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内需的⽅针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决策精神,掌握全省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分析未来消费趋势,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扩⼤内需、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受四川省⼯商⾏政管理局委托,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于2009年1⽉⾄3⽉在全省开展了“四川省居民家庭消费状况及预期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法、组织和基本情况
  为全⾯客观掌握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本次调查⾸先按⼈⼝总数和居民家庭⼈均收⼊排序,随机抽选出样本预选地区,综合四川各区域间经济发展⽔平和地震灾区等情况,确定了成都、南充、达州、绵阳、乐⼭、泸州、凉⼭、内江、⼴元、遂宁10个市(州)作为调查样本地区。然后区分城乡两种情况、两套问卷,采⽤国际上⽐较流⾏的“盖洛普”调查法注,对48个县(市、区),144个城镇社区和182个乡(镇)的5167个居民家庭进⾏了⼊户专访。为进⼀步了解消费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还围绕影响消费的社区服务、⼟地流转、农民⼯返乡等问题和商业、⾦融、房地产等⾏业共召开33场专题座谈会,同期还配合开展了旅游临柜调查和上调查。
  为确保调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以及问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专门设⽴了以省⼯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省消委会与西南财经⼤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成员参加的调查⼯作领导⼩组,制定了严密的调查⽅案,充分发挥全省消委组织络优势,实⾏省、市、县三级联动,并集中进⾏培训和动员,在⼈⼒、
物资和组织上全⼒保障。此次调查⼯作还得到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持。内江、泸州、遂宁等消委会还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分报告,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活得到较⼤改善,消费需求正由⽣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但总体上尚未发⽣根本变化,吃穿住仍然是居民家庭消费⽀出的主要部分,教育、医疗⽀出的⽐例偏⼤。消费⾮均衡发展的特征明显,城乡消费层次差异较⼤。从趋势看,商品消费存在热点,汽车和通讯消费呈发展态势,服务、旅游及⽂化消费空间较⼤,住房消费需求减弱。消费市场环境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些突出问题。受国际⾦融危机、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和收⼊、社会保障⽔平的制约,居民消费呈现不敢花、不愿花、不能花、⽆钱花的“四花”现象。
  ⼆、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现状及预期
  (⼀)⽬前居民家庭消费⽀出仍以满⾜基本⽣活和⽣产为主
  从调查样本看,在城镇居民家庭主要⽀出项⽬中,作为第⼀⽀出项⽬⾸选⽐例的为⾷品和居家⽤品,分别为37.0%和13.2%,两项合计超过50%(见表1)。在前五项⽀出填写中,⾷品、居家⽤品、房租及⽔电⽓物管、⾐着、房贷等基本⽣活开⽀占53.18%。
  表1:⽬前城镇居民家庭每⽉主要固定⽀出项⽬单位:%
  项⽬⾸先其次第三第四第五作为前五项⽀出
  ⾷品 37.0 15.7 11.4 8.5 5.6 78.2
  居家⽤品 13.2 16.9 16.5 13.8 11.5 71.8
  教育 11.8 10.4 8.8 7.9 7.4 46.3
  保险及社保 10.7 11.4 9.9 6.9 5.0 43.9
  偿还购房贷款 10.0 3.0 2.0 1.9 1.8 18.7
  房租及⽔电⽓ 4.8 12.2 13.5 11.1 6.7 48.3
  医疗保健 4.7 1.0 11.4 9.6 9.2 45.0
  ⽂体娱乐 2.3 0.9 1.3 1.1 2.6 8.2
  交通 1.5 2.3 4.1 4.0 5.3 17.2
  ⾐着 0.9 10.7 10.4 13.8 13.1 48.9
