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铁、地铁!天津交通“⼗四五”规划来了!
8⽉18⽇,天津政务⽹公布《天津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天津交通”⼗四五“发展⽬标和重点任务。
天津将基本建成:链接全球、世界⼀流的“海空两港”;密接京冀、覆盖城乡的“公铁两⽹”;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智慧绿⾊、治理⾼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实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程。新建T3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和停车楼,延长东跑道、第⼀平⾏滑⾏道,新建第⼆平⾏滑⾏道,实现“三航站楼、两跑道”运⾏,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协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
新建中国通航天津滨海机场、蓟州通⽤机场,加快形成现代化通⽤机场体系。
建成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推进“津城”⾄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线)市域(郊)铁路适时启动建设,推动京津城
际“公交化”运营,连同既有京津、京沪⾼铁形成5条⾼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
天津港汽车
加快建设京滨铁路(北⾠区⾄滨海新区段)、京津城际机场引⼊线,推动津滨线市域(郊)铁路前期⼯作,适时启动建设。加快建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有序推进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建设。
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等3座主客运站功能,新建宝坻南站、北⾠站、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等⾼铁站。
推进京津塘⾼速扩容改造,开展密涿京沪联络线、唐廊⾼速⼆期前期研究,强化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兴国际机场快速联系。提升改造京津、京岚公路,建设马营公路,实现各区便捷通达北京。
加快建设“津城”轨道M4、M6⼆期、M7、M8、M10、M11号线,建设“滨城”B1、Z4号线,建设双城间Z2号线,启动建设⼀批延伸线,开展会展机场线规划前期研究,稳步推进既有线路更新改造。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四五”规划
“⼗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建成⾼质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新征程的第⼀个五年。交通运输连接⽣产和消费两端,是畅通国内⼤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依托和重要环节,“⼗四五”时期要深⼊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交通运输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完善现代化⾼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规划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规划和⼆〇三五年远景⽬标纲要》,对标对表《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体交通⽹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国⼟空间发展战略》等⽂件,⽴⾜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涵盖港⼝、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是指导“⼗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质量发展和部门依法履⾏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章发展基础
“⼗三五”期间,本市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畅通⾼效、绿⾊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本市全⾯建成⾼质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的交通保障。
⼀、“⼗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
区域铁路建设实现同图同步,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规划、京津冀核⼼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四条⾼铁通北京(京津、京沪、京滨、津兴铁路)、⼀条⾼铁通雄安(津保铁路)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初步
实现京津雄0.5⾄1⼩时通达。市域货运铁路环线基本建成,建成⼤北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和进港三线等铁路及新港北集装箱中⼼站,建成矿⽯
域货运铁路环线基本建成,建成⼤北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和进港三线等铁路及新港北集装箱中⼼站,建成矿⽯铁路等铁路专⽤线,基本形成环放式市域货运铁路⽹和“北进北出、南进南出”集疏港铁路⽹。铁路客运服务更加便捷惠民,京津城际延长线实现公交化运⾏,成功开⾏津蓟市郊列车、京蓟城际列车。
