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市城市概况与产业格局
⽆锡城市概况
⽆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南滨太湖,西南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北临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
城市地位
⽆锡被确定为长三⾓五⼤区域性中⼼城市之⼀,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必须抢抓“⼀带⼀路”、长江经济带、长三⾓地区区域、长三⾓城市、苏南现代化建设⽰范区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其次,⽆锡处于全省“两横两纵”发展轴的纵横节点和沿江三⼤城市的中间位置,是扬⼦江城市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和锡常泰跨江发展的龙头,必须在尽快优化⾃⾝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区域竞争⼒。再次,⽆锡历经⼏轮城乡建设,基本形成了怀抱蠡湖、环绕太湖、背靠长江的滨⽔⼤城市⾻架。
城市规划
在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未来⽆锡要形成“⼀轴⼀环三带”和“⼀体两翼两区”的空间布局,这是站在全域谋全局,同时契合国家和省⼀系列重⼤战略。“⼀轴”是“太湖长江发展轴”,“⼀环”是指“沿湖⽣态发展环”,最能体现⽆锡特⾊,太湖是⽆锡的“母亲湖”“宝贝湖”,要坚持⽣态优先理念,与环湖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绿⾊发展。“三带”是指“沿江发展带”“沪宁发展带”“宁杭发展带”,策应国家和省的战略布局。“⼀体两翼两区”是指要形成以⽆锡市区为⼀体,江阴、宜兴为两翼,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为两区的总体结构。
在优化市区空间结构⽅⾯,形成“⼀城两核三⽚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城”是指由梁溪区、滨湖区全部和锡⼭区、惠⼭区、新吴区的部分组成的中⼼城。“两核”就是中⼼⽼城和太湖新城,新城⽼城将并重协同发展。“三⽚”就像个“三⾓⽀撑”,锡东新城⽚区、惠⼭新城⽚区、⾼新⽚区三个综合⽚区要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六组团”是⽟祁—前洲、洛社、阳⼭、东港—锡北、⽺尖、鹅湖六个外围城镇组团,相当于卫星城。
⼈⼝
2018年末,全市户籍⼈⼝497.21万⼈,⽐上年增长0.84%。全年出⽣⼈⼝42117⼈,出⽣率8.5‰;死亡
无锡汽车网⼈⼝ 36939
2018年末,全市户籍⼈⼝497.21万⼈,⽐上年增长0.84%。全年出⽣⼈⼝42117⼈,出⽣率8.5‰;死亡⼈⼝ 36939⼈,死亡率7.5‰,⼈⼝⾃然增长率为1.0‰。户籍⼈⼝城镇化率76.02%。年末全市常住⼈⼝657.45万⼈,⽐上年增长0.33%,其中城镇常住⼈⼝501.50万⼈,⽐上年增长0.7%,常住⼈⼝城镇化率76.28%。
经济
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产总值11438.62亿元,按可⽐价格计算,⽐上年增长7.4%。按常住⼈⼝计算⼈均⽣产总值达到17.43万元。全市实现第⼀产业增加值125.07亿元,⽐上年下降0.3%;第⼆产业增加值5464.01亿元,⽐上年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849.54亿元,⽐上年增长7.1%;三次产业⽐例调整为
1.1:47.8:51.1。
2018年,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26.61亿元,⽐上年增长7.5%,占经济总量的⽐重为65.8%,⽐上年提⾼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上年增长7.9%,民营⼯业产值⽐上年增长16.0%。
总结:⽆锡,⾃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之乡、中国四⼤⽶市之⼀,同时也是⼀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
国民族⼯业的发源地之⼀。其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有丰富⽽优越的⾃然风光和厚重⽽悠长的历史⽂化。⽆锡也被国家“委以重任”,国家发改委⽹站发布《长江三⾓洲城市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长三⾓世界级的城市。⽆锡作为长三⾓的经济中⼼城市之⼀,⽆疑是苏锡常都市圈的中⼼。
⽆锡市产业格局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城市综合实⼒的关键,⽆锡必须牢固树⽴“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的起点上重振⽆锡产业雄风。
2017年,⽆锡全市预计实现地区⽣产总值10500亿元,实际增速达7.4%,⾸次突破万亿元⼤关,跨⼊“万亿GDP城市”的⾏列。由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中,⽆锡排名第⼆⼗位。
⼀、⽆锡市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锡拥有2个国家级⾼新区——⽆锡⾼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阴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个旅游类国家开发区——⽆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2018年初,科技部⽕炬中⼼下发的《关于通报国家⾼新区评价(试⾏)结果的通知》显⽰,⽆锡⾼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前50强,其形成了以电⼦信息、
精密机械及机电⼀体化、⽣物医药、精细化⼯和新材料为重点的五⼤⽀柱产业。。国家⾼新区综合评价由科技部⽕炬中⼼组织实施,每年从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新区可持续发展能⼒等四个⽅⾯,对全国国家⾼新区进⾏评价。