  旅游 0.8 1.0 2.1 2.5 4.1 10.5
  通信 0.5 2.4 4.9 10.6 13.5 31.9
  其他 0.2 3.0 3.7 8.3 13.8 29.0
  ⽽农村居民家庭“⽀出⾸先”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农业⽣产27.1%、⼦⼥教育23.2%、⾷品21.7%、社会保险8.4%、医疗6.6%。可见,农村居民家庭主要⽀出除⽣产和基本⽣活外,⼦⼥教育、社会保险和医疗负担较重(见表2)。
  表2:⽬前农村居民家庭每⽉主要固定⽀出项⽬单位:%
  项⽬⾸先其次第三第四第五作为前五项⽀出
  农业⽣产 27.1 16.0 7.9 4.8 3.8 59.5
  ⼦⼥教育 23.2 13.4 7.8 5.2 4.3 54.0
  ⾷品 21.7 18.0 14.1 10.7 10.5 75.0
  社会保险 8.4 4.9 3.1 2.6 2.1 21.1
  医疗 6.6 12.5 13.8 10.7 7.8 51.4
  家禽家畜及饲料 4.8 6.3 7.0 5.6 6.3 30.0
  燃料 1.4 4.6 5.9 6.3 4.7 22.9
  ⾐着 1.1 8.4 9.7 10.9 10.4 40.5
  电费 1.1 3.9 9.0 12.2 13.6 39.8
  送礼随份⼦ 1.0 3.7 6.3 8.0 9.3 28.3
  交通费 0.7 3.0 5.9 6.1 6.1 21.8
  通信费 0.5 2.9 6.1 10.8 10.6 30.9
  ⽂体娱乐 0.2 0.2 0.8 0.7 1.5 3.4
  其他 2.2 2.1 2.7 5.2 9.0 21.2
  由此可见,⽬前我省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出仍是以吃穿住等基本⽣活消费为主。居民消费⾮均衡发展的特征⼗分明显,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
  (⼆)城乡家⽤电器普及率差异较⼤,超年限使⽤情况较突出
  1.城镇居民家庭电器普及率⾼,但“超期”现象严重。调查显⽰,家⽤电器在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率较⾼(见表3),但“超
期”注现象严重(见图1)。更令⼈担忧的是仍有8.7%的家庭还在使⽤存在安全隐患、国家明令禁⽌⽣产和销售使⽤的直排式燃⽓热⽔器。⽽⼤多数“超期”家电产品都存在能耗⾼、不环保、不安全等问题。这表明家电更新换代刻不容缓,新⼀代的升级换代产品如液晶电视、节能环保冰箱等新产品,社会需求量⼤,市场⼴阔。
  2. 农村居民家庭电器种类偏少。农村居民家庭耐⽤品主要集中于彩电94.3%、电风扇86.8%、⼿机79.9%、洗⾐机70.2%等品种(见表3)。⽽冰箱、空调、电磁炉、电脑等新型家⽤电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反映出农村家电品种⽐较缺乏,这为“家电下乡”政策的进⼀步推进留下了很⼤空间。
  表3:城乡居民家庭耐⽤消费品普及情况单位:%
  耐⽤消费品城镇农村耐⽤消费品城镇农村
  彩电 95.6 94.3 电脑 44.9 12.7
  洗⾐机 89.6 70.2 照相机 18.0 4.7
  冰箱 84.9 50.3 ⾳响设备 22.4 —
  空调 53.0 14.7 轿车 9.4 —
  电风扇 — 86.8 农⽤车 — 5.4
  ⼿机 — 79.9 拖拉机 — 2.7
  摩托车 — 40.5 ⾃有住房 85.2 —
  注:“—”:问卷未设计的选项。
  (三)城镇居民⾃有住房拥有率较⾼,汽车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问卷统计显⽰,城镇居民家庭⾃有住房的拥有率达到了85.2%(见表3),说明伴随近⼏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住房的需求状况发⽣了较⼤变化。随着居民消费⽔平的提⾼,城镇居民家庭的轿车拥有量为
9.4%,农村家庭农⽤汽车达到5.4%,显现发展空间。
  (四)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得到很⼤改善,但问题仍较突出
  1.⽇常⽣活⽤品购买⽐较⽅便,但公共服务尚⽋缺。问卷调查显⽰,⼋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常⽤品购买都⽐较⽅便,购买地点⾸选在镇上商店和农贸市场,分别占53.6%和21%。调查还显⽰,公共交通、⾃来⽔、有线电视、⽂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较⽋缺,超过六成的农民认为⽔利灌溉设施不⾜。
  2.商品价格较乱。农村居民对市场价格问题意见较多,有56.9%的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市场价格较乱。同时,部分农民认为产品质量也存在⼀些问题。
