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全文
开放合作是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三方通力协作,结合每年的热点话题,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五年。报告凭借其深入的调研、详实的数据和全面深入的分析,成为汽车产业的权威学术著作,深得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决策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中外投资者及业界媒体的关注。和讯汽车将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以下为报告全文:
一、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发展
(一)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合作是无论先发、后发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
1、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特征最显著的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
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具体表现为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独特环境和市场偏好。此外,产业链中重要的生产和研发环节,不再局限于汽车厂商的母国范围内,而是立足于全球平台进行布局。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研发机构进行产品开发,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移植产品的方式进行生产性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产业链各个环节和资源在全球市场进行配置。汽车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过去主要立足于依赖本国的市场和资源,转向利用全球性市场和资源,进而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和开放竞争战略。汽车产业全球化直接后果之一是推动了大规模的跨国兼并重组,形成了为数不多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二战后到1980年,全球大汽车企业集团从50多家减少到30家左右。1990年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跨国汽车集团通过相互之间的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方式,已减少到目前不到10大汽车企业集团。
汽车产业全球化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性生产、销售、采购和研发体系。从生产的角度看,2010年,大众、丰田和通用三大汽车公司在本国生产汽车815.2万辆,仅占自身总产量2437万辆的三分之一,海外生产的比重越来越高;从销售的
角度看,世界汽车出口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达到40%左右,海外销售的分量越辣越重;从采购的角度看,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的自制率普遍在30%左右,整车制造企业越来越普遍的做法是将通用零部件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而自己仅掌握几种关键性零部件的制造;从研发的角度看,全球范围内汽车技术扩散、转移和利用速度大幅度提高,当地人才和市场的优势促使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汽车设计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推动了跨国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扩大了合资合作的幅度和深度,企业集团之间的股权交叉、相互合作明显增多。
2、汽车先发国家从兼并重组转向跨国战略联盟,合资合作呈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先发国家汽车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开始从以竞争为基础转变为以价值创造为基础,强调“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总体来看,汽车先发国家的合资合作呈现三种形式:一是跨国兼并重组,是指通过取得其它企业的所有权并控制其经营资源实现企业增长,典型的案例如通用收购莲花、萨博
、悍马,福特收购捷豹和沃尔沃轿车,大众收购斯柯达、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戴姆勒-奔驰并购亚星奔驰克莱斯勒;二是跨国合资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共同出资建立企业,如大众巴西、通用中国;三是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独立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如丰田和宝马、福特和丰田、通用和标致-雪铁龙、标致-雪铁龙和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的战略联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