⽆锡⾼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1⽉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积25平⽅公⾥。2015年,⽆锡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1302.86亿元,⽐上年增长7.1%。规模以上⼯业总产值2957亿元,⽐上年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0.9亿元,⽐上年增长12%,其中⼯业投⼊439.5亿元,⽐上年增长13.6%;进出⼝总额327.9亿美元,其中出⼝174.8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12.09亿美元。⾼新区连续10年获江苏省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名。⼀⼤批跨国公司在新区落户,通⽤、夏普、索尼、西门⼦、阿斯利康等41家全球500强公司已在新区投资了52个项⽬。⽆锡新区已建成了江苏著名的“⽇资⾼地”、“韩资板块”。
江阴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为江阴经济开发区,成⽴于1992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赋予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和⾏政级别。2011年6⽉15⽇,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江阴⾼新区初步确⽴了以⾦属新材料及⾼端制品、融合通信装备及材料、⾼端智能装备、现代中药及⽣物新药四⼤先进制造业以及总部经济、⽂化创意、软件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城市经济五⼤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已发展成为投资环境优良、外资集聚明显、产业特⾊鲜明、创新功能凸显,在国内外享有较⾼声誉的重点开放园区。2015年,江阴⾼新区⾼新技术产业产值899.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业产值⽐重在68%以上。新认定⾼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拥有⾼新技术企业123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新技术产品52个。
此外,⽆锡还有江苏⽆锡惠⼭经济开发区、江苏锡⼭经济开发区、江苏⽆锡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锡蠡园⾼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和江苏⽆锡硕放⼯业园区等8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布局总体较为均衡。
江苏⽆锡经济开发区,位于⽆锡市东南部,南临万顷太湖,北靠⽆锡市区,东依京杭⼤运河,西邻⽆锡⼤学城和旅游风景区,位居太湖新城建设核⼼区。成⽴于2002年8⽉,被⽆锡市批准为市重点开放园区,规划⾯积为2.84平⽅公,2006年5⽉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设江苏省⽆锡航空动⼒科技产业园,总规划⾯积19.77平⽅公⾥。⽬前以建成南区、北区和西拓区10平⽅公⾥,致⼒于打造产业集聚、不断创新、⽣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区。开发区始终坚
持“新城带动、⾼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和⼈才强区”的发展战略,⽬前已形成:“⼀园(航空动⼒科技产业园),⼀港(胡埭物流港)、⼀城(胡埭汽车城)和四⼤聚集区(⾼端制造产业聚集区、新兴产业产业化聚集区、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和配套型服务产业聚集区)”的产业体系,综合实⼒显著提升。已成为太湖、蠡湖两⼤新城搬迁企业的⾸选区、全市农村“三个集中”的实践区、滨湖⼯业后劲增长的核⼼区、⼟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科学发展⽰范区。
⽆锡蠡园⾼新技术产业园区,于1992年6⽉建区,1993年12⽉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5⽉,国家科技部批准设⽴国内⾸家以⼯业设计为主题的⾼新技术专业化园区——⽆锡(国家)⼯业设计园,与开发区实⾏两块牌⼦⼀套班⼦,合署办公。2006年9⽉,国家知识产权园批复建⽴⽆锡(国家)⼯业设计知识产权园。⽆锡蠡园⾼新技术产业园在继续巩固电⼦信息、精密机械等⽀柱产业的同时,突出⾼端化、规模化、集化战略,着⼒发展⼯业设计、集成电路、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络通讯、节能环保、⽣物医药、影视动漫与其它创意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优化,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众⽣活不断改善。
⼆、⽆锡市产业结构分析
从⽆锡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出发,坚定不移⾛产业强市道路,主动融⼊全球产业分⼯体系,全⾯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动纲要,推进信息化和⼯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抢占产业发展制⾼点,以制造强促进⼯业强、以产业强⽀撑经济强,奠定⽆锡发展的坚实基础。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顺应当代制造业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代信息技术、⾼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端纺织及服装等先进制造业,⼒争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项⽬上取得重要突破,促进“⽆锡制造”向“⽆锡创造”升级,向智能化、绿⾊化、服务化、⾼端化⽅向发展,全⾯增强市场竞争⼒。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完善信息化与⼯业化深度融合机制,实施企业互联⽹化提升⾏动计划,引导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对⽣产经营环节进⾏全⾯改造提升,在机械、纺织、电⼦信息、特⾊冶⾦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批两化融合⽰范