  (五)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正由⽣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1.城镇居民的消费注重整体质量的提⾼。调查显⽰,城镇居民2009年把住房、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作为⾸要⽀出项⽬的⽐例,分别为21.6%、18.5%和15.3%;住宅装修、⼤宗家电、旅游休闲等也是城镇居民⽐较关注的消费项⽬(见表4)。反映出城镇居民在提⾼⽣活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体健康和⾃⾝素质的提⾼。
  表4:城镇居民家庭2009年⽀出打算
  项⽬选择⽐例(%)
  ⾸先其次第三
  住房 21.6 2.1 1.6
  教育培训 18.5 11.8 8.5
  医疗保健 15.3 17.2 11.1
  住宅装修 10.6 11.2 4.9
  ⼤宗家电 6.5 8.2 6.0
  旅游休闲 5.8 7.7 9.6
  汽车 3.6 2.4 2.9
  商业保险 2.9 6.4 6.9
  成套家具 2.8 6.8 8.8
  电脑 2.8 3.6 4.3
  其他 9.6 22.7 35.3
  2.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于改善⽣活条件。除了吃穿等基本⽣活开⽀外,农村居民把修建住房或装修、农
业⽣产资料和教育培训作为2009年⾸要开⽀项⽬的⽐重,分别为28.3%、24.6%和15.3%。同时打算购买家⽤电器和汽车或摩托车的农村居民也较多(见表5)。表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较⼤的吸引⼒,农村居民开始关注⽣活质量的提⾼。  表5:农村居民家庭2009年⽀出打算
  项⽬选择⽐例(%)
  ⾸先其次第三
  修建住房或装修 28.3 4.3 3.0
  ⽣产资料 24.6 23.1 9.6
  教育培训 15.3 12.2 11.4
  医疗治病 8.5 13.3 10.5
  银⾏储蓄 5.9 8.7 15.0
  家具 3.6 8.4 4.3
  家⽤电器 3.0 8.0 12.8
  汽车或摩托车 2.6 4.6 3.5
  商业保险 2.1 4.8 4.1
  电脑 1.9 1.7 1.3
  旅游娱乐 0.7 1.9 2.3
  电话⼿机 0.5 3.6 7.0
  其他 3.0 4.4 15.1
  (六)城乡居民热切期盼解决的民⽣问题
  问卷调查对象在回答“希望政府采取扩⼤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城镇居民对“五⼤”民⽣问题较为关注,分别是稳定物价、降低医疗收费、完善社保、提⾼⼯资和降低教育收费。农村居民关注的是降低农资价格、提⾼农产品收购价格、建⽴基本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四⼤”民⽣问题(见图2、3)。这表明,受国际⾦融危机影响,居民风险和⾃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在对未来预期上普遍对政府寄予厚望。
  (七)城乡居民在⼯资、家庭收⼊和财产性收⼊的预期上有较⼤差异
  问卷调查显⽰,七成以上的城镇居民认为⼯资性收⼊将“基本持平”或“提⾼”,表明城镇居民对⼯资性收⼊的预期较好,对克服⾦融危机影响有信⼼。但对增加财产性收⼊的预期不太看好,超过25%的城镇居民认为会下降或⼤幅度下降,仅有10%的居民认为会略有提⾼。农村居民对家庭收⼊的预期⽐较保守,超过七成认为今年收⼊不会提⾼(见图4)。
  这表明农村居民总体上对收⼊增长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增加农民收⼊任务艰巨,国家“三农”政策尚需进⼀步完善落实。
  (⼋)近五成居民对今年物价⾛势表⽰担忧
  问卷调查显⽰,认为今年的物价较去年有“较⼤提⾼”和“略有提⾼”的占48.4%,⽽认为今年物价较去年有“较⼤降低” 和“略有下降”的仅占23.4%。这表明,尽管当前全球⾦融危机导致通货紧缩,但仍有近五成的居民预期物价⽔平会⾛⾼,值得物价管理部门的⾼度重视。
  (九)城镇居民对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抱有很⼤期盼
  在问卷调查中显⽰,城镇居民希望发展和完善医疗保健、娱乐健⾝、⽂化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托⽼托幼和家电维修等社区服务消费项⽬的所占⽐重较⼤(见图5)。
  这表明,⽬前城镇居民的⽂化娱乐、体育健⾝、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服务型消费需求较⼤,但供给不⾜,
为⼤⼒发展社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问卷反映影响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的因素