2020年铁路总⾥程1368公⾥,其中⾼铁城际⾥程达到310公⾥,铁路运营⾥程密度位居全国第⼀;2019年客运量5332万⼈、货运量9887万吨,较2015年分别提⾼31.5%、18%;2020年客运量2636万⼈,货运量11124万吨,货运量较2015年提⾼32.8%。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成效明显
轨道交通⾻⼲地位显著提升,地铁5号线、6号线(⼀期)、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运营⾥程达到232公⾥,较2015年增加92公⾥,地铁和轻轨实现统⼀运营管理,实现银⾏卡、⼿机应⽤程序(APP)和⼀卡通等多渠道⽀付,京津冀交通⼀卡通覆盖全部地铁、公交线路,2019年⽇均客运量达到144万⼈次、⾼峰⽇客运量达到187万⼈次,较2015年分别提⾼82%、89%。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均客运量92.55万⼈次。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范城市,开延调公交线路超过300条,建成194公⾥公交
专⽤道,公交站点500⽶覆盖率达到100%,新能源公交车辆占⽐达到80%,全⾯推进城乡公交⼀体化,实施公共汽车运营成本规制,运营智慧安全⽔平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常规公交⽇均客运量达到305万⼈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分担率为59.6%,2020年⽇均客运量173万⼈次。出租汽车⾏业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出台天津市⽹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办法等,完成巡游出租汽车信息化设备安装、运价调整,建成⽹约车监管平台,实施“三站⼀场”驻站式管理、出租汽车“亮星”等创新管理举措,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共享单车运营管理逐步规范,出台天津市关于⿎励规范互联⽹租赁⾃⾏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管理办法,规范单车、企业⾏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节”的管理模式,⾄2020年底中⼼城区投放总量控制在34万辆,初步实现良性发展。
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公众出⾏更加便捷舒适。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运输领域⼴泛开展“保畅通、有温度、优服务”活动,实施“三站⼀场”整治提升,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制定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推进京津城际运营公交化、⽀付优惠同城化、枢纽通达便利化、重点区域直通车等⽅⾯措施落实。道路运输加快转型升级。客运班线达到311条,省际班线辐射全国14个省市,14个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与京冀联⽹售票。道路货运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初见成效,14家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20家企业开展⽆车承运⼈试点,2020年批准⽹络货运经营企业39家、整合社会车辆65万余部。2020年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640.12亿吨公⾥,较2015年增长85.43%。物流快递业快速发展。初步
建成空港航空快递物流园、东疆港跨境快递物流园、武清电商快递物流园三⼤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基本建⽴末端配送⽹络,次晨达、次⽇达、上门取件等快递业务稳步增加,快递上机、⾼铁极速达、冷链快递、跨境包裹、农村快递等新兴业务迅速增长,积极创建国家绿⾊货运配送⽰范城市,实现配送车辆统⼀标识、统⼀车型、统⼀平台管理、统⼀智能监控。
交通运输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交通发展智慧度明显提升。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全⾯整合,建成天津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期、京津冀综合交通出⾏服务信息共享应⽤⽰范⼯程,在全国率先搭建交通专有云平台、率先发布市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录,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与开放应⽤平台已接⼊24家单位共1880余亿条数据,提供综合交通数据分析等决策管理服务。交通运输监测能⼒全⾯提升,视频监控100%覆盖⾼速公路、⽕车站等重点设施,重点营运车辆联⽹联控系统⼊⽹率和上线率达到100%。重点领域开展智能交通创新试点,建成智能⽹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29.85公⾥、封闭测试场1800亩,在全国⾸次实现真实⾼速公路(宁静⾼速)⽆⼈驾驶汽车⽐赛,投⼊运营⾸批⾃动驾驶公交车(熊猫公交)。
交通发展绿⾊度明显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前完成“天津港不再使⽤柴油车辆转运煤炭”国家任务,⼤⼒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停⽌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集疏港,港作船舶实现100%使⽤岸电,来津靠港船舶全部使⽤低硫燃油,在出租、邮政快递、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
辆应⽤,严格实施道路扬尘“六个百分之百”控制措施,减排成效明显。推进低碳技术应⽤,完成绿⾊循环低碳城市区域性项⽬、天津港绿⾊港⼝主题性项⽬,开展津⽯⾼速天津西段、邦喜公路绿⾊公路典型⽰范⼯程,⾼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材料循环利⽤率年均分别达到95%、80%。