对⽣产经营环节进⾏全⾯改造提升,在机械、纺织、电⼦信息、特⾊冶⾦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批两化融合⽰范企业。到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转型升级⽰范企业达到40家。
培育壮⼤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集。⽴⾜⽆锡产业基础和优势,密切跟踪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先导性,编制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聚焦物联⽹、云计算、⼤数据、集成电路、⽯墨烯、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领域,做精做优做特做实⼀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产业升级的⽀撑引领作⽤。突出“特⾊化、集聚化、⾼端化、创新化”,重点打造⽆锡国家传感⽹创新⽰范区、⽆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业园、⽆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中船海洋探测技术(⽆锡)产业园等⼀批产业特⾊鲜明、创业环境好的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批⾃主创新能⼒强、产品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的龙头⾻⼲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和竞争⼒整体提升。
⽆锡是全国唯⼀的国家传感⽹创新⽰范区,经过⼋年的快速发展,已集聚物联⽹企业2000多家,从业⼈员突破15万⼈,物联⽹产业营业收⼊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锡企业承接的物联⽹⼯程遍
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产业⼀直是⽆锡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2017年,上海华虹、SK海⼒⼠⼆⼯⼚、中环⼤硅⽚等重⼤产业项⽬相继落地,重⼤项⽬数量、规模和储备情况均为历年最好。2017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892亿元,同⽐增长11%。
⼤⼒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产性服务业。着⼒推动产业⾦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检验检测、⼈⼒资源服务等重点⾏业发展。加⼤⽣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度,引导⽣产性服务业企业运⽤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研发和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营运管理⽔平,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撑⼒量。
⼤⼒发展产业⾦融,充分发挥政府股权投资母基⾦作⽤,全⼒推动⾦融与产业对接,重点发展科技⾦融、⽂化⾦融、消费⾦融、互联⽹⾦融等产业⾦融新业态,推动⾦融、产业、交易三者紧密衔接,努⼒将⽆锡打造成为产业与⾦融紧密结合的⽰范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继续推进物流园区调整,完善西站物流园区、⾼新物流新安园区等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功能,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推⼴甩挂运输、冷链物流和多式联运,提⾼省市两级重点物流基地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平。
提升发展⽣活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旅游、现代商贸、家庭服务、特⾊餐饮、健康养⽼、⽂化体育、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等⽣活服务业发展,推动⽣活消费⽅式由⽣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树⽴“⼤旅游”理念,依托旅游休闲⽰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旅游体系建设,整合和利⽤现有旅游资源要素,优化规划布局,谋划新品线路,推动旅游与⽂化、商贸、体育、农业、⼯业等⾏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利⽤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进⾏改造提升。
综上所述,⽆锡GDP迈⼊“万亿俱乐部”,并成功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平、综合实⼒、城市地位、城市能级等⽅⾯呈现出全⾯提升的态势。围绕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智能化、绿⾊化、服务化、⾼端化为引领,传承⼯商基因,弘扬⼯匠精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努⼒建设全国领先的“智造强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提⾼产业发展层次,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中集约、特⾊产业带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的协调互动、形态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协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持企业扩⼤有效投⼊、加强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端环节攀升,推动产业迈向中⾼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