  (⼀)收⼊不⾼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
1.城乡居民收⼊偏低。近六成的被访城镇居民家庭年⼈均收⼊在12,000元以下,超过五成的农村居民家庭年⼈均收⼊不到6,000元(见图6),可见我省城乡居民收⼊普遍不⾼。同时有36.5%的城镇居民认为⼯资性收⼊低,2
2.2%的农村居民认为收⼊不稳定。收⼊⽔平的⾼低直接影响消费⽔平和能⼒,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2.农村居民家庭收⼊渠道较窄。如图7所⽰,虽然有3
3.7%的农民是靠外出务⼯获得收⼊,但种地收⼊的⽐例仍然⾼达36.2%,⽽经商、养殖等收⼊的⽐重都偏⼩。收⼊渠道的狭窄,⼀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收⼊增长缓慢,影响了消费能⼒的提⾼。  (⼆)社会保障⽔平不⾼,是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
  问卷调查中发现,除了收⼊因素外,影响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都集中在医疗、教育、物价、住房、⼦⼥就业、养⽼等⼏⽅⾯(见图8、9),说明居民对未来⽣活的保障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三)国际⾦融危机和地震等因素也对居民消费造成⼀定影响
  受国际⾦融危机和地震的影响,旅游消费受到的冲击较⼤,调查显⽰,有36.2%的被访者取消或推迟了旅游消费,住房装修、⼤宗家电、购房、购车等价格⾼的消费也受到了较⼤影响(见图10)。同时调查还显⽰,城镇居民节余款主要流向储蓄,占到了47.5%,只有15.8%的偏向实业投资,8.7%的选择保险,则表明在⾦融危机等的背景下,居民的理财更偏向于储蓄。
  四、座谈会反映的情况
  结合问卷内容,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增收、社区服务、农民⼯返乡就业等问题和商业、⾦融、房地产等⾏业进⾏了座谈,座谈中主要反映出如下四个问题。
  (⼀)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消费意愿
  受崇尚节俭的传统⽂化影响,居民消费观念仍较保守,农村尤为明显。城乡居民存款买房、为后代教育和养⽼的意愿较重。农村“送礼随份⼦”传统习俗性消费还有较浓的氛围。座谈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城乡居民反映对国际⾦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更切⾝的感受,但舆论的渲染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定程度影响了消费。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对家电的安全使⽤年限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主动更新“超期”家电,影响家电的安全使⽤。另外对“家电下乡”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宣传不够,居民想买⽽不敢下⼿。
  (⼆)农村居民收⼊增长缓慢致使消费增长缺乏直接动⼒
  拉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尤其在当前受全球⾦融危机影响,沿海打⼯农民⼯返乡较多的情况下,解决农民增收主要还应考虑本⼟就近原则,帮助农民从业挣钱,依托家乡⼟地增收。调查中了解到,⼀些边远地区,农民外出务⼯后⼟地撂荒情况⽐较普遍;⼀些地区农民对如何实现增收缺乏组织,觉得没有挣钱的活可⼲,反映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作⽤不够。
  (三)消费领域和消费环境有待进⼀步拓宽和完善
  1.中、低端服务型消费还⽐较⽋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发展,城镇中、⾼端服务性消费得到蓬勃发展,但座谈反映,城镇90%以上的中低收⼊体,在⽇常⽣活中并未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服务性消费,社区消费⼤多表现为喝茶、打牌(⿇将)、跳操等⾃发性娱乐健⾝项⽬,像养⽼托⽼、浴⾜健⾝、⽂化休闲这样⼤众化的保健、家政和娱乐型服务在社区鲜见。据了解,绝⼤多数城镇居民没有享受过浴⾜服务,多数家庭很难得到所需要的家政服务,有组织的娱乐健⾝和教育培训更少得可怜。如成都市四道街社区2万居民,⽽持⽼年证的近3000⼈,占15%,托⽼的需求⾮常⼤。