⾏业治理能⼒明显提升。⾏业管理体制改⾰深⼊推进,组建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政执法总队,完成市交通运输委直属事业单位改⾰,由35家减少⾄11家。“放管服”改⾰成效突出,取消、下放政务服务事项46项,实现“⽹上办”152项、“⼀次办”152项、“马上办”53项、“就近办”42项、信⽤承诺办理76项,成为全国“信⽤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法治体系更加健全,与京冀联合制定京津冀公路⽴法协同、⾏政执法、联合治超合作管理办法,制修订5部地⽅性法规规章、35件⾏政规范性⽂件,确定权责清单488项,制定交通运输法治保障配套制度32部,“四基四化”建设深⼊推进。坚持执法“长⽛”,开展“出清”、“利剑”、“猎鹰”、“护⽹”执法⾏动和京津冀联合治超专项⾏动,实现⾏政复议⽆撤销、⾏政诉讼⽆败诉,众满意度明显提⾼。
安全管理能⼒明显提升,基本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业的安全责任体系,出台天津市交通运输⾏业安全
安全管理能⼒明显提升,基本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业的安全责任体系,出台天津市交通运输⾏业安全⽣产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建成安全⽣产平台,建⽴交通运输⾏业安全风险分析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实现京津冀应急处置联动。
第⼆章“⼗四五”发展⽬标
基本思路和发展⽬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效、绿⾊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质量综合⽴体交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步凸显,全⾯建成世界⼀流智慧绿⾊国际海港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和区域航空枢纽。综合⽴体交通⽹连通效能进⼀步增强,基本实现“2—3—6—18出⾏交通圈”(双城之间20分钟通达、京津雄30分钟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钟通达、全国主要城市180分钟通达)、“3—1—2—3快货物流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时送达、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化⽔平和安全保障能⼒居全国前列,交通运输全⾯适应⼈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撑本市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
着眼于实现2035年⽬标,综合考虑交通发展机遇、优势、条件和阶段性任务要求,“⼗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标是:坚持港⼝为魂、铁路为⾻、道路为基、航空为翼,在抓历史机遇、抓谋篇布局、抓重点节点、抓⾏业治理、抓便民服务、抓安全⽣产等⽅⾯持续发⼒,基本建成海空两港链接全球、世界⼀流,公铁两⽹密接京冀、覆盖城乡,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现代化⾼质量综合⽴体交通⽹,形成枢纽国际化、京津同城化、津滨便捷化、城乡⼀体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建成链接全球、世界⼀流的“海空两港”
对标世界⼀流港⼝,发挥天津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上门户枢纽作⽤,以区域港⼝协同增强发展动⼒,以智能化、绿⾊化引领发展⽅向,不断提⾼天津港在世界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到2025年,集装箱航线达到135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准箱,邮轮旅客吞吐量超过100万⼈次,国际航运中⼼排名进⼊前20位,北⽅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撑、服务“⼀带⼀路”建设的重要⽀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
全⾯落实国家关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定位,到2025年,机场航线达到300条,旅客吞吐量达到3100万⼈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初步实现客运3⼩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货运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国际航空物流中⼼地位基本确⽴,基本建成区域航空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基本建成密接京冀、覆盖城乡的“公铁两⽹”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到2025年,基本形成5条⾼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铁城际⾥程达到470公⾥,铁路⽹总⾥程突破1500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时通达。
加快完善互联畅通公路⽹,到2025年,形成“⼋横六纵”⾼速公路⽹,普通国省道覆盖主要乡镇,“四好农村路”⾼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路总⾥程达到16140公⾥,其中⾼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程分别达到
1360公⾥、2800公⾥,路⽹整体⽔平全国领先,基本实现京津雄1⼩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3⼩时通达、乡镇15分钟上⾼速。
