供快捷、高效的口岸一站式服务。
2天津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2.1主要成就
  1)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总体发展情况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依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2010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2亿吨,同比增长7.5%,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三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0TEU,同比增长3.5%,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六位。
从内外贸货物结构来看,2010年,天津港外贸进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490.4万吨,同比增长36.8%,外贸出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152.9万吨,同比下降32%;内贸进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62.2万吨,同比增长55.1%,内贸出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405.7万吨,同比下降11.4% 
  2)天津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港口建设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专业化的散杂货装卸设备在港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集装箱装卸桥最高台时效率达到70个自然箱以上;采用自动导航集装箱运输车组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港内运输系统,使车辆定位精确度达到数厘米以内;港口码头泊位持续增加。
   3)天津港口总体格局日趋合理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地方中小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装卸、集散货物为主的运输功能逐步扩展到仓储、加工和商贸等多个领域
   4)天津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逐渐完善
   天津政府十分重视港口物流的发展,纷纷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与港口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软环境正在逐渐完善,宏观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2存在问题
    天津的港口物流目前仍然处在发展初级阶段,虽然综合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整体水平在国内属于“领头羊”地位,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香港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及新加坡港等港口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
1)专业化深水泊位数量不足,深水航道里程不够,自动化设备不多及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不高。
2)天津港口物流业地行业地位未定,发展方向不明确。
3)产业层次低,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运输仓储业的水平。
4)布局散乱,不仅与城区建设规划的要求相抵触,也不符合产业自身的技术经济规律。
5)物流业各要素及其各种支持要素的资源在近期的动荡中有些流失,有些被闲置。而从发展的前景看,尚有许多潜在的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6目前,天津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除总量紧缺外,还存在着受教育层次偏低、专业化教育匮乏、物流行业经验短缺的特点,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港口物流人才“质”不高,“量”不足,总体上导致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7)我国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些智能装载运输系统,但是和发达国家港口物流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3、对策分析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总量的70%,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占全部经济总量的不足30%。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正在逐步改变着产业空间布局特征,新兴产业布局基本上趋于合理,现代物流业发展各项条件已经具备,应在经济发展中加大港口物流产业所占比重,形成以天津港、天津保税区为依托的航运、物流、贸易相集中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天津港汽车
3.1 明确定位
  天津港的物流业发展主要依托渤海湾及其腹地的货运。塘沽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物流操纵区。塘沽区与一港两区共同构成天津滨海国际化物流中心,应当把物流做成海河经济带的龙头产业,明确物流产业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3.2 提升功能,整合资源。
  形成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要遵循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现代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的方针,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以及与上述主体功能密切相关的运输、包装、整理、货运代理等业务。建设好服务平台,组建物流网络;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推进资源深度开发;以港口为龙头,优化布局,努力发展具备运输功能、装卸搬运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市场交易功能、产品展示功能的“第三方物流”,形成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
3.3 内引外联,建设国际化滨海物流中心
  天津港口物流业务要面向国际化,向外商开放,引进外资经营物流,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运输中心建设。天津港保税区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截至目前,97个国家、地区及全国27个省市区和47个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兴办了40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42家在保税区落户。保税区已经形成了以保税为特、临港为依托的口岸物流基本框架。20041231日,国家批准天津市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天津港和保税区的功能优势。保税区不断强化自由贸易功能,相继建成了“出口商品采纳中心”、“进口商品一级市场”、“滨海国际汽车商城”和启建天津“空港物流区”。这标志着天津港保税区现代物流业又插上了航空的翅膀,形成了“海空”比翼的格局。将现代物流业拓展至天津空港,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作为东北亚航空货运中心的地位,促进滨海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腾飞,也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4 打好东疆港区开发建设攻坚战,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是十大战役之一。东疆港区是天津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港区,东疆保税港区综合了港口和保税区的优势,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建设“两个中心”的重要载体,天津港应全面加快东疆港区的建设,努力打造滨海新区最具特的新港城。
3.5 在港口功能拓展上取得新突破.
 天津港应在港口功能拓展上不断突破,一是大力开发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功能,巩固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重要地位;二是开发国际配送功能,充分发挥东疆港区的政策和场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全程物流服务业务;三是大力开发出口加工功能和国际采购功能;四是大力开展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积极研究环渤海内支线运营的新模式,逐步实现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的网络化;五是大力开发空箱集散功能,打造天津港的空箱分拨中心,同时为开拓内贸市场、班列运输、无水港经营提供必要的箱源支持;六是进一步拓展东疆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延伸到腹地“无水港”,更好地实现两地业务联动。
3.6 大力发展邮轮经济
  天津港应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发邮轮母港功能,并适时启动邮轮主题商业广场项目建设,重点策划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免税店等项目,突破保税商品展示展销功能。一是要进一步发挥东疆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将重点面向高端设备制造、外向型生产加工、再制造、国际采购与国际配送以及大众化、低消费的社会服务产业进行招商。二是要针对综合配套服务区及邮轮母港将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开发商、酒店投资商及管理
集团、邮轮公司、旅游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及其他相关产业投资商投资开发。
3.7 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创新经营管理
  一是加大开放。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在经营范围、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与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特别是要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加大引进来的力度,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在更大范围和空间上科学布局四大产业的发展;二是创新经营管理。着眼于天津港的长远和可持续性发展加强集团战略管理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通过战略规划制定,逐步形成一套适应集团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和制度,加快经营方式由粗放向精确化的转变,同时,要增强港口抗风险的管理能力,保障天津港四大产业的健康发展。
3.8 科技创新,提高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水平
  港口物流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它需要以高新技术作为其产业运营的支撑。天津港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条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做到信息通畅、快速、有效和真实,以满足未来港口物流信
息领域资源共享的需求。同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利用EDIINTERNET等信息技术,将港口与海关、商检、货主、承运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的物流服务。
3.9 以人为本,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措施,在教育和培训两方面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我国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质”“量”。国家应加大对物流院校的投入,特别是针对港口物流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特点,重点发展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除了正式的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外,企业也要定期培训员工,让他们的知识、物流意识能够跟上发展趋势。另外,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