  2.我省农村⼤部分基础设施薄弱,消费升级缺乏必要条件。与⽣活相关的⽔、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仅抑制了农民对⽔、电、⽓等商品的消费,也严重制约了冰箱、空调等家⽤电器和摩托车等交通⼯具在农村的普及。营⼭县农民反映:村上的路况很差,汽车开不进去,国家补助修路的资⾦是每
公⾥10万元,⽽修⽔泥(柏油)路每公路最低要花费30万元,因资⾦缺⼝路修不好,农产品运不出来,影响了他们增收和消费。他们⽤的电价每度⾼达0.78元,问其原因是没有加⼊国电造成的,因电价⾼影响到家电使⽤。宁南县农民反映宽带络收费太⾼,即便是年费趸交也达960元,农民消费不起。
  3.个⼈消费信贷滞后。座谈会中⾦融业界反映,⽬前⾦融经营理念和机制均滞后,银⾏的个⼈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房地产。⽽⼿续烦琐也制约了个⼈消费信贷的发展。另外商家也反映,由于银联公司收取的信⽤卡刷卡⼿续费太⾼,商家不愿开展
此业务。
  (四)医疗、教育负担重,居民预期⽀出的不确定性影响消费
  座谈中反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增加居民家庭预期⽀出。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养⽼保险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有待于进⼀步完善,⼤部分进城务⼯的农民未被纳⼊社会保险范围,农民⼼理上缺乏安全感,使其不能把有限的资⾦⽤于消费。另⼀⽅⾯,座谈中还反映,当前,由于农业税的减免、国家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度加⼤,农民收⼊虽有所增加,但⽤于教育、建房、医疗、养⽼等⽅⾯的⽀出仍然较⼤,负担较重。居民风险和⾃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使未来预期⽀出增加。
  五、⼏点建议
  (⼀)努⼒提⾼居民收⼊,增强消费能⼒
  1. 以增加农民收⼊为抓⼿,促进农村消费。针对返乡农民⼯增多,就业困难,农民收⼊不稳的情况,建议政府加快制订农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投资⼒度,夯实农业基础。通过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同时,进⼀步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财政补贴⼒度,扩⼤覆盖⾯,把关系民⽣的蔬菜⽔果、畜禽养殖、经济作物等列⼊保险范围,为农业⽣产提供保障。进⼀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作⽤。可以考虑选调市、县(区)机关⼲部到镇、村挂职,建⽴挂职⼲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农村基层领导⼒量。
  2. 以转变⾦融服务理念为切⼊点,加⼤信贷配给,挖掘消费潜⼒。⼀是适度放宽个⼈消费信贷政策,简化申办⼿续,在住房信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汽车、电器、家装、教育、旅游等领域信贷品种,把潜在的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逐步提⾼信贷消费的⽐重。同时降低银联刷卡⼿续费,推⼴使⽤信⽤卡消费。⼆是建⽴和培育⼩额贷款风险基⾦,为中⼩企业的发展和返乡农民⼯创业提供贷款风险担保。
  (⼆)加快提⾼社会保障⽔平,改善消费预期
  以解决民⽣为重点,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加快建设速度。⼀是尽快推开覆盖全省农村的新型养⽼保险制度;⼆是提⾼我省医疗保障⽔平,实现医疗保险全省统筹和异地报销;三是规范义务
教育收费⾏为,切实降低贫困、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出;四是加快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低收⼊体的住房保障;五是缩⼩社会各层次⼈员社会保障⽔平差距,降低城镇个体社保缴费基数和⽐例,减轻低收⼊体的负担。
  (三)进⼀步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
  1. 以净化市场环境为宗旨,严格规范市场。加强价格管理,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创造安全放⼼、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当前要加⼤对利⽤“家电下乡”推销伪劣产品⾏为的打击⼒度,加⼤对灾后重建物资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度。同时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对经济形势认识的正确引导,坚定消费者的乐观预期,提振消费信⼼,引导我省城乡居民提⾼消费意识,摈弃传统落后消费观念,积极消费。