(三)基本建成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地位突出,国家已批复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项⽬全部建成,到2025年,形成“津城”地区“双环17射”轨道交通⽹,运营⾥程突破500公⾥,基本实现双城主城区内部45分钟通勤,双城之间20分钟通达;公交出⾏更加便捷,公交站点500⽶覆盖率达到100%、300⽶覆盖率达到80%,绿⾊出⾏⽐例达到75%以上。
(四)基本建成智慧绿⾊、治理⾼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智慧先进:推进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运输,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字⼤脑”,以⼤数据等⼿段促使“粗放管理”转
向“精耕细作”,全⾯提升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服务能⼒,推进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孪⽣。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政务数据接⼊率达到100%,数据资源依法公开共享率达到100%,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营运车辆运⾏状态数据采集率达到100%,智慧交通发展⽔平居于全国前列。
绿⾊集约:推进建设集约绿⾊基础设施,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应⽤低碳型运输装备,加强交通运输
领域污染防治。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组织集约⾼效、运输装备清洁低碳,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和我市“双碳”⼯作交通运输领域⽬标任务得到全⾯落实。
安全可靠:建⽴更加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提升本质安全⽔平,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强化京津冀应急联动。到2025年,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应急保障能⼒明显提升,安全⽣产形势总体稳定。
治理先进:建⽴⽴法完备、执法⾼效、监督严密、保障有⼒的交通运输法治体系,构建以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第三章“⼗四五”重点任务
建设密接京冀、通达全国的区域铁路枢纽
⽴⾜打造国家级客、货铁路枢纽,强化京津间多通道⾼效联系,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承接北京⾮⾸都货运铁路功能外迁。到2025年,⾼铁城际⾥程达到470公⾥,铁路⽹总⾥程突破1500公⾥,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时通达。
(⼀)构建京津多通道快速铁路⽹
建成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推进“津城”⾄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线)市域(郊)铁路适时启动建设,推动京津城
际“公交化”运营,连同既有京津、京沪⾼铁形成5条⾼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实现“津城”、“滨城”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兴国际机场等⼤容量、⾼效交通联系。
(⼆)构建双城多层级轨道交通⽹
助⼒“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强化双城间快速联系,加快建设京滨铁路(北⾠区⾄滨海新区段)、京津城际机场引⼊线,推动津滨线市域(郊)铁路前期⼯作,适时启动建设。强化双城与外围组团快速联系,加快建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有序推进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建设。
(三)完善区域⼴覆盖⼲线铁路⽹
推进建设津潍铁路(京沪辅助⾼铁通道),开展京滨铁路⾄天津西站联络线、津承城际等项⽬前期⼯作,开展津沧城际、津雄城际、环渤海城际前期研究⼯作,增强与周边城市及环渤海、长三⾓地区便捷联系。
(四)优化提升综合客运枢纽功能
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等3座主客运站功能,新建宝坻南站、北⾠站、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等⾼铁站,建设综合⽴体客运枢纽,以⾼效交通服务构筑承接⾮⾸都功能“微中⼼”。强化⼲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融合”,优化既有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便捷换乘,推动新建⾼铁城际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建设,逐步推⾏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付兼容。⼤⼒发展⾼铁枢纽经济,推动⾼铁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体”开发。
(五)推进建设区域货运组织中枢
扩⼤铁路货运辐射范围。补齐西向、北向货运铁路短板,开展霸州—徐⽔—涞源—张家⼝铁路、津蓟铁路扩能改造及北延前期⼯作,构建贯通“三北”、联通中蒙俄经济⾛廊的腹地运输⽹络。主动承接北京⾮⾸都货运功能外迁,推动汉双、汊周联络线前期⼯作,规划形成以汊沽编组站为核⼼的京津冀货运组织系统。
推进⼤宗散货“公转铁”、“散改集”。建设港区铁路专⽤线,建设唐官屯等物流园铁路专⽤线。完善港⼝集疏运铁路运价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更加稳固的港⼝短距离⼤宗货物“量价互保”模式。推动港、铁企业搭建海铁联运发展平台公司、共建内陆物流节点,探索建⽴重来重去、铁路箱下海和“门到门”全程物流组织模式,探索利⽤20英尺35吨敞顶箱开展海铁联运的可⾏性。