  2. 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功能,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成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来⽔、电⽓化、道路建设,消除由于电⼒供应不⾜、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对家电等电⼦产品消费的障碍,为以家电为主的电⼦产品⼤规模、低成本进⼊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
  (四)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消费⽔平
  1. 以家电更新换代为突破⼝,带动商品消费升级。⼀是政府应尽快出台家电安全使⽤年限国家标准和
强制报废旧家电的法律法规,明确⽣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是加⼤宣传⼒度,让消费者正确认识“超期”家电的危害,正确处理好勤俭持家与绿⾊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主动对“超期”家电进⾏升级换代。三是参照“家电下乡”政策对城镇居民更新⾼污染、⾼耗能的“超期”家电实⾏财政补贴措施,促进更新换代,让企业得市场,消费者得实惠,同时推进节能降耗⼯作。
  2. 以扩⼤社区消费为重要途径,拓展城镇⼤众化服务消费。通过采取“政策扶持、社会创办、市场运作”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社区卫⽣保健、⽂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公众服务项⽬的发展,政府对城镇⽼龄化问题应着⼿调研,对孤寡⽼⼈应提供公益养⽼院就住。同时⿎励社会⼒量投资兴办社区家政、养⽼、助残、保健等便民服务项⽬,普及社区⼤众服务性消费,促进社会就业,拉动消费增长。
  3. 以打造四川⾃然锦绣特⾊旅游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旅游消费。应结合灾后重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包装与整合,把四川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然锦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扩⼤对外宣传,增强游客到四川旅游的欲望。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等⽅式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学⽣假期修学观光等都纳⼊其中,扩⼤旅游消费规模。
  4. 以农房重建和旧房改造为增长点,拉动农村消费。⼀⽅⾯,加⼤灾区农房重建⼯作⼒度。切实做好资⾦及原材料的筹措、分配、供应⼯作,推进农房重建。另⼀⽅⾯,积极启动⾮灾区农村旧房改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征地、税费、林⽊砍伐等⽅⾯给予减、缓、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建房成本,⿎励农民积极改造旧房建新房,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5. 以特⾊⼟特产品展销为平台,加⼤“四川造”产品的外销⼒度。建议在省内外有组织的开展四川⼟特产品展(促)销会活动,提升四川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让“四川造”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带动和促进四川产业发展。
  家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第⼆篇:
  调查时间:2013年2⽉21⽇上午
  调查对象:爸爸、妈妈
  调查⽬的:了解春节家庭消费⽀出情况
  调查⼈:⽇照市新营⼩学⼆年级五班庄越溪
  调查内容:见下表
  项⽬
  花费(元)
  购买新年服装 4300元
  购买⾷品 600元
  购买蔬菜、⾁类 500元
  购买⽔果、⼲果 500元
  家庭装饰  1300元
南充汽车音响  购买书籍、学习⽤品 90元
  外出旅游 2000元
  学习琵琶弹奏 1200元
  购买⼿机 1500元
  ⾛亲访友 1400元
  为越溪缴纳保险费 2000元
  其它 500元
  合计 15690元
  调查结果:在各类消费中,学习⽤品花费较少,服装花费最多,应该注意节俭。