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推进建设新港北集装箱中⼼站⼆线束,按照运量与运⼒匹配的原则,适时推进三
到五线束建设,完善集装箱中⼼站仓库、堆场等配套设施。探索建⽴集装箱“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体系,研究开⾏双层集装箱铁路班列,研究市域公交化⼩运转集装箱班列开⾏⽅案的可⾏性。
增强城市物流服务能⼒。按照“外集内配、绿⾊联运”原则,将有条件的现有铁路站场和闲置货场升级为城市配送节点,建⽴区域共享周转仓,推⾏“轨道+仓储+新能源汽车配送”新模式。
建⽴区域共享周转仓,推⾏“轨道+仓储+新能源汽车配送”新模式。
建设⼴泛覆盖、服务优质的公路交通体系
推动公路发展由规模扩张为主向服务提质、管理提效转变,构建外通内畅、⼴泛覆盖的公路⽹络,打造安全舒适、便利共享的公路出⾏服务,建成“四好农村路”标杆城市。到2025年,公路总⾥程达到1.6万公⾥,⾼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分别达到1360公⾥、2800公⾥,基本形成市域城镇间“0.5⾄1⼩时交通圈”、京津雄核⼼城市“1⾄1.5⼩时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时交通圈”。
(⼀)提⾼京津快速通达能⼒
推进京津塘⾼速扩容改造,开展密涿京沪联络线、唐廊⾼速⼆期前期研究,强化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兴国际机场快速联系。提升改造京津、京岚公路,建设马营公路,实现各区便捷通达北京。
(⼆)增强双城辐射带动能⼒
推进津雄⾼速改扩建前期⼯作,建设津港、津宝公路等,提升“津城”对外辐射能⼒;实现津⽯⾼速、塘承⾼速全线贯通,形成滨海新区通往西部、北部腹地通道;建设津北、津汉公路等,加密双城间路⽹。到2025年,实现双城与各区⾄少有1条⼀级公路和1条⾼速公路连通。
(三)提升区域公路联通能⼒
强化与周边城市多通道联系。建设津歧、团⼤、津淄、林廊公路等,推进G228(沿海公路)等战略通道建设,实现普通国省道省际接⼝⾼标准对接。
完善区区互联公路⽹络。加强相邻区之间联系,建设武静、宝武、九园公路等。加强各区对外联系,建设仓桑、独流减河北堤路、G112宁河城区段改线⼯程等。建设京津塘⾼速⼤王古庄出⼊⼝、津蓟⾼速天津站外迁等⼀批⾼速公路节点⼯程,⽅便沿线城镇出⾏。
(四)增强海空两港集疏运能⼒
重点规划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货运通道,形成北部港区“四横三纵、北进北出、南进南出”集疏运⽹络。重点建设津北公路等,增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集疏运能⼒。
(五)⾼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
提升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提⾼县道技术等级,实施乡村路窄路加宽⼯程,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打造平安农村路、美丽农村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向进村⼊户倾斜,深⼊开展“四好农村路”⽰范创建。推⼴区、乡镇、村三级“路长制”,实现市、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和责任清单建⽴及责任落实率100%。推动建⽴以各级公共财政投⼊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保障机制,健全养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养护规范化发展,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优化“村村通客车”布局,⽀持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健全区、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六)构建畅安舒美运⾏体系
推动建⽴“主动养护”体系。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建⽴涵盖市场管理、作业管理、绩效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养护科学决策,加⼤预防性养护⼒度,加⼤养护新技术推⼴⼒度,有序实施养护⼯程,⾼速公路优等路率达到90%以上,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推⼴应⽤绿⾊低碳养护技术、材料,⾼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线公路废旧沥青路⾯循环利⽤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
打造多元乐享的服务体系。推动“公路+旅游”融合发展,配合打造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建设停车休息观景点、简易⾃驾车房车营地,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升级改造⾼速公路服务区,完善母婴室、第三卫⽣间等便民设施,引⼊知名餐饮品牌,试点建设“司机之家”,⽀持建设星级服务区,探索打造特⾊服务区。完善⾼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加强电⼦不停车快捷收费管理,提⾼出⾏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构建韧性可靠的安全体系。深⼊开展⽣命安全防护、危桥改造和灾害防治⼯程,实施安全隐患治理专项⾏动,国省道⼀、⼆类桥梁⽐例达到95%以上,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置率100%,乡道及以上⾏政等级公路⾼风险路段处置率100%,完善双向四车道及以上普通国省道安全设施,规范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开展指路标志体系优化、普通公路平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